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張掖大佛寺
2017/10/16 00:11:21瀏覽204|回應0|推薦0
張掖大佛寺

甘肅張掖大佛寺是一個充滿迷幻色彩的地方,忽必烈在這裡降生,馬可波羅曾路過觀光,南宋末代皇帝在此離奇而死……一件件交織著傳說和真實的往事,給這裡籠罩一層神秘的光環。

張掖大佛寺臥佛

更讓人們想不到的是,張掖大佛寺還珍藏著全國罕見的明代手抄金經《大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和《大明三藏聖教北藏》(又名《永樂北藏》)。500多年後,著名歷史學家宿白先生認為,「張掖的《北藏》目錄可能是孤本。」而20多萬字的明代金粉寫經更是全國罕見。

張掖又稱甘州,因其境內有甘浚山而得名甘州。「甘州不甘水湖灘」,甘州曾有「塞上江南」之稱。張掖自漢武帝開河西走廊,設立河西四郡後,這裡就是「張中華之臂掖」的重鎮。隋煬帝曾親自到這裡接見來自西域七十二國的商團。元明及清早期,位於河西走廊中心位置的張掖,一直是中央政府管理甘肅的最高行政機構所在地,相當於今天所說的省會。

長期的行政中心給張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聞名遐邇的張掖大佛寺就是其中之一。

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因為寺中保存了全國最大的室內臥佛而聞名。到張掖不到大佛寺,如同到北京沒有去故宮一樣。

大佛寺坐落在張掖市南街上,寺內古木參天,正對著大門的大雄寶殿就是巨型臥佛的所在之處。在朋友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這座古老的寺院。

大門自然是古香古色的,等走到裡面,我們忽然感到眼前一亮,有些豁然開朗的感覺。青石板鑲嵌的地面,幾株筆挺的松柏,管理人員剛剛打掃過,地面上星星點點地水漬,空氣中散發著濕漉漉的氣息,讓人異常舒服。

傳說中在西晉永康元年,今天張掖大佛寺所處位置上就有了佛寺——迦葉如來寺。這個傳說也被一些人視作大佛寺的建立的時間,實際上張掖大佛寺的興建和黨項人密切相關。

張掖大佛寺

11世紀初,隨著黨項人在中國西北的崛起,張掖「東據黃河,西阻弱水,南踞青海,北控居延」的地理位置,成為西夏奪取河西走廊的一個障礙。西夏人先後五次調兵遣將奪取甘州,最終於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五月,李元昊引兵襲破甘州回鶻,取得對甘州的最終控制權,後在張掖設置了甘肅軍司(甘肅一詞由此而來,甘指甘州,肅指肅州即今酒泉)、鎮夷郡管理軍政事務。

西夏是一個極其崇信佛教的國家,不僅達宮貴人帶頭信仰佛教,而且還有一整套的宗教管理機構,確保宗教為統治階級服務。據《甘州府志》和《重刊甘州鎮志》記載,大佛寺修建於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

寺內牌坊

關於張掖大佛寺的修建始末,有段記載:西夏國師嵬咩駐錫迦葉如來寺期間,一天他靜坐參禪,忽然感到一陣美妙的梵樂傳來,他起身追尋聲音來源,很快他就發現聲音源自於地下,就指揮人們開始尋找音樂自何處而來。果然在地下三尺挖出了一個銅磚徹成的龕裡面有一尊臥佛。於是,嵬咩國師發願在發掘出佛像的地方修建一座臥佛寺。在西夏崇宗乾順的重視和支持下,經過5年的建設和忙碌,人們在1103年終建成了佛寺。由於寺內的臥佛非常巨大,故此人們稱之為張掖大佛寺,也叫做甘州臥佛寺。

張掖大佛寺興旺發達是在元代。傳說有兩位皇帝於此地有關。其中一個是忽必烈。另外一個南宋恭宗趙顯。

西夏臥佛

走進臥佛殿。這是一座巨型臥佛,仿照釋迦牟尼圓寂前的樣子所塑,長34.5米,高7.6米。 「望之若醒,呼之若眯」,在臥佛的兩邊分塑著十八羅漢,而在臥佛背後牆壁的另一面則有著名的西遊記壁畫。

每一位到張掖大佛寺的遊客都要去看看《北藏》。《北藏》是佛教大百科全書《永樂北藏》的簡稱,它的全名是《大明三藏聖教北藏》,是相對於在南京的刻板印刷的南藏佛經而言的。

正統六年初,明王朝第一部份頒賜給張掖大佛寺的佛經首先運抵到了甘州城內。這部佛經是《大般若波密多經》。駐守張掖的欽賜鎮守陝西甘肅的御馬監太監兼尚寶監太監王貴,出資並主持下,以頒賜給大佛寺的《北藏》做藍本,又出資將《北藏》的第一部分《大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經》用金泥重新抄錄了一本。這就是今天人們歎為觀之的金經。

大佛寺藏明代金經

這部金經採用了名貴的紺青紙和金泥,因而整部經書,華美異常。這與北藏相互襯托,給人們展示了佛教具大吸引力。可惜的是,王貴太監沒能看到金經完成就去世。他的副手尚寶監少監李貴,繼續督促經書的抄寫,終於在正統七年完成了這部經書的抄寫工作,整整600卷的《大般若經》,前後用了一年多時間才抄寫完。

1993年7月,甘肅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張掖《北藏》定為國家一級文物。1996年,「金經」《大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又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鑑定「國寶」。

十八羅漢塑像

「創於西夏,建於前明,上下數百餘年,更喜有人修善果;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遊三千世界,方如此夢是真空。」寫透了大佛寺的滄桑,而佛經的保存和流傳也寫滿了傳奇。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軍閥馬步芳統治了整個張掖。為防不測,信徒們和大佛寺住持商議後,決定悄悄修建一座密室,將《大明三藏聖教北藏》和金經藏在裡面。為了嚴格保密,密室的門就開在主持所住的小屋內。這個謎人們長久地保存了下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姚尼姑帶著那個秘密開始四處遊方,不知所蹤。1972年,張掖縣文化館組織人修葺大佛寺時,打開姚尼姑用過的小屋後,發現了暗門,藏經的密室就出現在人們面前。據說那是一個夾牆形成的密室,十隻一人多高木櫃一字排開。這套經書終於能夠重見天日。

這個傳奇般的護寶故事,不僅將一部佛經完整地留給了大佛寺,而且也讓大佛寺充滿了傳奇色彩。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10878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