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24 22:50:51瀏覽2199|回應12|推薦167 | |
「海角七號」創造了本土電影的記錄,從 魏德聖乘勝追擊,多年來一直夢想要拍攝的「賽德克‧巴萊」,終於在2009年10月底開拍。 當然,對這位本土的新銳導演來說,又是一項大挑戰大賭注,因為需要的資金數倍於前者,投入龐大的資金,並不表示必然叫好又叫座。 光看片名,很容易想到這是原住民的語言,沒錯,這是賽德克語﹕Seediq Ba1e,意譯是「真正的人」。 誰不是真正的人?賽德克人是崇拜英雄主義的,但必須是「真正的英雄」,通常真正的英雄結局就是勇敢的面對死亡。 這位真正的英雄就是 莫那魯道很清楚,自己和族人絕對不是日本人的對手,「日本人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比森林的樹葉還繁密,可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這是他留下來的一句名言。 這樣的以卵擊石,視死如歸的霧社事件,一開始就註定是悲劇。 日本人在1895年佔據台灣後,一反過去清政府和原住民劃清界線防止越界出草的約定,為開發掠奪森林資源而放任日本浪人、惡徒等三教九流各行各業,以警察或隘勇名義入山,山胞被壓迫剝削、強制勞役、少女被誘姦強暴或逼婚又多遭始亂終棄、生計被封鎖、又急欲革除所謂「出草」(獵頭)等惡習,一再觸犯祖靈Gaya大忌,終釀成霧社事件的導火線。 莫那魯道率六個部落三、四百名戰士以特有的「襲擊與獵頭」來對抗, 兩週內,300多個飢寒交廹的勇士戰死,600多名老弱婦孺為節省有限食糧,集體上吊或跳崖自盡,其他因不願受日軍凌辱而自殺者不可計數。 莫那魯道見大勢已去,勸說一家大小24人自縊於凱機恩茅屋裡,他自己則於 祖靈Gaya,這是賽德克族人堅定的信仰,出草、獵首、黥面皆屬之,連族人選擇上吊自殺,也是因為這樣靈魂才能藉由大樹、上彩虹橋和祖靈相會合。 日本人以夷制夷,以高昂獎金和特許出草,策動親日的同族番社(稱為味方番或親日番)「道澤社」協肋坑殺賽德克族人。並進而出借自動步槍給「道澤社」襲擊塞德克戰俘,其中216名手無寸鐵的戰俘因而被屠殺,這是 依據史料,自1896年至1920年,原住民的抗日事件,較大的就有154起。1910--1914年間,理蕃總督佐久間佐馬太,強行「蕃人討伐五年計劃」,花費200萬元財政開支,動員軍警總數達2萬5千人,殺害山胞2萬人,繳獲火槍3萬1千5百枝之時,抗爭最為激烈。而1930年賽德克族的霧社事件則最為慘烈,以三、四百名原住民戰士對抗上萬名日本軍警精銳部隊,這種大鯨魚對小蝦米的荒謬戰爭,暴露出日本人趕盡殺絕的猙獰面目。 侵略者或統制者不論來自何方,「順我者生,逆我則亡」已成鐵律,絕無例外。目前霧社的春陽部落和原民部落,幾乎全是當年的「親日番」,兩次的霧社事件,賽德克人幾乎遭到滅族了。 值得嗎?就看個人的價值觀了。留下這麽悲壯的史詩,讓魏德聖有太多的想像空間,他導演的電影情節,相信會高潮迭起而且賺人熱淚。 霧社事件紀念碑和莫那魯道的墓園在台14線默默的沉睡著,即使多次經過,常是視若無睹呼嘯而過,最多是駐足片刻,從未深入的去探究。魏德聖的豪情壯志觸動了我的心靈深處,原來霧社事件如此的悲壯。謹以此文祝福魏導,願片子殺青後,再創台灣奇蹟! (2009.11.21.)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