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馬英九總統的第二任期就職,沒有歡樂,只見挑戰。目前全球有經濟危機,經濟正是所有政體成敗的關鍵,歐洲正面臨「撙節」或是「成長」的抉擇,而馬政府則將重點放在改革;有效的改革對振興經濟必有助益,真正需要改革的是政府,而不是把民眾當成改革的對象。
五二○之前的一項民調顯示,馬總統就職前的聲望跌到二成三,有五成以上的民眾批評馬欠缺施政魄力、忽視民意、沒有執政能力、不值得信任,對於未來,五成六對他繼續領導台灣沒有信心;五二○總就職日,也正面臨執政危機。馬英九總統面對低靡的民調,表示會進行深刻的檢討;他表示,改革的目標不會變,但執行的方式上會聽取民眾的意見;他說,自己會檢討、改進、再努力。
總統就職日弄得如此嚴峻,舉世少見;僅在四個月前,台灣人民才以近七百萬的選票支持馬英九總連任,但短短的四個月,馬總統的聲望卻一路下滑到谷底;這一百天他做了什麼?淪落至此。
馬總統由當選連任至就職這段「空窗」期間,立即放手執行他認為最重要的改革事項,但是最近引起的民怨,也就是由改革所造成;改革不是壞事,好政策不需要改革,不良的施政才有改革的必要,因此改革有正向的意義,可是民眾最近的日子接到訊息如:開放美牛、油電漲價、證所稅復徵受挫,以及蠢動的物價等,都未獲得支持;改革的結果如果是一面倒的負向印象,那麼所謂改革,一定出了問題。
政府過去有一段時間凍漲油價,中油公司虧了千億;維持電價不漲,台電也出現千億赤字;油電價格維持原狀,其實並不符合社會公益原則,因為公營事業賠錢,最終還是要由全民負擔,油電漲價看來較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可是有原則的改革怎麼會引起民怨?
證所稅的問題也很類似,市井小民辛苦賺的每一塊錢都少不了納稅,那麼在證券市場上賺的錢,是否應納稅?證所稅應不應徵,其理至明。可是財政部提出的證所稅方案先遭到行政院修正,然後案子被卡在立法院,又是怎麼回事?
問題就在於馬總統的改革,與民眾心目中的改革,定義有相當的差距。公營事業中油賠錢、台電虧本,只想到用漲價讓它不再繼續賠錢,不叫改革;去弄清楚公營公司何會賠如此多的錢,找到癥結所在,去消除公營公司的陳痾,如仍有不足,再用價格補貼,才是改革。
徵證所稅,過去政府有過慘痛經驗,如今要復徵一定得有配套及可行的方案,而且要能在立法院通過,政府的提案才有實施的可能;民意代表諸公,有極高比率與利益團體關係密切或本身就是股市大戶,執政黨連自己黨籍立委都搞不定,就夸夸而言復徵證所稅,又談何改革。
至於開放美牛,美國有美國的目的,政府有政府的想法,而且美牛問題一直是在野黨的武器,今日綠營如此,民進黨執政時藍營亦是如此,朝野換了地位也換了腦袋;而且無論美牛最後無論開不開放,都與改革兩字無關。
國內經濟發展有停滯現象,薪資結構已多年不見調整,民心抑鬱,更禁不起任何物價的波動,這些現象才是改革的要點,而推動國家運作的政治機器則是改革的目標。馬總統既然表示改革的目標不會變,那麼就從今天開始,以四年的時間,來改革螺絲鬆動的政府與執政黨團吧。
URL:http://tw.news.yahoo.com/社論-改革由政府本身開始-15044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