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宅---小黑蚊大解析
2009/05/28 14:16:38瀏覽602|回應0|推薦2
小黑蚊,是近年來威脅台灣民眾生活品質的迷你吸血惡魔,要防治這個1.4公釐的嗜血小蟲,一定要了解它的生態後,才能多管齊下,減少小黑蚊對生活的干擾。

日落就不活動

       以藍綠藻或綠藻等藻類為主要食物。影響幼蟲發育的環境因子,以"溫度"影響最大。報告指出,在低溫環境,幼蟲發育期可延長至100天以上,35度以上,10度以下,幼蟲無法存活。且保持環境乾燥有助於降低成蟲羽化率。

       小黑蚊吸血活動都在白天進行,早上7、8點就開始吸血,中午11點至下午3、4點為吸血高峰,天黑後不吸血也不活動。

戶外走動防叮

       小黑蚊喜歡在光影交接處活動,平時很「宅」,不會隨處飛行,都隱匿在棲地附近30到50公尺處。小黑蚊攻擊行為屬「守株待兔」,不像蚊子有「寄主搜尋行為」,所以常看到蚊子會跟著一個走動的人頭上飛舞,但小黑蚊不會。且小黑蚊活動範圍約在一公尺以下,因此小黑蚊的危害通常都在一樓!

       當小黑蚊感應到人的氣味時才會起飛去吸血,因此在竹林、樹蔭或涼亭等很浪漫的地方休息、欣賞風景,或下棋、聊天、喝茶時,很容易被叮咬,走動時小黑蚊不會跟著到處跑。竹林是小黑蚊的源發地,因林內有大量青苔可做為幼蟲食物,再加上竹林內光影交錯,成為孕育的溫床。

抑藻勝過噴藥

        杜武俊指出,由於小黑蚊活動範圍有限,因此在噴藥防治時不必全面用藥,全面用藥反而浪費。每年春雨和梅雨季節後,就是小黑蚊大發生的時間。

       小黑蚊的幼蟲隨著齡期,耐水性會增加,第四齡幼蟲浸水18天仍有半數存活,主要是因為它們會聚集結成球狀構造,漂浮水面。朝幼蟲棲地沖水,反而會導致幼蟲擴散。

        目前中興大學、台灣大學、彰化師範大學、中台科大的研究團隊,也在研究以微生物抑制藍綠藻生長,只要能找出物質特性,就能研發出有效殺滅藻類的微生物萃取物,管理藻類的生長,利用減少幼蟲的食物,減少小黑蚊的數目。

~~~~~~~~~~~~~~~~~~~~~~~~~~~~~~~~~~

小黑蚊對人類來說真的是蠻毒的害蟲,小小的叮一口會難過很久

它的叮咬分三種一種是立即型,被叮一個小時內就會腫很大,但幾個小時就會消退;另一種是延遲型,叮了以後6到12小時才會有反應,叮的當天沒事,隔天早上起來,整腿都是紅豆冰。有些則是混合型,被叮咬的地方會變成水泡,奇癢無比,甚至還爛掉,症狀持續好幾周。

不過我可能是住在鄉下吧~!小黑蚊對我來說就像蚊子一樣,沒那麼可怕~所以我應該是立即型的吧~!

出來踏青固然很好,但對害蟲的叮咬還是要好好預防~!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9321596&aid=299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