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死刑與烏托邦
2013/08/12 18:34:07瀏覽967|回應0|推薦8

這是個很敏感又複雜的議題,有許多層面與立場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定論;

我也很清楚一旦對這種問題表達看法,就很容易被人貼標籤,從此排斥我所有的言論。

但我還是想表達自己至今所累積的想法,和各位分享我的立場轉變過程,

並誠心的請各位認真看完我的文章再做評論,

任何批評對我來說都是很棒的禮物,所以請各位不要吝嗇多多指教。^^

 

當我還是國中時,對這個社會懵懂無知,也從未想過"死刑"這個問題,
只是很單純的以同理心體會到,如果有一天是我的家人受害,我會將兇手折磨到死!
這孩子氣的想法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的我就發現,就算報了仇又怎樣呢?
人死了終究無法復活...

到了大學,開始思考許多問題,剛好當時發生了一起十歲男童割喉案;

殺人犯竟聲稱:上網查過在台灣殺一兩人不會判死刑,在牢裡被關一輩子就好!

新聞立刻開始探討廢死議題,包括發生於2011年的2歲男童王昊被虐死的案件也被重新檢討。

當時的我一看到這兩起案件就認為那些兇手被殺一百次都不夠,不過當時某新聞台偏向廢除死

刑,呈現了許多殺人犯的"另一面",這讓我開始思考幾個問題:

這些殺人犯為什麼該死?

如果他們的一生中做了一百件好事卻殺了一個人,他們為什麼該死?
 


那時我得到的答案是

"有些反對死刑的人聲稱罪犯也有基本人權。

我想反駁的是,我認為權利是不會單獨存在的;

權利一定會跟義務綁在一起。

我們在擁有各種權利的同時,例如言論自由、貿易自由、生存權等等;也有尊重他人的言論、公

交易不詐欺、不危害到他人安全等等的義務。而這些犯下慘忍罪行的人之所以能活到這個年

紀,大的原因是我們保障了所有人的生存權。換句話說,他們享受著權利,卻沒有盡到應

盡的義務。

因此理論上他們該死,而死刑已經是最仁慈的手段。"

這是我第一次透過理性思考得到的結論。我支持死刑。

 
 

不過在後來的幾次和物理系朋友、我父親以及陳俊宏教授的討論中,我慢慢得發現我思考邏輯中的盲點。

首先,我假設司法制度是完美的,忽略了冤案的可能性。

再來是,如果死刑犯該死,誰有"權力"執行死刑?誰該來承擔這殺人的工作?

如果死刑犯情緒失控殺人是錯的,我們如何justify我們因為情緒上的恐懼、憤怒要殺這些死刑犯?

如果我們能夠理直氣壯的殺這些死刑犯,為什麼還要幫他們打麻醉?

如果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應報理論是對的,為什麼不讓受害者家屬自己動用私刑?

如果我們只是要避免罪犯再度犯案的可能性,終身監禁不得假釋會不會是比較"不矛盾"的作法?政府才不會在譴責暴力的同時卻以暴制暴。 
 

另外,預防犯罪的話不是有很多數據顯示死刑的作用不大?(尚未找到相關研究...)
柯文哲醫師也說,大多數死刑犯是因為某些神經特別弱或是基因上的缺陷,使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死刑對這些重刑犯的作用不大。

但這又讓我想到那個十歲男童割喉案 ,對付這種人如果沒有死刑的話該怎麼辦?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死刑犯是生來就是死刑犯嗎?

還是整個社會對於這個"災難"也有責任?

我們有誰能夠保證,我們如果在那些死刑犯的成長環境中長大,我們還能夠遵守法律道德,不去殺人放火?

另一方面,從神學、哲學或是基本人權的角度來看,沒有"人"有權力剝奪他人的生命,除了賦予它的人之外(上帝),因此就算世界上有十億人都說他該死,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力"殺他,除非他自己被雷劈死。

理性思考到現在,我們似乎無法使"死刑"正當化,但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要求全世界的人對每一件事都能夠理性思考本身就是一種不理性。

 


因此我認為(全世界要)完全的廢除死刑是不可能的,這只存在於烏托邦!

---------------------

烏托邦(Utopia)是Thomas More在16世紀寫的書,書中描述一個完全理性的理想社會,只有簡單的法律與愛好和平的人,而所有的貧窮和苦難也都不存在於這個社會。
Utopia的希臘文原意正是"沒有地方",沒有這種地方的意思。

-------------------------

就我個人的立場,我反對死刑主張終身監禁不得假釋,因為就像烏托邦不存在一樣,現實社會中也不可能有完美的司法制度存在,既然如此,冤枉殺死一個好人比養十個死刑犯還要可怕。想想看,如果今天是我們自己,明明甚麼事也沒做,卻突然被告殺人,死了就算了,還要背負著罪名和冤屈,世人會以甚麼樣的眼光看待我和我的家人?我們又要承受多大的委屈與恐懼?

而且,這並不是只有罪犯和死者之間的問題,當這樣一個犯罪案件發生時,對社會是一個傷害,我們聽到這樣的新聞發生會覺得難過,對死者家屬必然是一個更大的傷害。
但是,大部分的人忽略了另一群受害者,那就是罪犯的家屬,當家屬得知自己的親人做了這樣的事情已經夠難過了,死刑當然會造成更深的悔恨與傷害,為什麼會讓自己的親人走上這條路?
那種傷害是局外人無法感受的,也不應該拿來跟死者的家屬做比較,他們也同樣無辜。 

不過就像之前說的,完全廢除死刑的社會(全球來講)是不可能的,一定會有人持續抗爭,包括我自己的家人如果受害我也不一定能繼續堅守廢死立場。

但在死刑仍然存在的社會,如果我們能對這些殺人犯有一點點得同情心,體會他們的成長背景以及這個社會對他們的責任,體會生命的寶貴與無奈,體會這個人人生而不平等的社會對這些弱勢族群得虧欠。對於罪行令人髮指的重犯再處以死刑,或許我們能夠拯救許多無辜被冤殺的生命。



最後,我當初無知講出了許多不經大腦的話,感謝我父親,能夠理性和我討論這個議題。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89362972&aid=809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