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明治神宮
2013/05/06 19:11:14瀏覽370|回應1|推薦6

 

1868年,德川幕府滅亡,終結了幾百年的武家專權及封建體制。

掌握實權的明治天皇,遷都東京,決意改革。

設西式學校,翻譯西方書藉,全盤接收西方文化。

撤藩改縣,實行中央集權,從事土地改革,重視工業生產。

明治維新,三十年不到,日本把中國打得落花流水。

 

說到這裡,不禁想起了清光緒皇帝。

甲午戰爭失敗,28歲的光緒也想要變法圖強。

1898611,頒布一系列富國強兵的詔令。

殊不知,默許變法的慈禧太后,正冷眼旁觀等待反撲。

103天後,新政廢止,康梁流亡,光緒遭禁。

 

多年前,曾走訪北京頤和園,參觀「玉瀾堂」,看看不算大的空間,對外通道被砌起磚牆,年輕的光緒,正因為戊戌政變而受困於此,遠大的理想從此灰飛煙滅。

 

百日維新,為時短暫卻影響深遠。改革的聲浪深植民心,13年後,辛亥革命,使自由民主的理念遍灑中國各地。

維新變法,使日本走向現代化與世界接軌,卻因帝國主義幾乎讓日本走向滅亡。

 

百年後的歷史對話,我佇立在明治神宮前,執意不肯入內參拜。

 

明治神宮

 

 

頤和園-玉瀾堂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俠義之風
2014/07/31 11:46
讀了這篇文後

我突然捕捉到

您寫作的風格

接近劉鶚寫的

「老殘遊記」

最後三句話

顯現出作者正氣凜然的個性

與身為讀者的我所期待的一致
Wenty(YENWENTY) 於 2014-07-31 20:32 回覆:

看過蔣勳寫的「國殤」,令人思考到戰爭的荒謬

身首異處的魂魄,像在控訴著「戰爭」,在控訴著鼓動戰爭的「國」與「君」

一年前的借景抒情,竟沒想到仍有人來訪

借您的話說,只要有一人能明白作者寫文的本意,便已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