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風土類) 鹿溪竹枝詞
2015/08/02 11:18:45瀏覽1262|回應0|推薦16

 

 

鹿溪竹枝詞

當年書院號文開1,課士2今無山長3來。

武廟文祠4香火冷,有誰整頓肯輸財5。(其一)

漸少飛帆6入海天,海隅7今已變鹽田。

可憐苦力無聊賴8,所得難供伙食錢。(其二)

酒樓冰店夜喧嘩,北里胭脂9有幾家。

惹得狂蜂浪蝶10至,終無一朵稱心花11。(其三)

文明競學著洋裝,賭酒猜拳一例12忙。

可惜未除粗俗氣,依然黑齒咬檳榔。(其四)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拾捌冊。本組詩描寫了鹿港今昔之對比,鹿港自古即為商業、文教之都,但日治時期為了箝制思想,禁止漢人傳統信仰與集會,推行日本神社信仰,故臺灣廟宇的祭祀被明令廢止。在商業型態方面,日治時期在鹿港開闢了四百五十多甲的鹽田,一度成為全臺最大的鹽場,但鹿港鹽場的先天環境欠佳,沿岸海水被沖淡,造成外灘淤積嚴重,淤積地勢比鹽場高,更造成鹽場常發生水患,日本人掌控鹽農經濟生殺大權,以「實行小組合」(即水利會)徵收水租的名義進行二度剝削,當水患一來,鹽農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投訴無門。隨著日本人帶進來文明產業,也帶進來娛樂產業,鹿港開始有了風化區,讓男人迷失了自我,居民慢慢崇洋媚外,交際應酬,但鹿港居民的氣質沒有變化,穿著雖入時洋化,出入雖時髦之地,但貧富差距大,沒有過去的純樸民風,失去以往的文化古都氣息,令人感嘆。

【作者】
林耀亭(1868-1936

【注釋】
1.
文開:鹿港文開書院,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建於道光七年(1827),隔年舉行釋奠禮。主祀朱子,奉祀沈光文,對於提振文教起了關鍵作用,鹿港在道光至光緒年間一共考取了上百名秀才。日治時期為防止臺灣人密會,更改書院為「北白川宮紀念堂」,現為國家三級古蹟。
2.
課士:考核學子、士子的學業。
3.
山長:中國古代書院的負責人,主持教學與行政。
4.
武廟文祠:武廟,清嘉慶16年(1811)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捐出俸祿倡建,士紳蘇雲從負責興建,主祀關聖帝君。文祠,文昌祠,與文開書院相鄰,清嘉慶16年(1811)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捐出俸祿倡建,由士紳陳士陶負責興建,二進一院的建築,主祀文昌帝君,鹿港文人曾於文昌祠內成立「拔社」,是鹿港早期的義學與詩社。
5.
輸財:捐獻經費。
6.
飛帆:來來往往的港口商船景致。「鹿港飛帆」為清代著名的彰化八景之一,清代鹿港商業鼎盛,人潮絡繹不絕,港口風帆林立,船隻出入頻繁,是臺灣重要的商港,故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嘉慶年間由於港口積沙淤塞日益嚴重,「鹿港飛帆」走入歷史。
7.
海隅:沿海偏遠的地方。
8.
聊賴:依靠、憑藉。
9.
北里胭脂:北里,唐代長安妓女集居在北門平康里內,後以北里為妓院的代稱。胭脂,借代為青樓女子。
10.
狂蜂浪蝶:喻花心、放蕩的男子。
11.
稱心花:稱心,如意、滿意。稱心花,可以信任並相伴的女人。
12.
一例:一律、一概。

【延伸閱讀】
1.
洪繻〈洪潦怨〉,《全臺詩》第拾柒冊。
2.
黃驤雲〈鹿港飛帆〉,《全臺詩》第肆冊。
3.
莊太岳〈鹿港八景〉,《太岳詩草》。

 

心得:

    鹿港是一處書法文風鼎盛的古鎮,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古蹟,像鹿港老街和天后宮、新祖宮、文武廟、龍山寺、文開書院等,以及鹿港小鎮的各角落裡的古蹟廟宇,可說是保持古代歷史的好地方。從這首詩就能知悉「其一」,文開書院始於道光7年(1827),當時是由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與鄉民共同研議所倡建的,當時隔壁的文武廟已經提前在16年就已經建好了!可是香火並不鼎盛,寥寥無幾的香客姍姍兩兩來此地燒香祈福。但自從鄧傳安籌建鹿港文開書院之後,文武廟也增加許多人氣,在地的學子紛紛來此進修閱讀或寫書法等藝文活動。

    而文開書院的創建也是基於紀念明末時期來鹿港傳授學業的鄞縣沈文光,這位賢士可說是「開台祖師」,目前供奉在文開書院。文開書院建立完成之後,更帶動文風鼎盛,從道光至光緒一共有上百名秀才。到了日據時代,為防止臺灣人密會,更改書院為「北白川宮紀念堂」現為三級古蹟。「其二」在日治時代,鹿港的街道和房屋都有所改變,原因是同化作用,日本人的統制有他們的作風,所以臺灣人只好奉承學習囉!鹿港曾是彰化八景之一「鹿港飛帆」尤其乾隆49年開放鹿港與泉州蚶江口對渡之後更是人潮洶湧,好天氣則帆船點點,海邊都是南來北往的傳來鹿港經商對渡,「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稱。

    當時日本已竊據台灣數年!鹿港於1900年,明治33年,富紳辜顯榮眼見鹿港海灣淤積,漸失航利而落寞,於是計畫闢建鹽田,向台灣總督府申請通過之後便成立「大豐拓殖株式會社」,共開闢了250多甲的鹽田,之後,許來以及37位鹿港人加入營運。到了1914年營運可說登峰造極,生意興隆也成為全台最大的鹽田市場。後來台灣總督府推行一元化政策,在昭和16年(1941)時被台灣製鹽株式會社強制接收,爾後於民國四十年已打算廢曬,到了民國48年發生八七水災之後,營運已大不如前,直到民國51年才結束廢曬,終於鹽田結束營運。所以鹽田減產廢曬之後,一些小康家庭的鹽田勞工相對也失業生活更加桔据,生活也變得更苦。

    當時日據時期,因為鹽田收入頗豐,景氣欣欣向榮,尤其幾位在地的富商跟日本官員關係密切,使得商業發展更加蓬勃朝氣,晚上是燈紅酒綠的文化,促使那些喜愛放蕩花心的男士都往酒樓邁進,尤其是北里的青樓女子更是花枝招展,胭脂濃抹,打扮時髦的令男士嚮往啊!於是夜夜蜂擁而至,尋找心愛的女子而得到短暫的溫柔鄉,鹿港漸漸造成貧富差距大,古典純樸民風產生改變,失去以往的文化古都氣息,真是令人感嘆萬千。

       由於社會進步,文明邁向一大步,日本式的生活也導致婦女學習裁做洋裝,旗袍的美麗令人大開眼界,那麼酒樓間或小吃店的男士吃吃喝喝罰酒拳助興,實在是浪費光陰也是白忙一場的酒肉文化,口中又嚼著檳榔。女士學裁縫製作旗袍,而男是還是處於酒肉文化那種低俗的生活簡直沒有進步所言。

 

    此詩詞書寫於日據時代下的鹿港,但日本投降退出臺灣之後,曾被日本控制及薰染的鹿港漸漸恢復古都風貌,當然日據時代的建築依然會留下痕跡,商業氣息仍是蓬勃生機,但台灣政府慢慢復建原有古蹟,鹿港人民也漸漸找回純樸的風氣,所以到目前還是台灣人及觀光客最喜歡的古都好去處。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cdefgeat&aid=2680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