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13 10:01:37瀏覽1725|回應1|推薦14 | |
各位朋友,以下這篇文章是香港亞洲週刊,在今年7月對我6月出版的書,《把脈台海-由兩岸關係與國際形勢診斷台北和北京之間的隱患》所做的介紹。提供給大家參考,並請大家批評指教。 這本生硬艱澀的書,意外獲得誠品網路書店7月份第2週暢銷書排行榜第9名;博客來網路書店季排行榜第6名。有人問我為何會這樣呢?我說去問上帝吧!或者去問「運氣老爺」囉! 亞洲週刊書介 探索臺海出路拒政治一夜情 DWNEWS.COM-- 亞洲周刊葉小蓁 李華球評兩岸交往不能像一夜情只求快感。雙方應互不打壓﹐地位各表﹐一泯恩仇。(chinesenewsnet.com)具冷靜頭腦﹑敏銳眼光及機巧文字﹐可說是本書的特點。作者是台灣時事評論員李華球,畢業于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現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特約研究員﹑曾任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副秘書長。(chinesenewsnet.com) 描述臺灣現況﹐作者說﹐人民真的很無奈又很無辜。“二無”帶出“三高”﹐那就是失業率節節升高﹐健保費一再調高﹐學費也逐年升高。但臺灣領導人每天高來高去﹐從來不管人民的“三高”﹐而只管“三低”﹕政策出錯時﹐低頭道歉認錯﹔人民抗議時﹐低頭賠不是﹔見到美國官員時﹐就低聲下氣。“三高三低”的領導人難免令人產生“臺灣的未來在哪裡”的懮慮。(chinesenewsnet.com) 北京對臺灣“驕傲與無法擁抱”﹐作者表示﹐“那就隨它去”﹐而臺灣真正應當在乎的是﹐“人民的希望工程”開始了嗎﹖“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是真的嗎﹖作者批評兩岸交往只想佔對方便宜﹐就像一夜情男女﹐虛情假意﹐雖互獻身體﹐但只求茫酥的快感﹐至于後果如何﹐明天再說。這只能是一種“沒有關系的關系”﹐吃虧上當的是雙方自己。作者希望兩岸各憑本事﹐不打壓﹐不制約﹐各提條件﹐能讓則讓﹐可忍則忍﹐互利互惠﹐大小暫且不表﹐地位各自表述﹐搭起友誼橋梁﹐伸出和平雙手﹐一笑泯恩仇﹗(chinesenewsnet.com) 作者批評臺灣領導人阿扁操弄政治﹐信用破產﹐令本已搖搖欲墜的臺美關系變得更為緊張。美國對阿扁的警告﹐難道不也得到臺灣人民的認同﹖作者向民進黨朋友呼吁﹕“政治是一時的﹐臺灣安全才是永遠的”﹔不要為了短暫的權勢﹐犧牲全民的安全與幸福。(chinesenewsnet.com) 作者也不滿國民黨﹐指責馬英九提“臺獨是人民的選項”﹐盡管媒體沒作完整報道﹐但引發黨內外風暴。馬英九訪歐返臺立即重申“不追求立即統一﹐也不追求永久的分離”﹐維持現狀對臺灣最為有利﹔作為民主社會﹐臺灣允許意見多元﹐臺獨只是部分臺灣人的選項﹐從來不是國民黨的選項。作者批評馬英九沒有堅定國民黨既定的統獨立場﹐沒有清楚說明兩岸政綱﹐統獨問題上“語意不清”﹐啟人疑竇。政治人物縱有頗高民望﹐也要站穩腳步﹐替臺灣人民找到遮風避雨的安穩處所﹐才能得到選民的信任和支持。(chinesenewsnet.com) 相形之下﹐自勉要當“反政治的政治家”的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就值得稱道了。哈維爾召喚理想主義﹐啟迪人文與文明精神﹐不僅令捷克走出“後共產主義”的噩夢﹐也誕生了一個以文化與藝術為精神支柱的新國家。作者表示﹐哈維爾是兩岸領導人應予以正視與學習的榜樣﹐讓兩岸紛爭在道德與正義力量之中獲得一絲喘息機會。人性與道德之上的政治胸襟﹐為兩岸人民尋求穩定和平的空間﹐“這才是可長可久的治國之道”。(chinesenewsnet.com) 作者高度贊揚香港。在文化中心﹐美國小提琴家夏貝爾演奏會座無虛席﹐但聽不到說話聲與咳嗽聲﹐熱烈掌聲也恰到好處。這一點﹐香港與臺灣非常相似﹐作者大感欣慰。(chinesenewsnet.com) 在香港﹐作者還發現﹐市民享用的化妝品﹑流行音樂﹑暢銷書﹑養生保健品﹑以及對觀光旅游及投資理財的熱衷﹐竟然也與臺灣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其中的文明核心價值﹐已開始滲透進入了中國大陸。作者堅信﹐文化的軟權力能夠逐漸改變兩岸三地﹐給全球華人帶來新希望與新命運。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