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27 20:07:10瀏覽766|回應0|推薦0 | |
兒盟:今年平均每月4孩童死於攜子自殺或受虐 更新日期: 2006/12/27 18:37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二十七日電)兒童福利聯盟統計,今年報載攜子自殺及兒童少年受虐的死傷案例,至今天為止,總計五十位兒童少年因此死亡,平均每個月至少有四個孩子因受虐、家長攜子自殺而喪命。兒盟呼籲社會大眾多管「閒事」,莫讓無辜的孩子成為受氣包或陪葬品。 兒盟指出,今年因家長攜子自殺而身亡的孩子,以死於燒炭者最多,占百分之七十六,其餘則採用較激烈的手段尋死,如自焚、投海等,而以激烈手段尋死者,加害者都是孩子的父親;激烈手段,也許反映出家長堅定的求死意志,但卻忽略帶著孩子尋死的過程中,不論是死或傷,對無辜的孩子,是痛苦不堪而漫長的歷程。 反觀受虐致死的案例,受虐者最多為遭毆打致死,約占百分之五十,虐待方式包含徒手毆打、藉助外力毆打、重力撞擊牆壁等暴力虐行,其中藉助外力所使用的道具種類五花八門,如最近頻頻在電視螢光幕上出現的「愛的小手」藤條、水管、電線、尺等。 兒盟指出,家長習以為常的體罰,長期下來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往往難以磨滅,稍有不慎便可能釀成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相較於攜子自殺,施虐致死的個案大多為管教過當造成,家長輕忽管教方式對於年幼兒童的殺傷力,導致虐待致死案例層出不窮。 在今年報載的攜子自殺案例中,經濟困難是最常見的導火線,占百分之七十,健康問題次之占百分之十五。經濟困難包含欠債、失業、被倒會、經商失敗等;健康問題包含酒癮、藥癮、精神疾患、罹患慢性疾病等;而婚姻衝突或失調,則包含夫妻離婚、分居、吵架、離家等,當夫妻間感情出現裂痕時,在強烈報復對方的心理作祟下,很可能衍生攜子自殺的求死動機。 兒盟分析兒虐致死案的加害原因,發現婚姻衝突及酒藥癮為主要原因。令人訝異的是,與攜子自殺個案的加害原因迥異,今年的報載新聞中,並沒有因經濟困難而施虐致死的案例,反而酒藥癮問題名列施虐致死原因的第二位,當家長長期沉溺於毒品或酒精中,易導致行為失控或嚴重疏忽子女,甚至把孩子當成出氣筒洩憤。 兒盟進一步檢視,在攜子自殺個案的部分,百分之四十七的加害者維持已婚狀態;而在兒虐致死部分,加害者以再婚的比例居多,占百分之四十七,其次為未婚占百分之三十三。無論是再婚或未婚,都屬於婚姻狀態曾面臨困境或較不穩定(如同居)的情形。 兒盟也發現,雙親共同攜子自殺的情形大幅增加,近兩年父母為加害者所佔的比例呈倍數上揚,去年為百分之十五,今年達百分之三十七。 同時比對攜子自殺的受害者年齡層,比例最高者已由學齡前的嬰幼兒,轉變為國小學齡兒童。攜子自殺的家長經常視孩子為財產和附屬品,抱持「要死大家一起死」的錯誤心態,許多父母甚至枉顧孩子的意願,以強灌藥品或迷昏的方式,帶孩子走上絕路;而學齡期的兒童少年,雖已漸漸懂事且有自己的想法與主見,但仍處於依賴父母的年紀,因此面臨生死危機時,孩子可能無法自保,而遭父母加害身亡。 至於兒虐致死案件的加害對象,則更為複雜、多元,包含生父母、同居人、養父母、繼父母、保母和其他(含嬸嬸、鄰居、幫傭、友人等)。去年、今年兒虐致死案的加害者,以母親為最多,同居人次之;此外,養父母則為今年新增的加害對象類型。 兒盟呼籲社會大眾提高敏感度,主動關懷身邊的人,盡量多管「閒事」,勿忽視親友鄰居透露的求死警訊或施虐行為,適時通報,專線電話119、110或113。951227 |
|
( 在地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