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1 14:04:36瀏覽1006|回應1|推薦75 | |
三位青年的網路攻略/我們都愛上網,我們表現優異
當世代間的生活模式產生巨變,彼此的距離和挑戰似乎也在擴大;尤其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整天掛在網路上,會不會有問題?是不是太頹廢了?將來一定沒出路!」 真是這樣子嗎?到底網路對孩子有什麼樣的魔力?對他們的人生和未來是阻力還是助力?就讓我們聽聽三位學子的歷程與心聲,透過他們的陳述和分享,多少解開許多長輩們疑惑的心結。
「可以瘋網路,但不要貪網路。」楊欽琮對網路下了如此定義。高中求學時期,他曾一度沉迷網路遊戲,在課業最繁重的高二高三,每天非得上網咖玩「世紀帝國」不可。直到高三學測前,驚覺自己的成績竟是全班倒數,才慎重思考起自己的未來,他發現自己不該再過這樣的日子了,於是利用最後三個月全力衝刺。 不過,這段沉迷電玩的日子,並不只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往,其間的經歷卻間接開啟楊欽琮日後對程式資訊的興趣;電玩遊戲中設定的歷史舞臺,也激發他鑽研歷史的好奇心。他認為,熱情鑽研某個領域絕非壞事。只不過上了大學後,他發現生活中有意義的事還很多,要是貪黏網路,就會錯過許多更有趣的事物。 在他眼裡,網路最迷人之處是將收尋資訊的成本大幅降低,例如他對歐洲黑暗時期到近代的歷史情有獨鍾,以往總得大費周章地上圖書館,或是捧著大把銀子去書店,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欲,現在則是幾乎零成本就能找到更豐富的資料。 此外,網路顛覆了舊有的成功模式和經營秩序,讓僅有微薄資金和社會經驗的年輕人有了奮力實現夢想的機會,這在他眼裡,簡直就像15世紀大航海時代的熱潮一樣,造就出的傳奇,令人驚嘆不已!
從小,林子賀就喜歡寫日記,把日記弄得圖文並茂就有滿滿的成就感,當部落格平臺出現後,就成了他的另一本「日記」;然而,隨著對藝術創作標準的提升,他也開始自我要求部落格的寫作品質;網路,便成了他自我成長、練習的小天地。 至於他的部落格都寫些什麼呢?一進入林子賀的部落格,就可以嗅出濃濃的音樂味,有半數以上文章是電影配樂的樂評,文字嚴謹細膩,也因這種媲美專業的風格,讓他登上部落客百傑。 但其實林子賀並不是專業音樂人,更無音樂相關背景,甚至連五線譜都不熟悉,他是在國中階段對電影配樂很感興趣,便開始買專輯聆聽、研究;上大學後,初次接觸到專業音樂雜誌中深入的觀點和嚴謹的文字風格,心生嚮往,於是開始默默模仿專業樂評的寫作。當時,由於流行網路社群,他也在版上和同好分享零零碎碎的隨筆心得;某回,有位網友留言鼓勵他,讓他對自己的觀點和文字產生更大的信心,認真寫作。現在,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把架上八百多張電影配樂CD,一張張地寫完樂評。 林子賀部落格的人氣雖然不算高,但品質卻被專業人士選為部落客百傑,也被中文線上潮流雜誌(acanned.com)挖掘為精選部落格。他坦言,自己不是什麼專業的寫手或網路達人,只是對待部落格作品的態度,與面對自己專業領域的藝術創作無異;他經營部落格的動機很單純,甚至,根本談不上「經營」,而純粹是塊自我練習、創作、對話的園地,也從來不會在乎人氣與回應。只是一路下來,便利的使用平臺、同好和網友的支持,卻無形中成了他累積創作實力的莫大動力。
多年來,沈芯菱的故事不斷受媒體報導。目前她才剛升上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三年級,卻甚早就與網路科技結下不解之緣。有多早?小學四年級時,父母努力籌錢為她買下第一部電腦,沈芯菱心懷感念,決心不讓電腦淪為聊天、娛樂之用,於是努力充實技能,十二歲就架設「安安免費教學網站」,網站和教學內容一手包辦,至今仍在擴建和累積內容。接著,她又成立個人網站工作室,接案替企業架設網站,十四歲就賺進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這般令人驚歎的成績,用「網路達人」來形容沈芯菱,仍讓人覺得不夠貼切。沈芯菱的核心目標是關懷弱勢、推動教育、發揚台灣草根價值,因此賺來的收益,除了添購所需設備,其餘都投入公益。對她來說,網路僅是手中運用自如的強大工具,事實上,她真正投入、發展身分是「公益尖兵」。 多年下來,沈芯菱將自己習得的網路技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手上除了「安安免費教學網站」及耕耘重心「台灣草根臉譜」之外,還包括「台灣媳婦網」,提供嫁來台灣的大陸新娘所欠缺的簡體中文輸入、生活須知、法律諮詢等資源。 沈芯菱坦承,學期間自己平均一天上網四至五個小時,放假時更有八到九個小時泡在電腦前,全都是在管理網站和修改部落格;不過,她並沒忘記學生本分,在校還是照領書卷獎。 沈芯菱回想國小五年級時,因不忍坐視外公的文旦滯銷,腦筋一轉,想到自己的電子信箱經常收到一堆廣告信,於是便有樣學樣地蒐集各大公司行號的信箱,發起廣告信來。她很快見識到網路強大的傳播力量,幾天後,開始接到一張張訂單,那年便順利地把外公的文旦賣光光;隔年,她又架設網站行銷,不僅幫了外公,也幫助在地的果農,就此打響斗六文旦的名號,至今累積銷量達八十多萬斤。 多年來,網路、e化的奇蹟不斷在她手中上演,她對自己這樣一介小女子,力量竟可以無限延伸,總感驚奇,也對網路這種雙向、連結的力量,驚呼不可思議。她自謙幸運,分享一路以來的心得:「只要有好的初衷和創意,選對了工具,真的可以引發無限力量!」網路讓她獲得太多的迴響,也讓她在推行公益之路愈做愈起勁。
「做子女的要先提出自己的目標,」沈芯菱說,「善用工具和沉迷玩具,兩者截然不同。」她認為網路科技固然迷人,但沉迷與否與工具本身的性質無關,而是當事者心中有無明確目標,否則單純為了尋求玩樂或是打發時間,做什麼都很容易沉溺。 林子賀則是在日後當上實習老師,角色轉換後,看著長時間黏在電腦前的學生,才發現自己也像當年父母一樣憂心。有過當年那段經歷,加上至今他仍每每花上長時間在電腦前琢磨文章,他很清楚電腦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元,黏在電腦前其實並不一定是玩樂或聊天,也可能是在充實自我。因此,不如先給孩子解說的機會,只要理由夠充分,旁人就無須太過擔憂。 楊欽琮在學業關鍵時期沉迷電玩,當年曾面對父母嚴厲責罵。他表示,責罰絕非解決問題的方法,回首當年,他認為自己沉迷電玩的原因很複雜,包括學業壓力、遵照父母期望選擇自己不感興趣的類組、學業挫折無成就感……,全都不是一時貪玩。如今,他也明白,「自己」才是一切作為或改變的關鍵,因此,他建議年輕朋友切莫因為一時不被人瞭解就自我放棄;面對父母指責時,別急著生氣,試著溝通、傳達自己所面臨的處境,然後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他認為,只要找對方式,其實愛玩又容易沉迷的孩子,遠比成績優秀、平穩卻對事物缺乏熱情的孩子更具潛力呢!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