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醫生的敵人
2014/11/18 19:24:26瀏覽1557|回應1|推薦26

這段視頻簡介了心臟外科的里程碑發展, 對心臟外科醫學史有精彩的敘述, 並且以此為例敘述醫學發展以及醫師執業過程中所面對的社會力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I3MDU1MDI4.html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UDNYU&aid=18988904

 回應文章

SJW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1/20 14:08

謝謝格主的介紹!視頻中的主講人﹝羅振宇﹞提到了李清晨醫師的「心外傳奇」這本書,說書裡詳細敘述了心臟外科的發展歷程,透過主講人精彩的描述,非常值得花時間看完。我一向認為好的老師應該是這樣,能將一個領域的發展史清楚的交代,這才能給人帶來啟發。

視頻裡提到人類首例心臟移植是由南非的伯納德醫師完成的,記得國中時要背外國人名,印象中搞細菌的法國人叫巴斯德,搞心臟移植的南非人是叫巴納德,伯納德應該是巴納德的另一音譯。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4-11-21 17:59 回覆:
謝謝您。

您對本視頻的介紹比我更抓住重點與詳細。

由於心臟有不停搏動的特性,所以心臟外科確實是醫學裡很特殊的領域。
講者羅振宇以《心外傳奇》這本書為引子,對醫學這個領域的發展與處境做介紹,我認為是極為正確的切入點。
而且由於羅振宇本身非此領域的人,所以比較能夠以第三者的立場來做一個公評。

我曾經親身在開刀房經歷過視頻破題處的那種血淋淋的場面,而且比那個更加地慘烈地多,所以我完全可以領會羅振宇所描述的場景。

版主真的很細心,抓資訊的能力令人佩服,
一般人能看完這個視頻就不錯了,版主竟然還記住了裡面的人名了。

以前我看李敖的視頻與書籍,就曾經提到他唸書時腦筋會不停地轉,跟過去的知識做比較鏈接,今天版主就為我們親身示範了李敖的這個功力!!

講到這個,除了李敖說的這段話,我也想到以前也在幾處看過類似的旨意,順便提出來與諸位訪客們共同分享。

物理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的費曼,是公認的天才,他也曾在他的書裡分享他的唸書方法。他說他唸書會一直停下來想,與生活中的知識做鏈接,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測試點,看看作者所言對不對,一方面也因此對內容增加了理解與記憶,就像版主所提的巴斯德與巴納德的例子。

以前國中國文課本有一課,是夏丏尊的『觸發』,當時年紀小,也沒有什麼生活經驗,長大後親身體會作者的意思,也是相同的旨意。

心理學裡面講到記憶,說short term memory 要變成long term memory,如果有與生活經驗做結合,記得比較牢靠,就是費曼的話的學理,不過我猜費曼並沒有自己去唸過心理學,而是單憑他自己的唸書經驗與我們大家分享。

幾年前看過一本書叫《社會物理學》,大旨內容是說很多社會很多變化來自於破點,(就像破窗理論就是一個適例),也是說結晶的產生來自於一個weak point,然後從這個weak point進一步產生一個結晶起始點,讓其他原子附著上來。

看到這個,我就想到我們的記憶也是如此,記憶事實上來自於各個細胞的鏈接,不同的個體的智慧不是單純來自於腦容量的差別,而是來自於鏈接,例如愛因斯坦的大腦,聽說跟一般人在外觀上好像亦無太大差異,差別就在人家的腦袋裡面鏈接四通八達。要有一個依附點的存在,才能在此基礎之上漸次發展,我們之所以對小時候的事情幾乎沒有剩下多少回憶,就是因為小孩子的生活經驗太過貧乏,沒有這個結晶起始點供鏈接形成。

醫學上有所謂的 foreign body,就是身體裡面的weak point,很多的感染或者結晶點,例如痛風這個常見的病,就是從外傷多的地方(minor trauma)開始發作,看起來也是社會物理學上做一個類比,這個應該算是生物物理學的一環吧~~

(^^)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4-11-22 01:18 回覆:
發表日期:2012-02-10 19:32 發表人: 林靜容(tlin2928)

主題:作文貴在觸發新味


內容:
這一堂課的主題叫「作文貴在觸發新味」。

國學大師胡適說:先要有文學的國語,才有國語的文學。

作文,正是呈現語文特性的組織美學與思潮風格的具體創作表現。

可以這樣說,作文是語文能力、生活經驗與想像靈思的綜合展現,換言之,作文是權衡語文水平的重要指標,語文則是作文必備的能力條件,兩者唇齒相依。

語文是學習及建構作文思維的根柢,是溝通情愫、傳遞意念、承續文化的重要工具,更是提昇思辨、理解和創造力的經緯。

語文領域包括本國語文及外國語文,其中,本國語文又包括中文語文及鄉土語文,外國語文則泛指他國語文。鄉土語文的部分則包括有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語文,以及隨時代更迭的流行語文。

無論本國語文或鄉土語文,都充滿著逸趣橫生的文化巧思。

而運用這種充滿著逸趣橫生的語文藝術,透過布局、謀篇、剪裁等等的過程,闡述思想、抒發情感、表現文字魅力,莫過於「作文」了。

「作文」這兩個字的意思,原本是指「寫作文章」的事。「作」是動詞,指寫作;「文」是名詞,指文章。現在所講的「作文」,大抵是指學生學習寫作以及習作之後的文字作品成果。 

西晉文人陸機(261〜303)提出〈文賦〉,這是中國第一篇專論寫作的文章。

陸機在〈文賦〉中說:作文章最重要的是:一、內容與形式並重。二、對主題的感受和想像空間的重要性。三、作文貴在獨創,反對抄襲,要寫作的人必須發古人所未發,言前人所未言。抄襲前人或他人的作品,是不對的,也是不應該的。

如何寫好文章?陸機在〈文賦〉提出「作文」一辭,指寫作一篇文章,必須包含寫作能力的培養、寫作方法的研析和寫作成果的展現,也就是在描述和構思過程中,對於文章的體例、感受、構思、謀篇、修辭、剪裁、文病等,都需要重視。

從陸機的觀點來看,現代學生想要寫好作文,不可忽視底下幾個重要論點:認清主題布局、把握重點、瞭解各類題材的寫作要領、懂得修辭運用、明白各種文體寫作要領、擬定大綱、慎選材料、辨識文法結構、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善用標點符號;重要的是,平時必須利用時間勤加閱讀,養成每日讀書、做筆記,吸收語文新知的好習慣。

關於讀書和作文,民初文人夏丏尊在他一篇名叫〈觸發〉的文章裡,講得更明白,值得正處學習作文、做學問階段的年輕學子深思。

樂華:

  你大概在以書冊消磨著長如年的光陰吧?你愛好讀書,努力學文,當然不能算壞,可是讀書和作文實在是兩件事,應當分別看待。普通人都以為讀書就是學作文,作文須從書上去學習,這實在是大錯特錯的見解。書籍原用文字寫成,但不應只當文字來讀。讀書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內容意趣,否則祇是文字的遊戲而已。作文的材料,到處都是,並非只在書中。專從書上去學文字,即使學得好,也只是些陳言老套,有甚麼用處呢?我勸你勿只把文字當文字讀,勿只從文字上去學文字。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讀書時對於書中某一句話,覺到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係,是觸發;覺到與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種印證,是觸發;覺到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觸發。這是就讀書說的。對於目前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見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這種觸發就是作文的好材料。舉例來說吧,我書房中有一副對子,下聯不是「竹解虛心是我師」嗎?這一句原是成語(不知作者為誰),作者著眼於竹的中空,覺到和人的虛心相似,可以效法,所以就造出了這樣有新味的句子。觸發是要自己的、新鮮的才好。用月的圓缺來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來比喻年華難再;用夕陽來比喻老年,諸如此類的話,在最初說出來的原是一種好觸發,說來很有新味,我們如果襲用,就等於一味說人家說過的話,自己不說甚麼了。

  觸發真是要緊的功夫,我早就想把這話告訴你,可是卻沒有碰到相當的機會,這次我動身時,你要求我揀書給你讀,還求我過上海時替你買些可看的書。我在上海經過,雖也曾想買幾本適當的書籍寄給你,一則因為我已把旅費的一部分分給你的母親留作家用了,攜帶的錢不多;二則因為我覺得你只管把書呆讀,也沒有意義。所以未曾替你買任何的新書。我已給你選定了好幾部的書了,你可以揀喜歡的取來重讀,讀出些新的意味來。書是用文字寫成的,我還希望你於有字的書之外,更留心去讀讀沒有字的書,再你眼前森羅萬象的事物上獲得新的觸發。 

夏丏尊這一篇〈觸發〉的文章,果然擲地有聲的說出讀書方法,他要自己的孩子不要「死讀書,讀死書」。因為,更多可以拿來作文、做學問的功夫,不全在書本中,必須從生活「觸發」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