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談台灣戰前合唱音樂一二事
2011/02/17 13:09:27瀏覽3013|回應2|推薦28

很多人說,呂泉生是台灣的合唱音樂之父。呂泉生倒謙虛地說,

陳清忠才是台灣真正的合唱音樂之父。

負笈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的陳清忠.

.

陳清忠(1895~1960)台北觀音山五股坑(五股鄉)人,六歲時,

四十六歲的父親陳榮輝牧師,於新店教會牧師任內病逝。

陳清忠和他大哥相差十八歲,故幼時受大哥、大嫂教導尤多。之後,

因大哥轉任艋舺教會,陳清忠隨同前往就讀老松公學校,

小學畢業後,隨即進入五年一貫制的淡水牛津學堂。

同志社大學禮拜堂.

.

十八歲時,因成績優異,受教士會選派,前往就讀同屬教會興辦的

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中學部,四年後入大學部英文系,也同時加入了

校內的男聲合唱團(同志社大學Glee Club1904年成立)

 

1921年,陳清忠二十六歲時畢業回台,與台北高女畢業的謝香女士

結婚。次年,進入淡水中學擔任英文教師,定居淡水。在校期間,

更大力提倡「橄欖球運動」與「合唱團」。1923年,他以淡中的學生

為班底,組織了全台第一支橄欖球隊與男聲合唱團。

淡水中學校.

淡水中學校教諭.

.

淡水中學合唱團的演唱曲目,以聖樂與古典樂曲為主。1926年,

他曾率團前往日本、韓國等地巡迴演唱,頗獲好評。來自加拿大的

宣教士德明利姑娘,也在隔鄰的淡水女學校,成立了女聲合唱團。

一九三五年淡水教會唱詩班,後二排左一為陳清忠,後排中立者為外籍宣教師德明利姑娘,穿黑衣者為杜聰明博士。

同志社大學男聲合唱團於1923年曾經到台灣旅行演出。

他們從京都出發,由片桐哲教授率領,團員共十二名,同行的還有

十四名曼陀林樂團團員。他們一路往南參訪演出,於岡山教會記念館、

倉紡教會堂、長崎、福岡演奏會之後,搭上笠戸丸前往台灣。

同志社大學曼陀林樂團和部分合唱團員在台北練習

.

在船上,邊練習邊表演以娛乘客。四天後清晨抵達基隆港,當晚就在

台北舉行音樂會。然後,搭火車直接南下,先後陸續在屏東、高雄、

嘉義、台中演出,有時一日演出兩場,白天在屏東,晚上在高雄。

因為旅途勞累,加上飲食不慎,多人腹瀉。回到台北後,有關當局在

台北鐵道飯店慰勞他們,團員們也到北投洗溫泉。次日從基隆出港,

四天後回到門司港。

同志社大學團員在台南和校友聚會.

.

以歌謠創作聞名的音樂家呂泉生(1916-2008),出生於台中縣神岡鄉。

他們家族於乾隆年間由福建詔安移民來台,經過數世累積,

成為中台灣鉅富,並開創詩書傳家的傳統。神岡呂家聞名於世的遺產,

首推1866年完工的「筱雲山莊」。

台中一中的呂泉生,一心想當音樂家.

.

呂泉生1923年入台中岸裡公學校就讀,1929年考上著名的台中一中,

在中學時期,開始他認識音樂、摸索音樂、學習音樂的旅程。

1932年春天,呂泉生參加台中一中舉辦的修業旅行,到日本內地旅遊

,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他觀賞了生平第一場的音樂會,被台上

交響樂的的樂音深深吸引,矢志要成為一名音樂家。

叛逆少年呂泉生(中坐者)離家出走到高雄。歸來後,與死黨到錦波寫真館拍照留念,他就是不綁腿。

.

他的父親原本希望他未來習醫,但呂泉生學習音樂的心意極為堅決,

父親在莫可奈何的情況下,默許他依照自己的意願,走上音樂這條路

1933年,在台中一中四年級時,他因為渴望成為音樂家,經常曠課

到水源地瘋狂練琴,後因曠課時數太多,遭到學校留級一年的處分。

1935年台中一中畢業紀念冊上的呂泉生.

.

1935年台中一中畢業後,隨即負岌東瀛,考入東洋音樂學校,

主修鋼琴,後因遊戲時不慎拉傷手臂,造成手指神經永久性傷害,

不得已只好放棄鋼琴,轉主修聲樂。呂泉生對白俄老師康斯坦真皮洛

開設的合唱課,以及作曲家成田為三的理論作曲課極感興趣,

從中獲益良多,對他日後從事合唱教育有很大的幫助。

呂泉生在東洋音樂學校

呂泉生東洋音樂學校畢業照

東洋音樂學校畢業生合照.呂泉生(後排最高者)第一排左二為陳暖玉

1940年呂泉生在台灣音樂留學生舉行之慶祝日本皇紀二千六百年音樂會上表演獨唱.

.

1941年春,呂泉生被選上NHK電台合唱隊,不但常有機會接受

良師指導,豐富的演出機會,也讓他累積寶貴的合唱經驗,奠定未來

推動合唱教育的基礎。NHK放送合唱團的工作外,同時又考取東寶

演藝會社新成立的聲樂隊,參加新推出的音樂劇(musical)的表演。

和呂泉生同時期在東寶聲樂隊演出的台灣人,除了文壇才子呂赫若外

,還有同樣是東洋音樂學校畢業的蔡香吟。

呂泉生和東寶聲樂隊團員出遊

1942年呂泉生回台探親,接受基督教青年會邀請舉辦「呂泉生獨唱會」,會後與台北音樂家合影。前排左五起依序為陳泗治、呂泉生、一條慎三郎、李金土。

.

1942年,呂泉生因父親病故,暫停東京的工作,回台奔喪。

但隨海面上的戰火益熾,遂決定定居台灣,結束在東京的歲月。

久別故鄉的他,對於台灣民謠不受重視而感到憂心,於是開始採集

《六月田水》、《丟丟銅》、《一隻仔哮救救》、《搖嬰仔歌》等民謠,

以五線譜整編為合唱曲。

在台北街頭騎腳踏車的呂泉生.

.

1938年至1945年間,日本積極推動「厚生運動」,為戰時總動員體制

之一環,以人民休閒娛樂和健康活動,配合「國策」為主。因為官方的

大力提倡,「厚生」成為常見於各項活動與社團的命名。19433月,

呂泉生結合五十多名音樂愛好者,在臺北市成立以「厚生音樂會」為名

的音樂團體。各部門及指揮為:男聲合唱-呂泉生、手風琴三重奏-

余約全、絃樂四重奏-楊春火、管樂隊-陳柳金、吉他-川原仁禮、

曼陀林-王井泉。1943416日,「厚生音樂會」在臺北大稻埕的

山水亭餐廳舉行第一次發表會,獲得音樂家一條慎三郎很高的評價。

同年93日,厚生合唱團為姊姊團「厚生演劇研究會」在台北大稻埕

的「永樂座」演出,由張文環的小說所改編的舞台劇「閹雞」配樂。

劇中演唱呂泉生編曲的臺灣民謠《六月田水》、《一隻仔哮救救》、

《搖嬰仔歌》、《丟丟銅》、等五首曲子,獲得觀眾極為熱烈的迴響。

「厚生演劇研究會」是由一群熱愛藝術的青年組成,成員包括王井泉、

張文環、林博秋、呂泉生、楊三郎、賴曾...等人。

「閹雞」舞台劇照.

「閹雞」演職員與厚生合唱團員

曲終人散,清掃劇場

.

當時正值日本政府在台灣實施皇民化的「新台灣音樂」運動,

後來也造成日本人施壓的民謠禁唱風波。1944年呂泉生擔任

「台北放送局」的演藝股股長,兼指揮「台北放送局」專屬合唱團

(1941年成立)與作曲。19455月,呂泉生率領厚生男聲合唱團,

至「台北放送局」錄製臺灣民謠,送往日本東京NHK電台播放,

深受好評。

「台北放送局」現為228紀念館

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

二次大戰如火如荼進行的40年代,全台大唱忠君愛國歌曲,

上圖為海軍紀念日,在台北市公會堂(現中山堂)舉行的300人大合唱

,這也是台灣音樂史上的首次大合唱(並非趙琴女士所說的民國

四十幾年在中山堂的大合唱)

海軍紀念日所演唱的曲子,主要是「時局歌」,也就是日本愛國歌曲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02753325&aid=4894663

 回應文章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呂赫若
2011/02/17 23:10
文中提到的呂赫若,那是鼎鼎有名的客家籍作家。沒想到他在日本也曾參加聲樂表演。呂的相貌不凡,印象猶深。
不再年輕(a102753325) 於 2011-02-18 20:19 回覆:
一般網路上都只看到那一張大頭照,在國家文化資料庫就有不少張珍貴照片.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895
2011/02/17 23:05

1895 , 陳清忠出生,台灣為日本割據的頭一年. 算算陳經歷日治期完整的五十年、國民黨統治的前十五年.呂泉生則較年輕,較為台人所熟悉.

不再年輕(a102753325) 於 2011-02-18 20:17 回覆:
沒錯,我也是在找資料時,才認識陳清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