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26 18:03:16瀏覽333|回應0|推薦0 | |
佛教與伊朗人佛從伊朗來:大月氏人最早將佛教傳入中國 金人入夢,白馬馱經,通常我們會說,這是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的開端。但我們怎麼能忽略絲綢之路上那些東伊朗人的身影呢?宗教、文化和藝術的傳播與交融,永遠是一個迷人的話題。 張騫通西域之後,絲綢之路不僅成為東西方物質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且也是一條重要的精神文明的傳播渠道。佛教、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祆教)、摩尼教(明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伊斯蘭教皆是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因此,絲綢之路在宗教學界也被稱為「信仰之路」。這些宗教的東傳皆與奔走在絲綢之路上的伊朗人息息相關,其中佛教的東傳與東伊朗人密不可分。 ■巴克特利亞,一個由希臘人統治東伊朗人的小王朝,我國史籍稱之為「大夏」 東伊朗人指生活在祁連山以西至裡海北岸烏拉爾河的廣大中亞地區,語言為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東伊朗語支的塞族人(Sakā),他們建立的國家有大宛、康居、奄蔡、大月氏、帕提亞、巴克特利亞等。其中,中亞南部即帕米爾高原以西到裡海東岸、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因長期屬於伊朗的勢力範圍,並且生活於此的民族(早期的帕提亞、巴克特利亞,後來的塔吉克、普什圖)在民族和文化上與伊朗不僅同源而且同流,因此該地區被稱為東伊朗地區。公元6世紀中葉,突厥人大規模進入中亞地區,中亞地區的民族開始突厥化,經過若干世紀的漫長演變,中亞地區最終成為突厥民族的大本營,但塔吉克人和普什圖人這兩大操東伊朗語的民族始終未被突厥化。 在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前330年)統治時期,東伊朗地區皆隸屬於龐大的波斯帝國。後來,它隨同整個波斯帝國被亞歷山大征服,處在希臘人建立的塞琉古王朝(公元前305-前164年)的統治之下。公元前3世紀中期,東伊朗地區兩大行省巴克特利亞(Bactria,大致區域為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和帕提亞(Parthia,大致區域為今天的伊朗霍拉桑省北部和土庫曼斯坦)相繼宣佈獨立。帕提亞首領阿息克建立了伊朗人自己的王朝即安息王朝(公元前247-224年)。位於帕提亞之東的巴克特利亞雖然宣佈獨立,但統治者仍為希臘人。安息王朝與巴克特利亞之間雖也有多次戰爭,但因安息王朝的主要用兵目標是收復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並在西部與羅馬軍隊抗衡,因此巴克特利亞這個希臘人統治東伊朗人的小王朝從公元前250年一直存活至公元前50年,我國史籍稱之為「大夏」。 ■印度孔雀王朝時期,佛教傳入巴克特利亞,後大月氏人進入該地區,佛教鼎盛 巴克特利亞人信奉瑣羅亞斯德教,但因統治者為希臘人,因此該地區也建有希臘神廟,宗教信仰較為寬鬆自由。這時,巴克特利亞的東鄰是印度著名的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1-前187年),該王朝最偉大的君主阿育王在公元前260年立佛教為國教,佛教因此在印度迅速繁榮昌盛並傳入巴克特利亞。大約因佛教教義契合了長期處於希臘異族統治下的巴克特利亞人的心理需求,巴克特利亞人改信佛教者眾多。佛教的盛行還波及到希臘統治者,著名國王彌蘭陀(Millinda,約公元前180-前130年在位)皈依佛教,他與高僧那先討論佛理的語錄被編輯成《彌蘭陀王問經》(又稱《那先比丘經》),成為小乘佛教的經典。 公元前1世紀中期,大月氏人在為漢所敗而西遷的匈奴人擠壓下,南下攻取巴克特利亞,徹底結束了希臘人的統治。大月氏人共分五部,其中一部名為貴霜(Kushan)。公元1世紀中葉,貴霜王丘就卻(KujulaKadphises)擊敗其他四部,建立貴霜王朝(50-220年)。貴霜王朝在第三位國王迦膩色伽(約120-144年在位)統治時期達到鼎盛,領土遼闊,包括東伊朗大部分地區和印度西北地區,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帝國。 大月氏人原信仰瑣羅亞斯德教,進入巴克特利亞後逐漸改信了佛教。迦膩色伽原本也是一位瑣羅亞斯德教教徒,後皈依佛門,大興佛教,在他統治時期,貴霜帝國成為佛教的中心,佛教影響達至安息東部地區,並波及安息王室。迦膩色伽還在克什米爾的斯利那加召開了佛教歷史上著名的第四次大結集,對佛教教義進行修訂,由此形成大乘佛教。 ■貴霜王朝時期,犍陀羅佛像藝術誕生,這正是佛教思想與希臘藝術在巴克特利亞地區的結合 貴霜時期的另一重大佛教事件,是產生了藝術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堪稱瑰寶的佛像藝術。在印度早期的佛教藝術中,並沒有佛陀釋迦牟尼的形象,因為早期佛教思想認為,佛陀具有神聖性,不能表現其具體的相貌,一般以象徵的手法在紀念佛陀的地方雕刻法輪、菩提樹,或佛陀的腳印等。由於貴霜帝國的中心區域巴克特利亞曾長期受希臘人統治,希臘的藝術精神在該地區影響深厚,佛教思想與用人體來表現神的希臘藝術精神在該地區結合,誕生出了影響深遠的佛像藝術。由於該藝術在巴克特利亞的犍陀羅一帶(Gandhara,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到阿富汗的喀布爾之間)尤為興盛,因此這種帶有顯著希臘藝術風格的佛像藝術又被稱為犍陀羅藝術。這其中伊朗文化的影響,我們可以用西方學者馬里奧‧布塞格里(MarioBussagli)的一句話來概括:「犍陀羅——伊朗文化的靈感。」(《中亞繪畫》)日本學者村田靖子也認為,之所以會產生犍陀羅藝術,「這是因貴霜人的佛教——也可叫作伊朗佛教——改革所導致的結果。」(《佛像的系譜——從犍陀羅到日本》) 犍陀羅地區在貴霜帝國分裂瓦解之後,被伊朗薩珊王朝(224-651年)再次納入伊朗的版圖。該地區雕刻佛像的藝術傳統並沒有因薩珊王朝大興瑣羅亞斯德教而受到影響,而是一直延續到7世紀後期禁止偶像崇拜的伊斯蘭教進入該地區,才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這時期的佛像藝術被稱為後犍陀羅藝術,其中最著名的佛像是大約雕刻於4-5世紀的兩尊巴米揚大佛,東大佛高37米,西大佛高5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立式佛像,玄奘《大唐西域記》言其「金色晃曜,寶飾煥爛」,可惜在2001年3月26日被塔利班野蠻炸燬。 ■最早將佛教傳入中國的是生活在東伊朗地區的大月氏人 據中國史籍記載,最早將佛教傳入中國的正是生活在東伊朗地區的大月氏人:「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經》。」(《三國志‧魏書》)這是關於佛經傳入中國和中國人學佛法的最早記載,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即公元前2年。 當然,天竺(印度)高僧對佛教傳入中國也居功至偉,東漢明帝(58-75年在位)「夢金人」而派使者前往天竺求佛法,天竺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攜佛經隨漢使來中國,漢明帝頒旨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陽白馬寺。 但我們顯然也不能忽略伊朗人在佛教東傳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到東漢末年,來漢地傳佛法的東伊朗人更多,翻閱慧皎的《高僧傳》,所記該時期外來傳法的高僧多數是大月氏人、康居人、吐火羅(即巴克特利亞)人和安息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安息高僧安世高(安清)。據《高僧傳》記載,安世高為「安息國王正後之太子」,在東漢桓帝(147-167在位)之初來到中國,在中國生活了20餘年,「宣譯眾經,改梵為漢」,乃漢譯佛經創始人,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穆宏燕,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東方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長期從事波斯(伊朗)文學研究工作,發表有多種學術論文、研究專著和譯著。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