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哈佛大學學術論文:思考基督教的耶穌、保羅、摩西、亞伯拉罕的精神病症
2022/05/02 02:51:39瀏覽885|回應0|推薦0

哈佛大學學術論文:思考基督教的耶穌、保羅、摩西、亞伯拉罕的精神病症

美國神經精神病學協會 2012年10月1日官方雜誌 期刊

The Role of Psychotic Disorders in Religious History Considered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邁爾斯-G-坎甯安Miles G. Cunningham

M.D., Ph.D.,哈佛大學 醫學博士Bruce H. Price

審查指導:

哈佛醫學院神經學教授Steven Schachter醫學博士;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Jeffrey Rediger醫學博士

重點摘錄:

https://is.gd/lURG0X

=●亞伯拉罕精神病症

▲:存在幻想、幻聽和幻視精神病症a:創世記 12:1-3;12:7; 13:14; 15:1-11;17:1-21;22:1-2;22:11-12

▲:具偏執型精神分裂症(PS 亞型)依經文過程分析b

:創世記 12:3(暗示一種非常以亞伯拉罕為中心的世界觀,即根據與亞伯拉罕的互動, 來分賜普遍的祝福和詛咒對方)

;創世記12:11-13出賣妻子給法老姦淫獲取財物);14:22;

:17:14但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 20:11。;

 21:11-14 

(潛在的不信任,從他的第一個兒子被送走以消除他的第二個兒子的競爭就可以看出);23:4(他稱自己是在他認為是他從上帝那裡繼承的土地上的一個陌生人);24:3(在他的兒子以撒拒絕與他所在地區的任何女性通婚時,可以看出潛在的不信任);25:6(從他的所有兒子被送走以驅逐以撒的競爭對手的行為中可以看出潛在的不信任)

▲偏激宗教信仰。

●摩西的精神病症

▲偏激宗教信仰

▲:具有妄想的極大性質的幻聽和幻視二種幻覺病症a:出埃及記 3:2;出埃及記 33:21-23 與 34:5-6 相關

▲:具偏執型精神分裂症(PS 亞型)內容分析b:出埃及記 32:25-29

▲:恐懼症:出埃及記 34:33

參考思維過程:出埃及記 8:12-13、8:31、9:23、9:33、10:13-15、10:22(可能是沙塵暴)

▲偏激宗教信仰

●耶穌的精神病症

▲偏激宗教信仰

▲具偏執型精神分裂症(PS 亞型)由經文內容分析b : 馬太福音 10:34-39, 16:21-23, 24:4-27; 馬可福音 13:5-6;路加福音 10:19; 約翰福音 3:18; 約翰福音 14:6-11

▲具幻想、幻聽和幻視病症a:馬太福音 3:16-17,4:3-11;路加福音 10:18; 約翰福音 6:46, 8:26, 8:38-40, 12:28-29

參考思維過程:馬可福音 4:38-40(圖 3);路加福音 18:31

●保羅的精神病症

▲偏激宗教信仰

▲具幻想、幻聽和幻視精神病症a:使徒行傳 9:4-6,16:9,18:9, 22:7-1,26:13-18;2 哥林多前書 12:2-9

▲偏執型(PS 亞型)思想內容b : 1 Corinthians 10: 20-22; 11:29-32;1:20-21;2 哥林多前書 6:14;7:1; 11:12-15;11:21–23

a PS 幻覺通常與妄想主題有關。5

▲b偏執型精神分裂症(PS 亞型)思想內容:妄想通常是受害的或誇大的或兩者兼而有之。也可能出現其他主題的妄想,例如嫉妒、宗教信仰或軀體化。它們通常圍繞一個主題組織。5

■所有聖經參考資料均來自新牛津註釋聖經和偽經,修訂標準版。May HG 編輯,Metzger BM,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1977 年。

以下為全文:

https://is.gd/CbgXZ6

   作者從行為學、神經學和神經精神病學的角度分析了宗教人物亞伯拉罕、摩西、耶穌和聖保羅,以確定是否能對他們的啟示的性質取得新的認識。分析顯示,這些人的經歷與現在定義為精神病症狀的經歷相似,表明他們的經歷可能是原發性或與情緒障礙相關的精神病的表現。在每個案例中都討論了這一建議的理由,並提供了鑒別診斷。對回顧性診斷檢查所固有的局限性進行了評估。精神病理學的社會模型和團體動力學被提出來作為解釋,說明追隨者是如何被吸引的,新的信仰系統是如何出現和延續的。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DSM(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診斷亞類,作為區分這種類型的精神病表現的方法。這些發現支持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具有原發性和情緒障礙相關的精神病症狀的人對西方文明的塑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希望這些發現能夠轉化為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同情和理解。

   一位20多歲的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神經學評估時解釋說,他可以讀心,多年來他聽到的聲音揭示了關於朋友和陌生人的事情。他相信他是被上帝選中來為人類提供指導的。精神病醫生給他開的抗精神病藥物削弱了這些能力並減少了聲音,因此他不願意服用這些藥物。他問:"你怎麼知道那些聲音不是真的?" "你怎麼知道我不是彌賽亞?" 他肯定地說:"上帝和天使在聖經中與人交談。"

    後來,我們思考了他所說的話。他提出了在醫學學術界很少討論的尖銳問題。每天,醫生、護士、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都會遇到和照顧出現精神病症狀的人。在美國,大約1%的急診室就診和0.5%的初級保健就診與精神病症狀有關。參見註:1,2 高達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宗教性的宏大妄想,包括相信他們是聖人、上帝、魔鬼、先知、耶穌或其他一些重要人物。參見註4 我們如何向病人解釋他們的精神病症狀不是超自然的暗示,而我們的文明在受人尊敬的宗教人物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我們根據什麼來區分精神病患者的經歷和歷史上的宗教人物的經歷?

    對醫學文獻的回顧顯示,利用現代神經精神病學和行為神經學原理對這些具體問題的討論很少。我們需要對知名宗教人士的啟示經歷進行研究,以確定是否可以通過應用神經精神和行為神經學原理對其本質進行新的認識。我們進行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關於人類經驗的理性限度的學術對話,並教育精神疾病患者、保健提供者和公眾,有精神病症狀的人可能對西方文明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選擇人物進行分析的依據是:1)存在敘述個人神秘經歷和行為的敘事;2)這些經歷與精神病現象的潛在相似性;3)他們的生活故事對西方文明的高度影響,即影響文學和藝術、宗教思想和實踐、哲學、社會秩序的概念和法學中的主題。以下是對亞伯拉罕、摩西、耶穌和聖保羅的回顧性診斷檢查。我們希望這項調查有助於將許多人對這些宗教人物的崇敬、熱愛和奉獻轉化為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同情和理解。

{亞伯拉罕}

   聖經》是有關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族長亞伯拉罕生活的最早資料來源。亞伯拉罕的歷史存在是一些學術爭論的主題。我們的討論將在他是一個歷史人物的前提下進行。一般認為他生前發生的事件發生在西元前2000年至西元前1630年之間,但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他被描述為有聽覺和視覺性質的互動神秘體驗(見圖1),這些體驗影響了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的行為(見表1)。這種現象學與《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TR)中的描述非常相似。5運用DSM-IV-TR的範式,亞伯拉罕的聽覺和視覺感知體驗和行為可以理解為聽幻(AH)、視幻(VH)、具有宗教內容的妄想和偏執型(精神分裂症亞型)的思想內容(見表1的例子)。根據DSM-IV-TR《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精神分裂症的診斷需要在標準A的五個症狀中至少有兩個,然後滿足其餘五個標準(見表2)https://is.gd/DLdVFt。從理論上講,標準A可以通過他的聽覺和視覺體驗得到滿足。亞伯拉罕沒有被敘述為有現在可以被理解為混亂、緊張症、消極的精神症狀(情感平淡、孤獨或失神),或認知困難,如注意力、注意力或記憶力受損。由於缺乏有關他生活的詳細資料,我們無法瞭解他的社會或職業功能是否出現了下降,與他的感知經歷開始之前的時期相比,這是標準B的要求。標準C關於症狀的持續性和持續時間的要求,在他有這些經歷的100年或更長時間內得到滿足。他的健康狀況普遍良好,據稱他的壽命為175年,沒有提到過體弱的情況。亞伯拉罕似乎沒有出現衰弱的抑鬱症或狂躁症狀,從而降低了情緒障礙相關精神病的可能性,如具有精神病特徵的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或精神分裂症。

     需要探索這種體驗的其他潛在原因。眾所周知,攝入迷幻物可產生神秘的體驗。有人推測,具有迷幻功用植物受到古代以色列人的重視,但目前還沒有發現直接證據表明這些植物在這一人群中確實用於誘發神秘的體驗。癲癇患者可能會出現發作期、發作後或發作間歇期的精神分裂症樣症狀,這些症狀可能與原發性精神病無法區分7,8,而且大約發生在2%-7%的癲癇患者身上;9 2.2%的顳葉發作可能與宗教體驗有關(如聖保羅)。

  註:12 已發表的案例顯示,發作時的宗教體驗是令人敬畏或欣喜若狂的,但一般不會成功地傳授詳細或複雜資訊。 -發作後精神病(PIP)更為常見,往往發生在靠近發作群的地方,也可能與最近發作頻率的加劇有關。註:18 據估計,它占癲癇病精神病的四分之一註:19,20,在高達18%的醫學上難以治癒的局灶性癲癇患者中發生。

     註:23,24 發作間期精神病在其他方面與精神分裂症不容易區分,但可能表現為情感保存,負面症狀較少,而且可以說是更大的洞察力。更大的相似之處可能在於陽性症狀,即思維障礙、妄想和幻覺。7 缺乏可靠的發病率資料,但有人提出,30%至60%的部分發作病人也會有繼發性全身性發作。

     據記載,亞伯拉罕沒有任何可能類似於我們現在通常理解的伴隨癲癇發作的現象的弱點。具體而言,沒有重複性行為的跡象,如不受控制的全身或局部顫抖、口唇自動症、刻板的行為變化、反復出現的持續的恐懼光環(儘管恐懼確實伴隨著某些發作)、凝視眼、意識喪失、跌倒、咬舌或失禁。他與他的幻覺進行各種對話的能力並不是非常典型的發作性知覺變化,因為癲癇發作在本質上傾向於定型,而不是如此易變和互動。註: -10,13,28,29 大多數全身性發作,以及複雜部分性發作,在發作期間和緊隨其後的一段時間內都與失憶有關,而且人們往往在記憶和執行領域有基線的日常認知障礙。不能排除發作後或發作間期的精神病狀態,但根據現有的資訊,並不特別建議。

   如果沒有明顯的情感、醫療或神經系統狀況,就會增加精神病性障礙存在的可能性。精神分裂症通常同時伴有干擾生活功能的無序行為和思維過程。註:5 在亞伯拉罕的案例和後面的其他案例中,無序行為和認知障礙並不明顯。然而,偏執型精神分裂症(PS)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個亞型,它往往很少或沒有混亂的表現,有保留的功能情感,並與更好的職業和社會功能有關。

 另一個合理的診斷選擇是 "未指明的精神病性障礙"(PD NOS)。PD NOS包括那些資訊不充分或相互矛盾的精神病症狀或不符合任何特定精神病標準的人。亞伯拉罕是文獻中最早的可能是精神病性障礙的案例。

{摩西}

      聖經》中關於摩西的故事被認為是在西元前1550年到西元前1200年之間的某個時間發生的。註:32 關於摩西的故事包括大量關於他的背景、生活功能、信仰、行動和知覺經驗的資訊(見圖2)。摩西的知覺經驗和行為在今天看來與DSM-IV-TR《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定義的指揮性幻視幻聽AHs、VHs、過度偏執、自大、妄想、偏執狂、參考性思維和恐懼症(關於人們看他的臉)等現象最為接近。(這些特徵中的許多可能同時出現在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中。註:5 摩西似乎也沒有任何混亂、緊張症或消極的精神症狀,或在集中、注意和記憶方面的困難(見表2)。從理論上講,精神分裂症的標準A可以通過他類似於妄想和幻覺的經歷來實現。在滿足標準B的情況下,摩西的社會和職業功能可以說已經從一個可能受過教育的埃及王室成員下降到逃離埃及社會,成為一個在異國他鄉沙漠邊緣工作的牧羊人(出埃及記2:15-22)。他逃離埃及發生在AH和VH幻視幻聽發病之前,因此表明在精神病發病之前,他的功能出現了前驅性下降。前驅期是指一種疾病的早期症狀和體徵,在急性、完全發展的疾病的特徵表現之前。在70%的病人中,前驅期可能比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時間早幾個月,甚至長達10年註:33,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長達20年註:34。摩西有這些經歷的時間超過40年,符合標準C。這可以滿足標準D,因為它降低了情緒障礙相關的精神病的可能性。應該注意的是,歸於摩西的宗教著作,即五經,可能表明存在一種誇張的寫作衝動。這種書寫過度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發現,更常見於躁狂症、躁狂症或混合狀態;然而,它也是精神分裂症和顳葉癲癇的一個特徵。他們往往是鬆散的神秘主義,而且既頑固又內容模糊。註:37與患有精神分裂症或癲癇的詩人相對稀少相比,他觀察到,被認為有情緒障礙的詩人的代表人數要多得多。註:37因此,情緒障礙相關的精神病在摩西的情況下仍然相當可行。

     聖經中沒有跡象表明摩西經歷了代謝失調,也沒有跡象表明他用致幻的迷幻劑來解釋他的行為或知覺變化。如前所述,也沒有任何關鍵特徵表明癲癇是導致神秘經歷的原因之一。他活了很長時間,超過100年,論證了漸進性醫學或神經系統疾病的存在。妄想和幻覺占主導地位,而沒有雜亂無章、消極的精神症狀或認知障礙,就符合PS的診斷標準。

   在一些患有PS的人中已經觀察到暴力傾向的增加。註:38 摩西的暴力傾向增加可以被視為PS

(偏執型精神分裂症)診斷的佐證。合理的替代診斷可能包括PD NOS(精神病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如果《聖經》的前五本書都是摩西所寫,那麼雙相情感障礙或精神分裂症就會與他的寫作能力更加匹配。

{耶穌耶穌是基督教的基礎人物,人們認為他生活在西元前7-2年和西元26-36年之間。新約》(NT版)回憶說,耶穌經歷過並表現出與DSM-IV-TR《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定義的幻視幻聽(AHs、VHs)、妄想、參考性思維(見圖3)、偏執型精分裂(PS亞型)思想內容和過度偏執等現象非常相似的行為(見表1)。他似乎也沒有混亂的跡象或症狀、消極的精神症狀、認知障礙或衰弱的情緒障礙症狀。新約中關於耶穌的記載沒有提到體弱的問題。就感知和行為變化的潛在原因而言,人們可能會問是否存在饑餓和新陳代謝紊亂。耶穌在沙漠中禁食40天時出現的類似幻覺的經歷(路加福音4:1-13)可能是由饑餓和新陳代謝紊亂引起的。反對這些對他所有經歷的解釋的人認為,他在沙漠禁食前和禁食後都有神秘或啟示的經歷。在這些時期,並沒有饑餓或新陳代謝紊亂的跡象。如果有的話,關於耶穌和他的追隨者的故事表明,與他同時代的施洗者約翰的追隨者相比,他們吃得比較好(路加福音7:33-34)。與癲癇有關的精神症狀是可能的,但耶穌沒有被記述為有任何之前提到的癲癇的常見特徵。由於缺乏足夠的資訊,他的職業和社會功能的下降無法確定。他的經歷似乎至少發生在他死前一年的時間裡。由於沒有身體上的疾病或明顯的癲癇病,因此原發性精神病的病因更為合理。正如在以前的案例中所看到的,耶穌的經歷有可能在PS偏執型精分裂症或精神病障礙NOS的框架內被概念化。其他合理的可能性包括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生中有5%-10%的自殺風險。註:39 自殺被定義為自殘式的死亡,並有證據表明其有意結束自己的生命。新約》記述了耶穌意識到人們要殺他,並採取措施避免危險,直到他允許自己被逮捕的時候。事先,他向他的追隨者解釋了他死亡的必要性,作為他回來的前奏(馬太福音16:21-28;馬可福音8:31;約翰福音16:16-28)。如果這是以描述的方式發生的,那麼耶穌似乎是故意將自己置於預計會被處決的環境中。儘管精神分裂症與自殺的風險增加有關,但這並不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伴隨自殺的更常見的情緒障礙,如抑鬱、無望和社會孤立,並不存在,註:40 但其他風險因素,如年齡和男性性別,卻存在。代人自殺被描述為 "有自殺傾向的人使自己的死亡由另一個人完成的任何事件。註:"41,42 耶穌在死亡前的信仰和行為有可能與一個預謀自殺的人相似。

 {聖保羅(大數的掃羅}

     聖保羅生活在西元一世紀。有人猜測他的宗教經歷是由顳葉癲癇引起的。註:43 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援引癲癇來解釋這些經歷。聖保羅在信中的情緒從狂喜到悲傷的淚水不等,表明情緒波動明顯。註:44,45 他贊同大量崇高的聽覺和視覺感知體驗(哥林多後書12:2-9),類似於帶有妄想思想內容的宏大幻覺。他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宗教信仰和對邪靈的恐懼,這類似於偏執狂。這些特徵可能同時出現,與原發性和情緒障礙相關的精神病狀況有關。

     在《哥林多後書》12:7中,聖保羅提到 "有一根刺在我身上,是撒旦的使者,來騷擾我,使我不要太高興"。這根刺被猜測是指癲癇。註:43 其他理論認為這根刺是身體上的疾病,是他的猶太同胞的反對註:,註46 或者是一個騷擾性的魔鬼。

    我們認為他感覺到了一個幽靈或聲音,他認為這是一個來自撒旦的騷擾性惡魔使者。這種感覺可能使他受到某種程度的負面評論的折磨,這種評論是精神病的特徵,導致心理上的痛苦。

  保羅在他的知覺經歷中的互動的複雜性,對癲癇發作的原因進行了權衡,也缺乏更常見的癲癇伴隨症狀的證據,例如重複的刻板行為變化和認知症狀,如之前討論的。然而,保羅確實表現出一些與Geshwind所描述的發作間歇期人格特徵相似的人格特徵,註:48-50如情感加深;可能是周密的思考;對哲學、道德和宗教問題的關注增加;寫作增加,往往是關於宗教或哲學的主題;以及可能是性欲低下(哥林多前書7:8-9)。這些特徵對於癲癇病的特異性是有爭議的,註:51,52大多數的大型研究都沒有證實與癲癇病發作有關的特定人格類型。這對保羅有情緒障礙,而不是精神分裂症或癲癇有說服力。

    保羅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改變了宗教信仰(使徒行傳9:1-19,22:6-13,26:9-16),這個事件被理解為以急性失明為標誌。這種失明被假設為後遺症註:43或精神性失明註:58。對於這種失明是字面上的視覺失明還是隱喻性的失明,似乎並不明確,因為保羅把他直接信仰體系之外的人稱為靈性上的失明或對靈性真理閉上眼睛(徒28:26;羅馬書11:8,11:10;林後4:3-5;以弗所書1:18)。三個最詳細的皈依經歷敘述的差異導致了這種模糊性。使徒行傳26:12-18講述了他的皈依,其間,耶穌的異象要求他在精神上打開他將被派往的人的眼睛(見圖4)。在這段記述中,沒有提到急性發作的視力喪失和恢復的情況。在使徒行傳26:12-18中應用失明的比喻,可能表明保羅自己的視力喪失也是同樣的比喻,並作為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突然失去了屬靈的理解力的描述;也就是說,在他完成對新教派的皈依之前,意識到自己的眼睛在精神上是關閉的。在這樣的情緒狀態下,人們猜測他可能需要鼓勵和情感上的幫助才能到達大馬士革。另一種可能性是由於皈依障礙導致的失明。沒有其他視力喪失的發作(即缺乏事件的刻板性),沒有發作後失明常有的特徵(全身性發作,不承認有缺陷,或視力逐漸恢復),註:59 存在複雜的、情緒一致的聽覺視覺體驗,類似於幻覺,以及他的視力可能在同情心的撫摸下突然恢復,這些都不符合容易辨認的視力喪失的神經學模式。他的感知體驗、情緒變化、宏大的症狀、對宗教純潔性的擔憂增加,以及類似偏執狂的症狀,可以被視為類似精神病譜系疾病(見表1)。可能包含他的一系列經歷和表現的精神病診斷可能包括偏執型精神分裂症、精神病障礙NOS

、情緒障礙相關的精神病。

或精神分裂症。保羅保留了寫作和組織思想的能力,這有利於對他的宗教經歷做出與情緒障礙相關的解釋。

   關於鑒別診斷的評論

儘管亞伯拉罕在睡覺時有過啟示性的經歷(即預言他的後裔在埃及被奴役[創世紀15:12-16]),保羅在夜間也有過異象(使徒行傳16:9,18:9);這些人物所經歷的大多數啟示都不能用睡眠現象如夢境來解釋。許多其他條件可能會催生類似啟示的知覺體驗(表4)。也許這些可能性中最重要的是發作後和發作間期的精神病狀態,這不能完全排除,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沒有抽搐,而資料中沒有描述並不排除發作的可能性。亞伯拉罕和摩西的一些經歷中確實出現了恐懼,這就提出了癲癇發作的恐懼光環的前景。並非所有的神秘經歷都被敘述為與恐懼有關,這表明缺乏類似癲癇發作的刻板印象。如果與癲癇發作有關的精神病狀態是病因性的,那麼通向精神病的途徑將是不同的,但精神病在他們的啟示性經歷中具有形成作用的前提仍然是可行的。

表4. 繼發於醫學或神經系統疾病的精神病的原因

放大表格

    然而,根據現有的描述,這些描述提到了與精神病症狀驚人相似的特徵,而且沒有提到與明顯的癲癇發作相似的事件,將這些經歷解釋為可能是由原發性精神疾病引起的更為合理。表4中的其餘病症在對原始材料的醫學審查中沒有特別提示。

     共同的精神障礙(folie à deux)對所討論的每個物件來說都是一種可能性。這種情況的基本特徵是,一個人在與另一個人(有時被稱為 "誘發者 "或 "原發病例")有密切關係的情況下,出現了妄想,而後者已經患有帶有突出妄想的精神障礙。註5,60 在我們的受試者中,沒有已知的具有同等症狀範圍和程度的親密夥伴可以充當主要病例的角色。反過來說,在理論上,我們的每個受試者也可能在一個共同的精神病-障礙關係中充當主要病例。在其他精神病學的解釋中,為了完整起見,應該提到的是那些由於無意識的力量而發生的神秘體驗。註:61 這些可能表現為轉換障礙或分離狀態,如恍惚狀態或分離性身份障礙(DID)。另一種可能性是對超自然啟示的故意歪曲。這個假說需要大量的插話來支援。反對這種說法的理由是,所使用的資料來源似乎完全真誠地相信這些經歷的神性來源。一種非常複雜的情況是,精神病性障礙與故意歪曲、轉換症狀、解離性恍惚狀態和DID混合在一起。提到這些假設是為了確保對各種可能性進行充分的評估,儘管我們承認無法證實這些過程中的任何一個在起作用。

分析的局限性

   我們賴以獲得受試者資訊的來源並不是醫療記錄。現代讀者在解釋遠離我們自己的時代和文化的事件時面臨著挑戰,這些事件是由有自己偏見的作者用不同的語言敘述的。人們可能會認為,只有在這些因素的背景下,根據他們當時的宗教經驗規範,才能理解我們的主題。還有人可能會建議,這些宗教著作只應從非文學角度來解釋,即從隱喻和抽象的角度來解釋,從而消除了醫學審查的可能性。

   還有人提出,醫學知識總是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這使得這種類型的分析是不穩定的,因為它依賴於當時流行的醫學潮流

    從最後一點開始,因為這將對任何獲得關於未到場檢查的人的資訊的先決條件造成障礙,我們認為,說所有的診斷在倫理上和方法上都必須依靠病人親自到場是過於簡單化了。行為學和神經學領域的醫學經常依靠我們病人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的觀察,因為病人有時不願意談論他們的症狀,資訊不充分,或者自我報告不準確。病人的寫作樣本經常被用來評估運動、註:63思想內容、語言功能、組織和抽象能力。此外,在瞭解人類生理學方面的進展為我們解釋某些類型的研究結果提供了一些信心,例如那些歸功於西元前6世紀印度醫生Shushruta的研究,他描述了甜尿註:64。同樣地,其他情況也可以通過文獻中的描述有足夠的跡象來討論其原因。我們所討論的人物都有資料可供借鑒,其中有些資料被宗教傳統認為是個人所寫(摩西和保羅),有些則是親密的夥伴所寫(耶穌和保羅),他們有可能提供比在這個時代之前出生的大多數人更多的資訊。我們認識到一個重要的局限性,因為我們認為這些原始檔案很可能是作者的觀點和信仰的綜合體,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認識我們的主題註:65,66。這種分析取決於我們的資料來源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真實的人物和事件的原貌。

然後提醒讀者,醫學訪談和檢查並不是以任何一般方式固定的。據瞭解,醫生必須根據目的和情況來調整面談和檢查。註:67,68 精神科醫生可以將檢查限制在討論相關的感受和認知上,從不接觸病人的身體,但仍然可以可靠地推斷出病人的警覺性、方向感、注意力、自我調節和感知社會線索的能力、思維組織、語言能力、記憶力、洞察力、判斷力和一般智力等方面。外科醫生可能強調需要觸診腫塊以確定其特徵。這些方法是非常不同的,並根據具體目標進行調整。從大腦與行為的關係來理解行為的範式主要是上個世紀大腦研究的產物,是我們的前輩所不具備的註:69。將我們現代的行為與神經解剖學相關的模型用於測試定位和診斷的極限,同時認識到它們的局限性並對其進行仔細檢查,是一項有益的工作。

  我們可以簡要介紹一個例子,說明對現代功能神經解剖學的理解可以使我們對一個不在場的人的辨別達到以前無法達到的程度。撇開作者的真實性和事件的真實性問題不談,我們將看看可以從聖保羅的表面上確定他的情況。他的著作表明,他廣泛旅行,甚至在許多身體上的困難中倖存下來(哥林多後書11:23-27)。這些活動最起碼需要一般完整的運動功能、感覺和協調。現在已知這些能力是通過特定的大腦皮層-皮層下電路(在額葉和頂葉)的作用來完成的,這些電路以一種平行處理的方式連接起來,並由小腦調節。皮質-皮質下回路由其皮質目的地區域組成,其組成成分是紋狀體(尾狀體、普塔門、腹側紋狀體)、蒼白球和實質性黑質,以及丘腦,然後再投射到皮質。保羅對事件的詳細回憶以及他對以前書信內容的引用,都說明在他寫作的時候,他的記憶系統是完整的,包括語義和情節。這些記憶系統現在被理解為依賴於由海馬體、穹窿、乳突體、乳突束、丘腦前核和齒狀回(Papez回路)組成的深腦回路。保羅在旅途中與許多人交談,這表明語言的功能是充分的,這取決於周身的大腦結構。他有能力形成社會關係,並使用一些隱喻性的語言進行說服,這表明額葉和邊緣系統的基本功能相對保存,這些系統負責自我調節、情緒、抽象、組織思想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他保持清醒、說話、進食和呼吸的能力支持腦幹的充分運作。就特定的目的而言,這種檢查可以比坐在聖保羅房間裡的1世紀訓練有素的醫生或21世紀沒有經過適當訓練的醫生更有啟發性。通過應用神經精神病學和行為神經學方法,利用對神經和精神疾病模式的現代理解,可以對認知和行為進行更細緻的評估。前面提到的聖保羅一般完好的神經系統的清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擴展到我們每個受試者身上。這將是第一個支持亞伯拉罕、摩西、耶穌和聖保羅普遍保存這種神經系統的清單。人們承認,醫學分析最終很容易出現不正確或不完整的情況,當有新的資訊出現時,應該總是開放性地進行修改。如果不對方法和結論進行學術審查,就無法實現理解上的改進。

   我們現在談談有利於我們建議的可信度的幾條推理。

首先,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已經產生了令人信服的證據來支援遺傳脆弱性的模式,再加上環境和社會心理壓力,即所謂的病症-壓力模式,作為精神分裂症發生的一種機制。

跨文化的臨床特徵,註:74 根據與受影響者的親屬關係程度而增加的患病風險,一系列已確認的影響精神分裂症發病風險的基因,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微妙的大腦發育異常的流行率增加註:70,75,表明遺傳和環境影響之間的相互作用註:75,76,就目前所知,這些影響在生活在古代世界的人身上不會有所不同。

   第二點取決於在古代著作中對精神病的認識。在歷史上,精神病有很多名稱。只是最近才有了更精確的命名法。當我們通過古代作者的眼睛來觀察時,我們很難在古代著作中識別出案例,這一點也不奇怪。對精神病的現代理解認為,一個核心特徵是反映對現實高度扭曲的觀點或與現實完全失去聯繫的思維過程。DSM-IV-TR指出,"精神病 "一詞指的是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在不同的診斷類別中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但一般指的是妄想、任何突出的幻覺、雜亂無章的言語、雜亂或緊張的行為

   我們的研究對象的描述表明,他們可能發現自己的經歷對自己來說並不完全可信,明白自己的經歷很難讓別人相信,或者他們被同時代的人認為是瘋子。創世記:12-20敘述了上帝對亞伯拉罕做出的祝福、後代和土地的承諾。儘管有這些保證,亞伯拉罕對死亡的恐懼促使他兩次將他的妻子交給國王姦淫,以防止他自己被處決。摩西則在《出埃及記》4:1中向上帝指出,他受命帶給以色列人的資訊很有可能不被那些我們現在稱之為多神論、77迷信、因此更有可能接受這種事件的民族所相信。儘管發生了一系列的神跡(出埃及記32章),他們還是迅速恢復了以前的宗教習俗,這似乎支持了摩西的擔憂。馬可福音3:21證實了耶穌的朋友和家人認為他瘋了或 "在自己身邊"。在他的敘述中,他家鄉的人(馬可福音6:1-6)和當時的宗教當局也不接受他的資訊,這是固有的。聖保羅的同齡人非斯都,當地的羅馬猶太總督,在使徒行傳26:24中感歎道,保羅似乎 "瘋了 "或不正常。這些事件在時間上與我們的主題最接近,可能暗示了精神病式的思維過程。

第三點是對當時的宗教和文化因素需要加以考慮的關注。DSM-IV-TR承認,在某些文化中,帶有宗教內容的視覺和聽覺幻覺可能是正常宗教體驗的一部分。註5 Rediger觀察到,西方的思維模式有一種將精神體驗病理化的傾向,而且心理學解釋可能過度依賴物質存在。他認為,對於存在於心理學所理解的狹窄意識範圍之外的經驗現象,存在著一種無知覺的現象,在這方面,有很多東西可以從東方傳統中學習。與這一觀點相協調的是,人們認識到一些精神體驗可以對改變一些人的生活產生非常有益的影響,使他們能夠克服障礙,改變破壞性的行為。針對這些想法,我們強調,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證明我們的研究物件的經歷不可能是文化因素背景下正常宗教經歷的結果;而是要把現代神經行為學范式應用於我們研究物件的經歷,從而推動關於感知經歷的理性限度的對話。為此,我們指出,他們的經驗,如果按照敘述的那樣發生,也可能被概念化為精神病譜系,因為它們的重複性、強度、主題、宏大的品質,以及與精神病性聽覺視覺現象的相似性。

   人們認識到,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和幻覺的內容受到社會文化背景的顯著影響。不同的文化經歷會導致不同的妄想形式和內容。註:79,80 DSM-IV-TR標準假定我們有能力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將精神病現象與其他正常經歷區分開來。不幸的是,目前還沒有基於證據的演算法來完成這一任務。使我們的任務更加複雜的是我們必須在其中工作的時間鴻溝。在某種程度上,克服這些障礙可以通過借鑒在時間和文化上與我們的物件更接近的人的觀點來完成。

  最早的信徒發現,這些人的經歷與正常的生活領域相去甚遠,因此可以理解為與神聖力量之間極不尋常的關係的產物。註:66 那些不相信的人可能有各種理由,其中一些理由是資訊離他們的現實太遠,無法接受。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的研究物件的經歷只是由正常的個人和社區的宗教經歷匯合而成,我們應該預料到許多這樣的故事,因此現在沒有理由因為它們的世俗性質而注意到這些。現存的文獻,無論是古典希臘、羅馬時期還是《聖經》中的文獻,都沒有提供支持,說明在古代世界,普通人經常有像我們的研究物件那樣宏大的聽覺-視覺體驗是很普遍的。像我們的研究物件這樣的新信仰系統的最早追隨者的人口,在出現與更大群體動態相關的社會壓力之前,將構成能夠接受這些信仰的小群體。我們如何解釋最早的追隨者的存在?他們的存在不會是與對現實有高度扭曲看法的個人有關的預期。

   心理病理學的社會模型可能有助於理解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社會距離理論和溝通障礙理論表明,可以根據信仰阻礙或促進社會溝通和接受的程度,來區分理智與精神病。那些過分偏離社會規範的人與民眾沒有關係,不被理解,成為社會孤立和汙名化的人,並可能被認定為不正常。註:81 這種觀點可能將任何能夠與社會群體保持接受和溝通的人定義為正常人。這種理論不包括那些似乎表現出持續的偏執、宏大、救世主式的妄想的人,在更現代的時代,他們吸引了大量的信徒。這類人有大衛-科雷什(Branch Dravidians)82 和馬歇爾-阿普爾懷特(Marshall Applewhite),他是天堂之門邪教組織的成員。如果大衛-考雷什(David Koresh)和馬歇爾-阿普爾懷特(Marshall Applewhite)被認為具有精神病譜系的信仰,那麼精神病的診斷必須僵化地依賴於無法維持一個社會團體的前提就站不住腳了。有精神病症狀的一部分人似乎能夠形成強烈的社會聯繫和社區,儘管他們對現實的看法極其扭曲。研究表明,類似精神病的經歷,包括怪異和非怪異的類似妄想的信念,在普通人群中經常被發現,這證實了有精神病類型症狀的個人中存在一個更好的社會功能子集。這支持了精神病症狀可能處於一個連續體的想法。

    政治心理學的領導者-追隨者關係模型可能提供有用的見解,說明早期追隨者如何凝聚在我們的研究物件周圍。威爾納(Wilner)93調查了有關魅力型領導這一主題的文獻,並將其定義為領導者和一群追隨者之間的關係,具有以下特性

1.追隨者認為領導者在某種程度上是超人。

2. 追隨者盲目地相信領導者的言論。

3. 追隨者無條件地遵守領導者的行動指令。

4. 追隨者給予領導者無條件的情感支持。

此外,威爾納還指出了魅力型領導者所共有的四個 "催化因素"。第一個因素是領導者被其社會或文化中的一個或多個主導神話所同化。第二個因素是表現出非同尋常或英雄般的壯舉。第三是擁有不可思議或強大光環的品質的投射。最後,是傑出的修辭能力 "93。

   我們有理由推測,在我們的研究對象和他們的追隨者之間存在著一種魅力型領導-追隨者的群體動態。由於關於亞伯拉罕的資料太少,所以在這方面幾乎不能作進一步的評論。摩西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的演講者,他的兄弟亞倫被任命為代表他向社會演講(出埃及記4:10-16)。這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即社區成員可能為領導-追隨者的動態運作貢獻什麼角色,以補充領導者的不足。耶穌和保羅的敘述中有一些細節,可能適合於群體行為的魅力型領袖-追隨者範式。

 創造和維持群體將取決於其他機制。

    威爾弗雷德-比昂(Wilfred Bion)94觀察到在健康、成熟的成年人中出現的三種群體行為模式,其中群體成員的行為就像他們被支配一樣:依賴群體、配對群體和戰鬥-飛行群體。依賴群體向一個無所不能的領導者尋求安全感,表現得好像他們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成員盲目地尋求方向,不問青紅皂白地服從命令。他們傾向于將領導者理想化,並將其置於高高在上的地位。當領導者不能滿足全能和全知的標準時,就會出現一段否認期,然後是憤怒和失望。在配對小組中,成員們的行為就好像小組的目標是要產生一個彌賽亞,一個能拯救他們的人。有一種樂觀和希望的氣氛,認為一個新的世界就在眼前。鬥爭-逃亡團體是在感知到外部威脅的情況下組織起來的。群體本身被理想化為兩極化機制的一部分,而外部人群則經常被視為具有惡意的動機。威脅性的外部世界既是對群體存在的威脅,又是其存在的理由。這些群體類型中的每一種都經常在有魅力的領導者-追隨者關係中表現出追隨者的特徵。註:95 我們有理由提出,在我們的研究物件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他們的信仰時,這些類型的群體動態中的一種或多種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無論是同時還是按不同的順序。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是如何上升到領導地位的?Ghaemi96提出了一個假設,即有一些與精神疾病相關的關鍵因素可能對領導能力有益:現實主義、復原力、同理心和創造力。96他對一些知名的政治、軍事和商業領袖的分析以及對心理學研究的回顧,使他提出抑鬱症可能與這些品質的增加有關,而狂躁症可能與創造力和復原力的增強有關。抑鬱症會促進領導者更加現實和富有同情心,而狂躁症會促進他們更有創造力和復原力。註:96 他還說,當抑鬱症和狂躁症同時出現在雙相情感障礙中時,可能會導致領導技能的進一步提高。他提出,這些人除了在兩次發作之間處於良好狀態外,還能從進入和離開這些情緒狀態中間接受益。96 如果這一點成立,那麼我們的受試者可能更有可能出現情感障礙相關的精神病狀況,從而可能從在各種情緒狀態中度過的時期中受益,包括他們的良好狀態。在精神病狀態下,現實主義的品質預計會受到最不利的影響,特別是在從現代情感的角度來判斷時。至於在對自然界的理解增加之前的歷史時期產生的宗教信仰,可能會有更少的東西來判斷這種品質,因此會有更多的文化寬容或接受更廣泛的思想。

   共同的精神障礙5,60是最早的追隨者可能獲得他們的信仰的另一種方式,我們的每個物件都是一個主要的案例。雖然主要是以雙人關係的形式出現,但據報導,偏執性妄想偶爾也會發生在較大的教派式團體中,這些團體的成員被占主導地位的成員的偏執性思想所浸染。諾曼-卡梅倫將此稱為 "偏執性假社群"。註:97-99這個術語被用來表示針對群體成員的想像中的迫害性陰謀。一旦從群體的社會結構中分離出來,許多成員被觀察到重新獲得了看待他人的能力,而沒有過度的懷疑。註:100這種群體行為模式可能與威爾弗雷德-比恩描述的戰鬥-飛行群體的行為模式是一個連續體。更具推測性的是,我們的每個受試者和他們的追隨者都可能是傳遞類似妄想症信仰的人鏈中的發起者或接受者。每個接受者都會成為另一個人的主要案例。據作者所知,沒有關於這種類似妄想症信仰的傳播鏈的報導,因此,這種可能性是高度推測的。一般來說,個人的洞察力和對理性的適應性是區分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思維過程的重要手段。這個分析的一個重要限制是,我們現在無法知道我們的研究物件的信念在多大程度上是在文化 "微泡 "中培養和維持的,以及他們的信念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通過合理的過程改變的。

   最後,針對對宗教著作進行非字面解釋是最可取的建議,我們注意到,從最早的時候起,信徒們就把我們的研究物件的經歷理解為按字面描述的那樣發生。因此,許多這些經驗與特徵鮮明的精神病學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就提出了在這些細節方面,資料來源具有不尋常的準確性的前景。

  關於超自然現象的潛在作用的討論不在我們文章的範圍之內,而是保留給信徒、宗教學者和神學家群體,但有一個例外。我們認為,對行為的神經精神學解釋不需要被看作是排除超自然的作用。在此,我們提出了神經精神學機制,通過這些機制可以理解行為和行動。對於那些相信全能和全知的超自然力量的人來說,這不應該構成任何障礙,而是可以作為對事件如何發生的一種機械性解釋。我們無意對任何人的信仰或這些可敬的人物表示不敬。

   如果在讀完這篇分析後發現有這種情況,可以問一下,在讀者心中是否有對精神疾病的成見。作者拒絕任何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汙名化。

未來的方向

   對這種假定的精神病表現形式的研究,可能會因DSM診斷中新的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病亞類的發展而得到促進,並進一步認識到精神病症狀的連續性可能存在。

  這個亞類可能被稱為宏大或超級膈肌(supra [over or beyond] phrenic [mind])變體。它包括那些有6個月或更長時間症狀的人,有一個有組織的和相對不怪異的妄想系統,宏大,經常妄想自戀,可能有幻覺,以及一種極其強烈的被超自然地選中執行任務的感覺。人們會認識到,當這種情況發生在智力一般或較高、溝通能力強、具有高度磁性魅力、能夠有效引起共鳴的人身上時,這些人可能有能力說服或在心理上迷惑群體或個人,使其在不確定的時間內遵循他們的指令。他們的目標部分或全部基於或受到精神病性思維過程的啟發。這些思維過程可能產生與其他普通社會信仰密切相關的信念,但它們不大適合於理性。受影響的人可能表現出保持社會群體的能力,非常有說服力,並在群體中變得社會地位高,對群體中的其他人行使過度的影響。他們的信念可能導致贊助一些對自己和他人都是致命的、不符合社會規範的活動。雜亂無章、消極的精神症狀和認知功能障礙並不明顯存在。情感特徵可能存在,但通常不是衰弱的。過度偏執會經常伴隨著,但不一定需要,因為對其他社會政治信仰體系或感知到的外星或超自然力量的極端奉獻可以作為代用品。這些人有能力對個人和社會產生非凡的影響。

結論

我們認為,一些文明中最重要的宗教人物可能有精神病症狀,為他們的啟示提供了靈感。我們希望這一分析能引發關於人類經驗的理性限度的學術對話,並有助於教育公眾、精神疾病患者和醫療服務提供者,讓他們瞭解原發性和情緒障礙相關的精神病譜系疾病患者可能對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來自麻塞諸塞州貝爾蒙特市哈佛醫學院麥克萊恩醫院神經科(EDM,BHP);麻塞諸塞州貝爾蒙特市哈佛醫學院麥克萊恩醫院精神病科(MGC);麻塞諸塞州貝爾蒙特市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神經科(EDM,BHP)。

通訊作者:Evan D. Murray, M.D., Dept. of Neurology, McLean Hospital, Belmont, MA; 電子郵件: emurray@mclean.harvard.edu

  撰寫時得到了Sidney R. Baer, Jr.基金會的財政支持。基金會的資助,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

圖片來源。圖1:維琪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braham.jpg;圖2:維琪百科:http://yo.wikipedia.org/wiki/F%C3%A1%C3%ACl%C3%AC:Domenico_Fetti_004.jpg;圖3:維琪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Rembrandt_Christ_in_the_Storm_on_the_Lake_of_Galilee.jpg;圖4:維琪百科共用: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4paul1.jpg。

  我們感謝哈佛醫學院神經學教授Steven Schachter, M.D.;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Jeffrey Rediger, M.D., M.D.;以及麻塞諸塞州綜合醫院的大腦、法律和行為中心。

參考文獻

註:

1 Hazlett SB, McCarthy ML, Londner MS, et al: 美國急診科成人精神病就診的流行病學。Acad Emerg Med 2004; 11:193-195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2 Baillargeon J, Thomas CR, Williams B, et al: 沒有保險的精神障礙患者使用急診科的模式。Psychiatr Serv 2008; 59:808-811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3 Rudaleviciene P, Stompe T, Narbekovas A, et al: 宗教妄想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宗教性有關嗎?Medicina (Kaunas) 2008; 44:529-535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4 Baier M: 精神分裂症的洞察力:回顧。Curr Psychiatry Rep 2010; 12:356-361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美國精神病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文本修訂版。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pp 297-343Google Scholar

6 Shannon B:《聖經》中的entheogens:一種推測性假設。Time and Mind 2008; 1:51-74Crossref, Google Scholar

7 Elliott B, Joyce E, Shorvon S: 癲癇的妄想、幻覺和幻覺,2:複雜現象和精神病。Epilepsy Res 2009; 85:172-186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8 Nadkarni S, Arnedo V, Devinsky O: 癲癇患者的精神病。Epilepsia 2007; 48(Suppl 9):17-19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9 de Araújo Filho GM, da Silva JM, Mazetto L, et al: 癲癇的精神病:比較局灶性癲癇與全身性癲癇患者的臨床特徵的研究。癲癇行為 2011; 20:655-658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10 Ogata A, Miyakawa T: 癲癇患者的宗教體驗,重點是與發作有關的事件。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1998; 52:321-325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11 Kanemoto K, Kawasaki J, Kawai I。發作後精神病:與急性發作間期精神病的比較。Jpn J Psychiatry Neurol 1994; 48:209-211Medline, Google Scholar

12 Brewerton TD: 精神病性障礙的過度偏執。J Nerv Ment Dis 1994; 182:302-304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13 Landtblom AM, Lindehammar H, Karlsson H, et al: 一個有 "感覺存在"/靜止發作的病人的島狀皮層啟動。Epilepsy Behav 2011; 20:714-718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14 Picard F, Craig AD: 欣喜若狂的癲癇發作:人類自我意識的神經基礎的一個潛在視窗。Epilepsy Behav 2009; 16:539-546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 

15 Asheim Hansen B, Brodtkorb E: 帶有 "狂喜 "發作的部分癲癇。Epilepsy Behav 2003; 4:667-673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16Naito H, Matsui N: 顳葉癲癇伴有發作性狂喜狀態和發作間歇期的超常行為。J Nerv Ment Dis 1988; 176:123-124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17 Cirignotta F, Todesco CV, Lugaresi E: 顳葉癲癇伴狂喜發作(所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癲癇)。Epilepsia 1980; 21:705-710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18 Prendergast J, Spira P, Schnieden V: 發作後精神病:一個不尋常的臨床實體。澳大利亞NZ精神病學雜誌》1999年;33:433-435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19 Dongier S: 516名癲癇患者在臨床發作之間發生的536次精神病發作的臨床和腦電圖表現的統計研究。Epilepsia 1959/1960; 1:117-142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20 Kanemoto K: 發作後的精神病,見《癲癇病的進展》。癲癇的神經精神問題。法國蒙特魯日。井上雄一編著,John Libbey Eurotext, 2010, pp 27-34Google Scholar

21 Umbricht D, Degreef G, Barr WB, et al: 顳葉癲癇患者的發作後和慢性精神病。Am J Psychiatry 1995; 152:224-231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22 Kanner AM, Stagno S, Kotagal P, et al: 在長時間的視頻腦電圖監測研究中的發作後精神事件。Arch Neurol 1996; 53:258-263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23 Trimble M, Kanner A, Schmitz B: 發作後精神病。Epilepsy Behav 2010; 19:159-161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24 Kanemoto K: 發作後的精神病,重新審視,見《癲癇的神經精神病學》。Trimble MRSchmitz B.編輯,英國劍橋,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17-13頁交叉引用,谷歌學者。

25 Devinsky O: Epilepsy: 患者和家庭指南,第三版。Demos Health, 2007, pp 20谷歌學者

26 Holmes GL: Epilepsy.com. 顳葉癲癇。http://www.epilepsy.com/epilepsy/epilepsy_temporallobe;最後一次訪問是2011年5月28日)谷歌學者

27 專業諮詢委員會。EpilepsyFoundation.org. Temporal Lobe Epilepsy. http://www.epilepsyfoundation.org/about/types/syndromes/temporallobe.cfm; last accessed June 4, 2011)Google Scholar

28 Dolgoff-Kaspar R, Ettinger AB, Golub SA, et al: Numinous-like aura and spirituality in persons with partial seizures. Epilepsia 2011; 52:640-644 10.1111/j.1528- PubMed 1167.2010.02957.x. Epub 2011 Feb 5.Google Scholar

29 Cavanna AE, Cavanna S, Cavanna A: 海地文化中的癲癇發作和靈魂附體:四個案例的報告和文獻回顧。Epilepsy Behav 2010; 19:89-91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30 Bortz JJ: 癲癇病的神經精神和記憶問題。Mayo Clin Proc 2003; 78:781-787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31 Patrikelis P, Angelakis E, Gatzonis S: 額葉癲癇的神經認知和行為功能:一個回顧。Epilepsy Behav 2009; 14:19-26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32 Hoffmeier, James K: 以色列在埃及。出埃及記》的真實性證據。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谷歌學者

33 Schultze-Lutter F, Ruhrmann S, Hoyer C, et al: 精神分裂症的初始前驅症狀:不同的持續時間,不同的潛在缺陷?Compr Psychiatry 2007; 48:479-488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34Yung AR, McGorry PD: 首發精神病的前驅階段:過去和現在的概念化。Schizophr Bull 1996; 22:353-370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35 Flaherty AW: 前顳部和多巴胺能對想法產生和創造性驅動的控制。J Comp Neurol 2005; 493:147-153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36 Flaherty A: 午夜病。寫作的動力,寫作的障礙,和創造性的大腦。紐約,水手書店,2005年,第41頁谷歌學者

37 Trimble MR. 大腦中的靈魂。語言、藝術和信仰的腦部基礎。巴爾的摩,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07年,第101-114頁谷歌學者

38 Nestor PG:精神障礙和暴力:人格維度和臨床特徵。Am J Psychiatry 2002; 159:1973-1978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39 Hor K, Taylor M: 自殺和精神分裂症:比率和風險因素的系統回顧。J Psychopharmacol 2010; 24(Suppl):81-90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40 Meltzer HY: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殺行為:風險因素和治療方案的證據回顧。Curr Psychiatry Rep 2002; 4:279-283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41 Lord V: 《員警自殺:誘導官員開槍》。紐約,松葉法律出版社,2004谷歌學者

42 Keram E, Farrell B: 員警自殺:結果和分析問題。自殺與執法》,2001年,第587-599頁谷歌學者

43 蘭茨伯勒-D。聖保羅和顳葉癲癇。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87; 50:659-664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44 Rieu CH: 《使徒行傳》中的導言、注釋。由Rieu CH翻譯。紐約,Penguin Classics,1957年,第9-39頁,第133-136頁,第170-171頁谷歌學者

45 Pfleiderer O: 關於使徒保羅對基督教發展的影響的演講,1885年4月和5月在倫敦和牛津發表。威廉姆斯和諾蓋特,1897年,第43頁谷歌學者

46 《新牛津注解聖經與偽經》。修訂的標準版本。編輯:May HGMetzger BM。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1977年,第1408頁谷歌學者

47 《宗教改革研究聖經》新詹姆士國王版 斯普魯爾 RC. 田納西州納什維爾,湯瑪斯-納爾遜出版社,1995年,第1408頁谷歌學者

48 Geschwind N: 顳葉癲癇的行為變化。Psychol Med 1979; 9:217-219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49 Geschwind N: 癲癇的發作間期行為變化。Epilepsia 1983; 24(Suppl 1):S23-S30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50 Waxman SG, Geschwind N: 顳葉癲癇的發作間行為綜合征。Arch Gen Psychiatry 1975; 32:1580-1586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51 Benson DF: Geschwind綜合征。Adv Neurol 1991; 55:411-421Medline, Google Scholar

52 Schachter S: 宗教與大腦。來自顳葉癲癇的證據,載於《上帝與科學相遇:大腦和進化研究如何改變我們對宗教的理解》第二卷。McNamara P.編輯,Westport, CT, Praeger, 2006, pp 171-188谷歌學者

3 Devinsky O, Najjar S: 反對存在顳葉癲癇個性綜合征的證據。Neurology 1999; 53(Suppl 2):S13-S25Medline, Google Scholar

54 Mungas D: 顳葉癲癇的發作間期行為異常:是一種特殊的綜合征還是非特異性的精神病理學?Arch Gen Psychiatry 1982; 39:108-111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55 Rodin E, Schmaltz S: Bear-Fedio人格調查和顳葉癲癇。Neurology 1984; 34:591-596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56 Stark-Adamec C, Adamec RE, Graham JM, et al: 複雜部分性發作的人格爭議的複雜性。Psychiatr J (Univ Ott) 1985; 10:231-236Medline, Google Scholar

57 Stevens JR:複雜部分性發作的發作間期臨床表現,載於《神經學進展》。編輯:Penry JKDaly DD。紐約,Raven,1975,第85-107頁谷歌學者

58 Stern A: [St. Pauls epilepsy問題]. Psychiatr Neurol (Basel) 1957; 133:276-284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59 Brorson JR, Brewer K: 聖保羅和顳葉癲癇。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88; 51:886-887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60 Shimizu M, Kubota Y, Toichi M, et al: Folie à deux和共用精神病性障礙。Curr Psychiatry Rep 2007; 9:200-205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61 詹姆斯-W:《宗教經驗的多樣性》。紐約,Barnes & Noble經典,1902,2004,第416-417頁谷歌學者

62 Karenberg A: 回顧性診斷:醫學史學中的使用和濫用。Prague Med Rep 2009; 110:140-145Medline, Google Scholar 

63 Price BH, Richardson EP: 尤金-奧尼爾的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病理學報告。N Engl J Med 2000; 342:1126-1133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64 Kahn CRKing GLMoses AC, (eds): 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 14th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5, p 2Google Scholar

65 Friedman RE. 誰寫的聖經?HarperOne,1987年1月1日,第15-33頁谷歌學者

66 Erhman BD. The New Testament: 早期基督教著作的歷史介紹》,第五版。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11谷歌學者

67 Murray ED, Price BH: 《神經系統檢查》,載於《綜合臨床精神病學》,第1版。Stern TARosenbaum JFFava Met al.編著。Philadelphia, PA, Mosby/Elsevier, 2008Crossref, Google Scholar

68 Ovsiew F, Murray ED, Price BH: 《精神病住院患者的神經精神方法》,載於《精神病住院患者原則》,第一版。編輯:Ovsiew F, Munich R. Baltimore, M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8Google Schola 

69 Legesse B, Price BH, Murray ED: 大腦與行為的關係,載于《人類行為百科全書》第二版。由Ramachandran VS編著。紐約,學術出版社,2012年谷歌學者

70 Murray ED, Buttner N, Price BH: 《神經病學實踐中的抑鬱症和精神病》,載於《臨床實踐中的神經病學》,第6版。英國倫敦,Butterworth Heinemann,2012谷歌學者

1 Zubin J, Spring B: 脆弱性:精神分裂症的一個新觀點。J Abnorm Psychol 1977; 86:103-126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72 Russo J, Vitaliano PP, Brewer DD, et al: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配偶照顧者和匹配的對照組的精神障礙:精神病理學的病因-壓力模型。J Abnorm Psychol 1995; 104:197-204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73 Portin P, Alanen YO: A critical review of genetic studies of schizophrenia, II: molecular genetic studies. Acta Psychiatr Scand 1997; 95:73-80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74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USDHHS)。心理健康。文化、種族和民族,《心理健康》補編。外交部長的報告。羅克維爾,馬里蘭州,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公共衛生服務,外科主任辦公室,2001年,第26頁。

75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USDHHS)。精神健康。衛生部長的報告。羅克維爾,馬里蘭州,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公共衛生服務,外科主任辦公室,1999年,第269-284頁谷歌學者

76 van Os J, Kapur S: 精神分裂症。Lancet 2009; 374:635-645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77 史密斯:《聖經》中一神論的起源。以色列的多神教背景和烏加里特文本。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 2001, pp 135-157Crossref, Google Scholar

78 Rediger J: Bipolar disorder and western anosognosia, in The Psychospiritual Clinicians Handbook: 瞭解和治療精神障礙的替代方法。Mijares SKhalsa G編輯,紐約州賓漢姆頓,Haworth參考出版社,2005年,第205-231頁谷歌學者

79 Mohr S, Huguelet P: 精神分裂症和宗教之間的關係及其對護理的影響。Swiss Med Wkly 2004; 134:369-376Medline, Google Scholar

80 Kim K, Hwu H, Zhang LD, et al: 漢城、上海和臺北的精神分裂症妄想:一項跨文化研究。J Korean Med Sci 2001; 16:88-94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81 Vardy MM, Kaplan BM: 重新審視基督/彌賽亞妄想:走向宗教妄想的人類學定義。Psychoanal Rev 2008; 95:473-487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82 Reavis DJ: The Ashes of Waco: 一個調查。錫拉丘茲大學出版社,1998年谷歌學者

83 Snow RL: 致命的邪教。真正的信仰者的罪行。康涅狄格州西港,普雷格,2003谷歌學者

84 《軍情五處的救世主》。為什麼大衛-夏伊勒相信他是上帝的兒子;Mail Online。英國倫敦,Dailymail.co.uk; 2007谷歌學者

85 《阿古斯報》,來自 "西伯利亞耶穌 "的訪問,2002年11月9日谷歌學者

86 Akimoto H: 歐姆教領袖麻原的精神偏離及其社會關係。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6; 60:3-8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87 Kalchuri B: Meher Prabhu: 主美赫,時代神通的傳記,美赫巴巴顯靈公司,1986年谷歌學者。

88 哈迪:圍繞納傑夫戰鬥的混亂。BBC新聞,2007年1月31日谷歌學者

89 佩奇R, 哈雷根P: 普通人群中類似妄想的信仰相對于社會文化信仰的普遍性。Psychopathology 2011; 44:106-115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90 Strauss JS: 幻覺和妄想是連續功能的點:評級表證據。Arch Gen Psychiatry 1969; 21:581-586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91 Ellett L, Lopes B, Chadwick P: 大學生非臨床人群中的妄想症。J Nerv Ment Dis 2003; 191:425-430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92 Kelleher I, Cannon M: 普通人群中類似精神病的經歷:對精神病高危人群的描述。Psychol Med 2011; 41:1-6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93 Wilner AR: The Spellbinders: 有魅力的政治領導。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Crossref, Google Scholar

94 Bion WR: Experiences in Groups and Other Papers. 英國倫敦,塔維斯托克出版社,1961年1月1日交叉引用,谷歌學者

95 Post JM: Leaders and Their Followers in a Dangerous World: 政治行為的心理學。伊薩卡,紐約,康奈爾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87-199頁谷歌學者

96 Ghaemi N: A First-Rate Madness: 揭開領導與精神疾病之間的聯繫。紐約,企鵝出版社,2011谷歌學者

97 Cameron N: The paranoid pseudocommunity. Am J Sociol 1943; 49:37-38Crossref, Google Scholar

98 卡梅倫-N:偏執狀況和偏執狂。American Handbook of Psychiatry, Vol. New York, Basic Books, 1959aGoogle Scholar

99 Cameron N: 重新審視偏執狂的假性社區。Am J Sociol 1959b; 65:57-61Crossref, Google Scholar

100 Myers PL: 教派環境中的偏執性假社群信仰。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1988; 23:252-255Crossref, Medline, Google Scholar

 第24

第四期

2012年秋季

第410-426

圖文並茂。圖1:維琪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braham.jpg;圖2:維琪百科:http://yo.wikipedia.org/wiki/F%C3%A1%C3%ACl%C3%AC:Domenico_Fetti_004.jpg;圖3:維琪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Rembrandt_Christ_in_the_Storm_on_the_Lake_of_Galilee.jpg;圖4:維琪百科共用: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4paul1.jpg。 

我們感謝哈佛醫學院神經學教授Steven Schachter醫學博士;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Jeffrey Rediger醫學博士;以及麻塞諸塞州綜合醫院的大腦、法律和行為中心。

歷史

2011年9月13日收到

2012年3月15日修訂

2012年3月22日接受

2012年10月1日線上發表

 

 

 

 

(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17384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