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04 13:01:43瀏覽97|回應0|推薦0 | |
我們住過的房子,無論樣式無論好壞,都令我們難忘。房子為我們擋風雨遮炎陽,護安保暖。房子隔開了我們和外面嘈雜的世界。房子又常常是家的代名詞。人一般都是誕生在房子裏,也即家裏的。房子守護著我們,為我們身心的休養提供溫馨安靜的空間。不同的房子,還是人生不同階段的標識。 房子攸關人生和人際關系情感,也就蘊藏著豐富的故事。葉周的長篇小說《丁香公寓》,就是圍繞著那棟公寓寫人敘事。近期中國有本書叫《名家故居逸事》(海飛編),寫的是數十位文化名人故居的“前世今生”和發生在這些故居裏的“悲歡離合”,通過這些描述展現人生、命運和時代的風雲變幻。 我在中國度過了童年及青少年時期;我在那裏住過的房子,故事講不完。海八路的直筒房有一個布滿塵灰的閣樓,它的神秘被奶奶養的一只母貓和它的一窩小貓打破。這直筒房還有個和鄰居屋頂連成一片的、俯瞰遠近村莊原野的紅磚屋頂。這裏毗連農貿集市和小鎮街口,夏秋季節,一片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在這裏我度過了野性調皮、光手赤腳甚至光膀子都在所不惜的童年。 轉眼間,到了我離窩的時候了。我離開小鎮和童年交織的時空,到了華北平原上的大都北京。古老而年輕的北京,她的各式房子具有更加綿長的故事:故事主角大至帝王將相,小至賣糖葫蘆的老頭兒。可惜,在北京,我沒有機會體驗真正的北京房子的故事。不過值得提的是,在北京語言大學的十二號宿舍樓,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那家雖只有一個房間,但空間大,對門有公用廚房,洗手間也近,比住在學生宿舍裏強得多。我很滿意這個家,做了精心的布置,不僅添置了具有放物、美觀、隔間等多功能的組合櫃,窗臺上也養起花卉。這裏還住著家屬和其他教師,頗有些故事。我的小說處女作《小石蛙》就是以這棟十二樓為地點背景的。十二號宿舍樓是我出國前住的最後一棟房子。記得出國前幾天,我和鄰居大媽合影留念;出國當日,我和前來送我的老同學合影紀念。照片我至今保存著。從那裏和我一樣出國的老師頗有幾位。自從出國後,我再也沒有見過十二號宿舍樓裏的人們。我時常會想念他們。 我到美國前,先生為了迎接我的到來,離開他先前住的那個學生“大雜院”,在一個小城裏分租了一個房間,那時叫“雅房分租”。房東是越南華僑。我們分租的那房間裏沒有正式的床,只有兩個落地大床墊。記得有一個餐桌書桌兩用的簡易桌和兩把椅子。房間裏一個抽屜都沒有。廚房和廳是公用的,不過我們烹飪極為簡單,客廳則幾乎沒有享受過。 高地公園市的這套公寓套房,是我在美國住過的最吵的地方。晚上十點多鐘,臨窗的街道依然車馬喧囂,摩托車時而呼嘯而過。第一夜我們雙雙睜著眼睛到天亮。從第二個晚上起,樓下車聲隆隆,樓上睡眠呼呼。年青麽,適應力強。這段時期是我在美國打工起步的時期。這裏交通方便,我在中國城書店工作的幾年中,住的也是這套公寓。 於是,我們從高地公寓搬到了一間“草原小屋”。這間“草原小屋”位於著名的華人移民區蒙特利公園市。它也是一房一廳,但總面積比那套高地公寓小了許多。不過這是獨立屋,並有一個寬大的長滿青草的後院。“草原小屋”的名稱就是這麽來的。小屋雖小,功能俱全。鄰居女房東時而送過來一點好吃的,為這間本來就溫馨的小屋更增幾分生活情趣。在這間小屋裏,我們的孩子出生並快樂地成長。 我們一家三口人在“草原小屋”住了兩年。兒子兩歲時,我們攢了點小錢,先生又開始思量房子的事。買房這個經典美國夢開始在我們的腦海中放飛起來。我們並非為買房而買房。還在大兒子幾個月、滿地爬的時候,我就說:要是有個大一點的地方給孩子玩就好了。 從此,這棟房子成了我們真正的家:它和我們的孩子們,和學區、鄰居、朋友甚至花草果樹小鳥聯在一起。在這裏,我們的二兒子出生了。二十二年彈指瞬間。這期間,曾有過幾次購房的好時機,由於孩子們的學習等種種原因,我們始終沒再搬家。兩個孩子跟著爸爸學會了遊泳;兩個孩子的頭,也常是爸爸在後院為他們理的。家庭廳裏有時會吵架爭執,但也沒少歡聲笑語。客廳裏,有大兒的瑯瑯琴聲,他的鋼琴一直學到第十級;還有兩個孩子的演講聲,兄弟倆分別取得過全美高中演講比賽的銀牌和銅牌。 “空巢”裏的人開始有了一點心理糾結。去年就有老同學問我,有沒有想過在哪裏養老? 不久前,先生帶我去看了聖馬力諾市的一棟宅院,房子前後林木成景成蔭,清凈賞心而又優雅自然。我想,這種樣式的房子也許就是我養老的最佳去處。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