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何而起產後掉髮?
2013/09/24 10:34:59瀏覽89|回應0|推薦2

產後掉髮的原因

因素1:產後女性荷爾蒙劇降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產後掉髮的主要原因在於,媽咪懷孕的過程中,女性荷爾蒙(又稱雌激素,或動情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血液中女性荷爾蒙的濃度在懷孕後期更達到高峰,女性荷爾蒙能延長毛囊處於生長期的時間,抑制毛囊由生長期進入退化期,會讓孕婦在懷孕時期有比較多的頭髮處於生長期(大於90%),因此,大多數媽咪在懷孕期間掉髮量比孕前來得少,頭髮也比孕前更粗黑、茂密。

 

產後掉髮然而,等到媽咪生產過後,原本血液中高濃度的女性荷爾蒙又會劇降,導致這些懷孕期間處於生長期的毛囊快速的進入退化期、休止期,因此,產後會有大於平常比例(大於10%,甚至高達50%)的頭髮處於休止期,造成掉髮量的激增。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王佳珍醫師指出,像這類因大量頭髮同時進入休止期而造成的嚴重落髮,醫學上稱做「休止期落髮」(Telogen Effluvium),事實上產後掉髮現象僅是休止期落髮中的一種,其他像是生重病、受傷、過度減重、營養不良、患有甲狀腺疾病或缺鐵性貧血患者等情況,也會有休止期落髮的現象產生。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

因素2:出血、疲累與壓力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除了女性荷爾蒙變化的主要影響外,生產過程中體力的透支、大量出血、產前產後的各種壓力、負面情緒,與生產後照顧新生兒所導致的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與身心勞累等種種因素,亦有可能導致生長期的毛囊進入休息狀態,加重產後掉髮的情況。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症狀

產後掉髮看完產後掉髮原因之後,想必媽咪還是滿腹疑惑。產後掉髮從什麼時候開始?持續多久才會改善?需要治療嗎?究竟會掉多少頭髮?會不會禿頭?該如何分辨掉髮現象純屬產後因素,亦或是由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呢?產後掉髮

 

不需治療,1年內可望好轉產後掉髮

    其實,產後掉髮情況對每位媽咪來說,並非都一定是那麼顯而易覺的,會因個人體質因素而有所差異,有些媽咪甚至感覺不太出來。不過,王佳珍醫師表示,約有40%50%的媽咪在產後15個月內,會明顯感覺掉髮量增加,最常見的落髮高峰期是在產後3個月,掉髮的現象通常會持續6個月左右,爾後開始好轉,但也有少數人需要將近1年的時間才會開始停止掉髮。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

不會掉光,能恢復原有髮量

產後掉髮對於頭髮原本就不多,或者掉髮量高且持續已久的媽咪來說,最擔心的往往是會不會造成禿頭的問題。王佳珍醫師分享了臨床診斷上的經驗,女性對於落髮其實比男性更加在意,大多前來門診看病的產後掉髮媽咪,都是因為擔心頭髮掉光、禿頭,而前來求診,不過這樣的擔心是不必要的,產後掉髮數量的比例通常不會超過原有髮量的50%,更沒聽說過有媽咪單純因產後掉髮而變成禿頭,因此媽咪不需過於憂慮,因為頭髮狀況也會受情緒所影響,越擔心反而對頭髮越不利。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王佳珍醫師進一步指出,若排除其他掉髮因素的可能性,單純因生產而落髮的現象是可以自行恢復的,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療。一般在產後6個月開始,頭髮就會逐漸長回來,通常在1年內便能恢復原來的髮密度,媽咪只需放鬆心情,耐心等待即可。

 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

1年以上未好轉,需就醫診斷產後掉髮

產後掉髮然而,若是掉髮現象持續超過1年都沒有改善,建議媽咪最好就醫接受檢查,確認是否合併其他可能導致掉髮的病症,如:產後憂鬱症、甲狀腺機能異常、腸胃吸收不良、嚴重貧血或蛋白質缺乏、雌性雄性禿體質等,需要加以治療。產後掉髮

 

掉髮問題看哪科?

產後掉髮頭髮是皮膚的延伸,大多數頭髮的問題都和皮膚有密切關聯,因此,不論是掉髮、禿髮或各種和頭皮相關的疑難雜症,都應該先尋求皮膚科醫師的檢查、診斷與治療,再做評估。

歡迎分享、交流、互相吸收正確防掉頭髮資訊!


伊賀本治髮專家- 3個月無效退費

相關討論區-伊賀本討論區  http://www.eherber.com/talk.php

相關網站-伊賀本 http://www.eherber.com

相關blog http://blog.udn.com/a08864402

           http://eherbergreat.blogspot.tw

          http://eherberms.blogspot.com

           http://eherberfbs.blogspot.tw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8864402&aid=866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