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3 20:55:38瀏覽3376|回應3|推薦38 | |
前台中師專合唱團指揮 巧遇也在榮總的 李博士伉儷和長女樸虹,長子尚未出生. . 私塾老師。小學就讀於長老會福音園,十三歲就讀崇實中學時, 教會的鋼琴老師,帶他到北京飯店,聆聽一百五十位歐美人士組成的 合唱團,唱韓德爾的《彌賽亞》,大受感動,從此立志一生奉獻合唱。
在二十世紀三零年代, 引發了當時人們對合唱的興趣。民國前後的「文言歌」年代,詞難懂 ,調難聽, 的音樂課。期間,組織過北平中學男聲合唱團(教職員) 、推動 貝滿女中和育英中學的聯合音樂會。此一男女校合辦,以及中西音樂 聯合演奏會,均屬創舉。 期間的北平校際歌唱比賽中奪魁。育英中學由美國公理會教會創辦, 位於北平燈市口西口路北,學校聲譽甚好,環境優美,隔壁即是 另一所女子教會中學—貝満女中。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李博士寫了《出征》、《凱旋》、 《為國奮戰》、《我所愛的大中華》等慷慨激昂的唱歌教材, 由育英中學合唱團首演(1932)。為了擴大影響, 的南下旅行音樂會。1934年春,年僅27歲的 在內共30人的合唱團員,兩週的時間裡,在平、津、濟、京、滬、 杭等城市演出。如此奔波愛國的豪情,已成抗戰史上珍貴的一頁。 1935年5月,李博士推動聯合北平各大、中學校14所的六百多青年, 齊集故宮太和殿前,舉行露天大合唱。燕京大學音樂系主任范天祥 博士,亦即 唱出史上首次學生抗日的情懷,民族的心聲。 之後,北平淪陷了,育英中學被迫改為北平市第八中學,貝満女中 改為女十二中,直到抗戰勝利始恢復校名,但1949年後又被徵收 強迫改為北京二十五中至今,和現今北京育英中學無關。北平被日軍 占領後, 音樂教育,返國時正遇到蘆溝橋事變。1938年, 「音教會」委員。 教育部主辦的「千人大合唱」,「千人大合唱」是為響應「全國精神 總動員」的活動。在蔣委員長致詞後,由學生、軍人、工人和 社會人士等二十多個合唱團組成的龐大成員,完成歷史性的大合唱。 1941年,教育部在青木關創辦了國立音樂院,李博士受聘為教授兼 教務主任,在三年任內,還擔任了代院長職務。在此艱苦困難環境中 , 夜間豆油燈下,發揮那弦歌不輟的重慶精神。 1944年他二度赴美深造,1945年獲歐柏林音樂院音樂教育碩士學位, 1948年獲哥倫比亞大學音樂教博士學位。大陸易幟後,李博士續留 美國,在耶魯大學、美國國防語言學院及愛我華大學任中文系主任。 他雖然在美國共教了二十五年中國語文,但是,他更愛音樂,課餘為 美國學生組織中文合唱團。1958年 五度回國講學,環島視察,與音樂教師舉行座談會,為教育部擬定 長期發展音樂計劃,組織各地區合唱團,全面興起合唱音樂的風氣。 1972年從美國退休後,來臺長住,抱著「退而不休」的心,將餘年 奉獻給祖國樂教。 李博士和好友趙元任博士,當年同船赴美,皆為風趣幽默老頑童 在 宋時選主任的鼎力支持下,一場史無前例的「 終於在台北市中山堂盛大舉行。演出團體包括臺灣大學、文化學院、 國立藝專、台北師專、中廣公司、新竹中學等合唱團。 表演前,上台接受節目主持人 語言教學工作。
美國推動中國語言教育。但是,音樂仍是我的第一愛好。所以, 我想辦法把音樂和語言結合在一起。我發覺,音樂特別幫助中國語言 。中國語言有四聲、子音、母音什麼的。唱歌呢,就是說話的 slow motion,所以會格外注意子音母音。」談到作品風格問題, 應付音樂教材的需要,我不敢說我是職業作曲家。今晚演唱的曲子, 由各合唱團自行挑選,再加上我幾個建議,湊成幾首,也可以算是 我的作品的橫剖面。上次大專合唱觀摩,引起大家熱烈的反應. 各學校的班際系際合唱比賽,因此熱烈展開,這當然是一種意外的 鼓勵。今後,我當更加努力,由 我希望能按時交卷。」關於今晚的演唱會, 「本來,承各合唱團的盛意,要我指揮全部的曲子。後來,我大病 三個禮拜,也許這是很好的變化,改由各合唱團體自己指揮。 最後一個節目, 《離別歌》.」 節目進行到最後, ,可以給我們歡欣,也可以給我們暫時的淒涼。莎士比亞說 : "離別是那麼甜美的憂傷"。再過十天,我就要離開台北,回到美國, 繼續我的教學工作。但是,我的心永遠在祖國,和祖國熱愛音樂的 青年同在。我相信,距離只會增加我們重聚的信心,而不會讓我們 永遠生活在彼此的回憶裡.」 侵襲著,但他仍不斷地工作。他開始持續推動軍中音樂,他認為, 這件事情的意義非常重大。那一段時間,他不斷地往南部跑, 忙著訓練和指導工作,並舉行聯合大合唱。 他曾說:「死在奔波的 火車上、汽車上,死在教室中,死在合唱的歌聲中,人隨著手中的 指揮棒同時倒下去,跳耀的音符突然停止,人生的幕急速落下, 那不也很美嗎?」 觀摩」,在國父紀念館隆重舉行. 攙扶著,亦步亦趨走到第一排觀眾席。但他已無法上台指揮了, 這也是他最後的一場音樂會。
但他那像夸父追日般的精神,永遠不會枯萎的。提筆至此, 彷彿又聽到 *李博士的音樂作品有《聞笛》、《歌聲》、《出征》、《凱旋》、《紫竹調》 、《萬年歌》、《復國歌》、《鋤頭歌》、《誓約之歌》、《你儂我儂》、 《人生如蜜》、《為國奮戰》、《我所愛的大中華》、《金馬勝利之歌》 ……。 . 《滿江紅》岳飛詞,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 《鋤頭歌》為1936年, 因杯弓蛇影,曾被禁唱。「手拿鋤頭除野草啊!除去了野草好長苗啊! 伊呀嘿!呀唬啊嘿!」原先開頭歌詞,後來被更動。 .
. 《人生如蜜》這首合唱曲被兩岸三地評為經典作之一,本曲除了旋律的 起伏,與歌詞的高揚起降自然的搭配外, 和絃,來強調甜蜜的歌詞。 .
. 蜜,蜜,甜如蜜,人生如蜜,如蜜。 《常常在靜夜裡》改編自Thomas Moore湯瑪士摩爾的曲子 Oft in the Stilly Night,再由鄭因百譯詞而成。 .
. 常常在靜夜裡 ,當睡神尚未來臨。 滅孤燈, 聽細雨,憶從前快樂光陰。 滅孤燈,聽細雨, 從前事化作銷魂。 《聞笛》唐朝趙嘏詞, .
.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
《你儂我儂》1963年,原名為《請相信我》改寫管道昇的《我儂詞》
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嫌妻子管道昇人老珠黃,欲納妾。於是, 寫下了《我儂詞》。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之後,深受感動,從此 不再提納妾之事。 .
*李博士的著作有《山木齋隨筆》、《無線電通訊》、《山木齋話當年》、 《合唱指揮》、《李抱忱歌曲集》、《抗戰歌曲集》、《獨唱曲集》 《爐邊閒話》和《李抱忱音樂論文集》。 《山木齋話當年》傳記文學社出版 三民書局出版的《爐邊閒話》為作者音樂生涯的工作散記。 文字生動流暢、引人入勝;筆法輕鬆幽默、令人展顏。 作者的音樂修養深厚,然不以樂界名人自居,而是用謙虛的態度、 平易的語法,來與讀者閒話家常,揭示「人生自有音樂、 樂中另有人生」之理,如飲清澈之泉,令人神怡氣爽、興趣盎然; 非但引發讀者的共鳴,而閱盡全書,更有回味無窮之感。 網路上有拍賣高亭唱片出版,保存良好的北平育英中學歌詠隊的唱片 歌曲包括美哉中華、蘇武牧羊……。
~~~~~~~~~~~~~~~~~~~~~~~~~~~~~~~~~~~~~~~~~~~~~~~~~~~~~~~~~~~~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