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4/21 20:16:25瀏覽502|回應5|推薦0 | |
成都,古稱「天府之國」 能造就如此美譽,主要來自戰國時期的一位水利學家,李冰。 二千二百多年前,秦昭襄王的時代,李冰為成都太守,建造都江堰,治理岷江。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支流,源於四川北部山區,水勢洶湧,自古常有水患。 李冰利用特殊的江河山口地形與水勢,並非以「堵」來造壩,而是以「疏」來治水。
當我站在海拔七百多公尺的魚嘴上,眺望岷江浩瀚,被沙洲上的魚嘴分流為二,不禁讚嘆古人的智慧! 岷江一分為二,外江泄洪,內江灌溉,排沙相互依存。
外江泄洪,南下樂山,宜賓,匯入長江
內江灌溉,江水朝著地勢較低的成都平原奔流而去,使得成都富庶起來。
經過不斷整治,來自岷江的溝渠不斷延伸,河網縱橫,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達30餘縣,面積近千萬畝。
都江堰的建造,造就了天府之國,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蜀漢帝業得以建立;後來唐玄宗、唐僖宗自長安來到成都避難,近代的抗日戰爭,更是以成都為堅強的防守戰線。 然而現在,為了滿足成都平原大規模的擴建,當地政府先後興建二座外江匣,四六分水的自然調節已成歷史,內江的引水量已達80%,水質惡化無法根治。 人口攀升,工業發展,為土地帶來新的負擔,我站在都江堰上,望向逐漸乾涸的外江,緬想那位「道法自然」的水利工程師。 自然秩序的失衡,人為破壞的加劇,天然的水源,肥沃的土地,彷彿離我們越來越遠,若是找不回來對自然的敬重,會不會也離滅絕不遠?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