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2 01:30:08瀏覽555|回應1|推薦4 | |
師姐:〔有沒有打算皈依呢?年底可以考慮一下唷!〕 恩......因為師姐的這一句話,我開始認真的想了我到底該不該去呢? 今天我也問了我家爸爸,他的回答說每個人信仰不一樣,想去的話就去實行吧! 就看年底姻緣如何吧 如果到了就去吧~我想姻緣會帶我到那個時候,自然就會去了(笑) 其實皈依沒那麼嚴重,只是將信仰訂定而已,並沒有到所謂剃度......等那麼嚴重。 對我而言時間到了,自然有人會引領我到那個方向,我也不會去反抗,畢竟一切都是天意。(笑) 提供一下”皈依”的意思 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濟、救護之義。三皈依是指歸投三寶、依靠佛、法、僧三寶,藉著三寶功德威力的加持、攝護,能止息無邊的生死苦輪, 以及能遠離一切怖畏,而得呵護、解脫一切憂悲苦惱。 世間的人,依靠金銀財「寶」,就能獲得物質生活;若能依靠佛法僧「寶」,就能得到精神昇華的安穩。 《成佛之道》一書說:「眾生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在一生又一世的時間推移過程中,流轉升沉於苦海中,亟需依靠三寶的舟航,才能到達彼岸。但眾生愚 痴,不知皈依,有的知道求皈依,卻誤信邪師外道,甚或迷戀世間的財寶、權位、眷屬、生命……等,殊不知財產為五家所共有,逢到大水、大火,遇到盜賊、惡 王,或生了不肖兒女,財富隨即就轉眼成空,而崇高的權位也將落空。如《頂生王經》記載:頂生轉輪王統一四大洲,上升忉利天,與帝釋共同治理天宮,終不免墜 落人間,憂愁而死。親愛的眷屬,一旦無常來時,也要分離;再者,有生必有死,故生命不足恃,而國家、社會,也總在治亂之中,流轉不已。因此,這一切均不是 究竟的皈依處,故有『皈依處處求,三寶最吉祥』之謂。」 《阿毘達磨大毗婆沙論》卷三十四載道:「眾人怖所逼,多皈依諸山、園苑及叢林、孤樹制多等。此皈依非勝,此皈依非尊,不因此皈依,能解脫眾苦。諸有歸依 佛,及歸依法僧,於四聖諦中,恆以慧觀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眾苦,知八支聖道,趣安隱涅槃。此歸依最勝,此歸依最尊,必因此皈依,能解脫眾苦。」 此之皈依,即由深切之信心,深信佛、法、僧三寶確為真正的皈依處,能因之而得種種功德;既知三寶有此等功德,乃立願做一名佛弟子,信受奉行,懇求三寶的威 德加持攝受,將一己的身心歸屬於三寶,從此不再信奉天魔外道。 《大乘義章》卷十說:「歸投依伏,故曰歸依。歸投之相,如子歸父;依伏之義,如民依王,如怯依勇。」 一般而言,皈依是信仰。希願領受外在的助力,從他力而得到救助,這是他力的宗教,佛教皈依固然有此意義,而除此之外,更有不共外教的地方,因為皈依的最深 意義、最終目的,乃是皈向自己的自心、自性。即如佛陀在涅槃會上教誡弟子的「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的皈依真義。這明示了弟子應依仗自力,依正法修 學,依自己的佛性,自己能成佛故。因此自己身心之當體,即為正法涅槃。能夠有這樣的認識,這才是皈依的真正意義。 一般人求師證明受皈依後,則稱皈依某法師,其實所皈依者為僧伽,非為某法師。故皈依僧者,一切僧皆為我師也,不管賢愚,皆當尊禮為師,自稱弟子,不可貢高 我慢,更不可妄自分別誰賢誰愚,這是皈依者首先應注意的。
皈依三寶的人有下列問題不能不知: 第一、皈依不是素食,不是受戒,更不是出家,皈依三寶只是宣誓終身信奉三寶,誓願不再改變信仰。
網址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system/religionize/index.htm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