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火車上的聖誕夜
2009/12/28 10:56:31瀏覽315|回應0|推薦9
 

去年,我第一次在異鄉過聖誕。

(請參閱去年12月21日的夜深人語:異鄉的聖誕節 http://www.seewant.org/?START=TOP&TOP=article&DO=read&gsno=5&sno=6754 )

今年,卻更加的特別,因為今年的聖誕夜,我正在火車上。

剛剛,晚上九點多的時候,我搭上從深圳開往福州的夜班火車,所以當各處的基督徒正忙著在向世人報聖誕佳音的時候,我正在火車上,而且這班夜班車,可還相當的擁擠。

我沒買到軟臥或硬臥,只有硬座,所以只有整夜硬坐到底了。

而居然連硬座也是滿座,人坐滿了,行李更是塞滿了所有可能的空間或角落,連想要坐在椅子上打盹,都還有點困難,因為稍微不小心就會碰到別人。

所幸這是一班全空調火車,空氣還不致於混濁,所以我還能保持頭腦的清醒;雖然身體很疲累,而且坐得很不舒服,但至少我還可以思考。(因為我下午的時候才從台北搭飛機到香港,再從機場搭客運轉火車到羅湖,再進入深圳轉搭火車往福建去,其疲累可想而知)
火車終於出發,看著深圳最高的帝王大廈在夜色中漸漸遠去,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深圳,而卻是以高樓創造出許多驚奇的杜拜的經濟所出的狀況。

因為杜拜除了帆船飯店舉世聞名之外,還正在興築一棟落成之後將是世界最高的建築:杜拜塔。可萬萬沒想到它尚未完工,杜拜的經濟已爆出問題,所以被迫停工。

聽說曾經有人寫過一本書,專門談世界第一高樓帶來的不好的結果,因此認定世界第一高樓都是被咒詛的。

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曾經是世界第一高樓,結果它還沒落成,美國就出現經濟大恐慌。目前被認可的世界第一高樓在台北──台北101大樓,但這棟樓從開始蓋造起,台灣的經濟也開始走下坡,甚至有很長一段的時間是陷入很深的困境裡。(自私一點來說,我還真高興杜拜把那第一高樓的名聲奪走,因為打從杜拜塔的蓋造高度超過台北101之後,台灣的經濟就從谷底翻升了,不過因為杜拜塔尚未完工,所以尚未被認可為世界最高樓)

聽說寫這本書的人,認為世界第一高樓都是被咒詛的,他的根據還是聖經中所記載的巴別塔的故事。聖經中舊約創世記第11章記載了一段歷史,這段歷史說到當時全球的人類群聚在一起,決定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要通天;但結果天上的神介入了這件事,使他們分散開來,所以不進行這項計劃了。

我絕對不以為這是神的咒詛,更不相信世界第一高樓是被咒詛的。

因為以當時人類的醫藥常識與公共衛生條件來說,是很不適合群聚而居的,否則隨便一個流行病,就足以導致人類在當時就滅種了。(醫學上已漸漸證明,包括愛滋病的病毒,都很早就存在人世間了,但是人口不稠密時,沒有為這些流行病鋪下流行的溫床,所以它沒有流行開來)。

更何況,其實人本來就應該順應自然、逐水草而居,那裡有水就往那裡遷移;但人若定居下來,且集中居住(像今天的大城市一樣),就不再是逐水草而居,乃是要『水』來配合人,人住在那,水被迫遷移到那──這本身就是一場災難的開始,因為大自然就要被大大的破壞了。而在人想蓋造巴別塔時,人類的科學文明還不發達,更不可能應付全世界的人都集中居住所帶來的問題,所以神才出手攔阻這件事。

也就是說,神乃是為了保護當時的人類,所以才介入這件事;這當然不是咒詛。

至於說,世界第一高樓的咒詛呢?說起來還真有點繪聲繪影,好像不全是杜撰或憑空想像的呢。

我還是以為這不是咒詛,而是心態。

換句話說,如果某個城市或某個國家,想要蓋造一棟大樓,尤其是想蓋造世界第一高樓時,它的心裡是在想什麼呢?洋洋得意?沾沾自喜?好大喜功?我想這些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這樣的心態,豈不正是會導引人走向失敗呢?

所以其實應該不是說蓋造世界第一高樓會帶來咒詛,而是說當某地的人有蓋造世界第一高樓的想法時,他們的心態已經是在導向失敗了。

夜已極深(200912250327),火車也快要到我的目的地──福建永定(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客家土樓所在之地),是該休息一下了。

今夜是紀念救主耶穌基督降生的夜晚,耶穌曾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11章第29節),祂還同時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相信人如果能夠謙卑自省,一定可以得到耶穌所要賞賜給我們的安息;而人如果一味自大,一心想追求第一,高還想要再高,多還想要再多,那麼人的『重擔』肯定將會越來越重的,甚至總有一天,這重擔會重到全人類都承受不了,連地球都不堪負荷,那可是千真萬確的萬劫不復呢。(希望森林/www.seewant.org/2009.12.25清晨李良達寫於深圳開往福州的夜班火車上)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ron0413&aid=363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