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1 07:46:56瀏覽6146|回應0|推薦20 | |
106乙為石碇至坪林之公路,中途會經過皇帝殿及華梵大學,路面不寬早晚常出現氤氳或雲霧開車務必很小心,沿途為茶葉農莊景色,可順道玩坪林及石碇,周明烽建議上午走高速公坪林下,再回頭走106乙公路至石碇,中午可於福寶飲食店吃豆腐?及隔壁隔壁買豆腐吃豆花。
文山寺通行法師 鐘友聯一、 佛像林立路旁 在106乙的路旁,豎立了許多佛像,大家都知道那是文山寺建立的。看起來好像是為了突顯文山寺,以招來香客。其實不然,文山寺是個實修的道場,建築簡陋,平日少有香客,更沒有遊客。
何以要豎立那麼多佛像在山路兩旁呢? 「此處山路很危險,尤其是晚上,相當黑暗,很容易出狀況。」通行法師說。「您是為了保護過路的開車朋友,保護他們的安全。」 「這是當初設立佛像的主要動機,當然,讓大家見到莊嚴的佛像,引起歡喜心,也是附加的目的。」 「目的是否達到?」 「暗中保護大家平安。當然有很多粗心大意的開車族,把佛像碰壞了,您想想看,如果不是碰到佛像,是不是會掉到山谷底下。有些人把佛像碰壞就逃掉了,有的則會到寺裡來,表示是他弄壞了,願意賠償。這種事故,不是一次二次而己,的確己經達到保護的作用。」 「這裡好像少有人進出,信徒很多嗎?」 「我們的信徒遍及台灣各地,假日偶而會回來。早期的出家眾有十餘人,後來我又在萬里建了西明禪寺,在龜山建了大願禪寺,每個徒弟的個性都不一樣,留在這裡,都是講究實修的。文山寺是個修行的道場,沒有遊客。」 坪林的文山寺就在與石碇的交界處,開山住持就是通行法師,他是個實修的行者,已經近八十歲了,思緒相當清楚,與他對話時,始終保持雙腿盤坐的姿勢,打坐禪定的功夫相當好。
二、 放下名利 「師父,您出家前做過哪些事?」 「年輕的時候,我是水利工程師,參與許多水利工程、水庫的建設,設計監工、驗收等工作,都曾經做過。」 「那個時候,是當公務人員。」 「那時,也有機會出任台灣省建設廳長,但是我放棄了。」「那時就開始學佛嗎?」 「沒有,我父母都學佛,但是我不信那一套。後來我改行經商,在桃園的工廠,員工有六七百人。」 「您從不相信,轉為相信,進而出家,這個過程一定很有趣。」 「我父母是終身護持水果師─廣欽法師。早期,我只是開車接送父母到寺裡,並不信佛。」「是什麼因緣,有那麼大的力量,讓您結束龐大的事業。」
三、 父親的見證 「主要是父親往生的過程,讓我覺得不可思議,讓我見證了佛的存在。」「令尊往生的時候,有何異象?」 「往生那一天,上午五點打電話給我,表示有重要事情要交待,我接到電話後,立即趕回去。父親精神很好,很愉快地跟我聊天,聊到上午十一點左右,我累了,到隔壁房間休息,沒一會兒,我母親喊著,父親倒下去了,我趕緊施予人工呼吸,一分鐘後,父親喘了一口氣,醒來了。此時,我的弟弟、女兒、女婿,不論在國內國外,竟然不約而同地全回來了,全到齊了,沒有通知,沒有聯絡,各自回來了。我父親心情相當愉快,聊天聊到了十二點多,大家怕父親太累,希望他休息,他卻說,沒問題,不必擔心他會死,說完,微笑地躺下去,就這樣,他微笑地走了。」「真是不可思議!」 「更不可思議的事情還有,不一會兒,水果師廣欽法師已經交待他的徒弟來了,要幫父親沐浴。我們還沒有對外通知,廣欽法師就知道了,第三天,廣欽法師才通知在佛光山佛學院就讀的徒弟,回來念經。」 「令尊的修持有相當高的境界,能預知時至了。」 「從那個時候,我開始相信了,開始吃素。」「信佛的人,不見得能夠出家。」 「父親往生後,我曾經夢到父親帶了一批人來和我談生意,沒想到第二天,那些人果然到工廠來和我接洽生意,一個都不少,與夢境完全一樣。我母親的往生也是一樣得到見證。母親往生的前一天,我就見到佛國的景象,見到母親往極樂世界走去,第二天母親就安詳往生了。」 通行法師接著又說:「我信佛後,在六張梨的古宅改建大樓,頂樓設立佛堂,供人參拜。桃園的工廠也設立佛堂,供六七百個員工參拜。後來,我覺得這樣做並不對,修行不是這樣的,於是在民國七十四年,在承天禪寺出家了。」
四、 兩代追隨,廣欽法師 「您們兩代都追隨廣欽法師,對法師的行誼一定有很深的認識。」 「我父親是終身護持水果師,我是進而剃度出家。水果師是個大修行者,他的話不多,但是句句實在,他是個不隨便講話,這一點就不容易做到。他一生修行的成就,不是預知時至而已,他是自己可以決定生死。第一次他決定要走的時候,是我父親要求他留下來了,又過了十幾年,他也是握著我的手,跟我暗示他要走了。能夠自己決定生死,不是件容易的事,光是這一點,就可證明他的成就。」 「現在水果師在西方極樂世界。」 「那是當然的,我們還有聯絡,在定中,他曾經帶我去見識佛國的莊嚴,只要有事,我們會接觸到。」
五、 大智慧大修行 「現在您的修行方法,好像隨時盤坐,隨時禪定。」 「這是一切禪,時時刻刻都是禪,廣欽法師是不倒單,我也是不倒單。」 「您認為修行應從何處入手?」 「要從戒定慧入手。以戒為先,戒就是法律、習慣,以智慧為重心。時時刻刻提醒,無忘初心。真的修行人有幾人,出家人被信徒寵壞了,忘了初心,沉迷在名利之中,與政治人物,又有何異?政治人物開始是要服務社會,等到拿到福利後,就忘了初心。」 民國十八年出生的通行法師,思緒相當清楚,接著他又說:「一切無我心,無分別心,平常心,才能入禪。學佛要不即不離,不入世間法又離世間法,現在很多出家人,就是涉世太深。不入不離是修行的原則,做人家不願意做的事,人家不原諒,我來原諒。」 「聽說很多信徒,都會來問一些疑難雜症?」 「是啊!眾生都苦啊!信徒出了問題,我知道了,看到了,又不能不講。」「現在有很多因果病。」 「世間法無法解決,就要用佛法來處理。很多事是不可說的,但是我又說得太多了,所以在六年前,我的眼睛就不好了,視網膜剝離,就是不讓我看得太清楚。」 「動機是善良的,助人的,有益眾生,總是好事。」 「但是要婉轉,要有藝術,不能太直接。」 通行法師的禪坐功夫很深,聽他一席話,如沐春風,十分親切受用。 要做到平等心,無分別心,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出家恐怕就辦不到。 出家是為了修行,為了成就道業,不能在世俗中迷惑了。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