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10 21:08:21瀏覽134|回應0|推薦3 | |
寫於2012年12月05日
針對這次學生公然在議事堂向教育部長公然叫板,主因有三:一、學生無法轉化憤怒的情緒成理性的語言,二、民代對議事規則的無理踐踏,以及,三、終極目標是王金平的政治鬥爭。下面將逐一解釋我認為的三大主因。
學生無法轉化憤怒的情緒成理性的行動。雖說大部分的社會運動都是因為強烈的感性而促成的,但是得不到政府即時的回應,也不能為此無理地高聲謾罵,尤其把諸公們的醜惡言行當成學習對象,極不可取,儘管清大陳同學在伸張正義;凡是人都有情緒,只是為溝通達到最佳效果,必須語調緩和、言之有物、條理清晰與一針見血,倘若不被接受,再寫文章跟他對幹。一味採取義和團式的正面衝突、暴力抵制,一味使用文革式的批鬥方法,只會加深隔閡、對立,並不會解決任何事。
民代對議事規則的無理踐踏。議事堂上質詢官員的只能是民代,民眾或媒體必須透過民代向官員提問,或是在休息時間當面提問,否則誰都可以湊一腳,程序和秩序因此失序紊亂。既然是民代,熟悉議事規章應該是想當然耳的事了,於是很清楚地,民代為了個人的秀,不惜踐踏議事規範,讓學生繞過「阻礙」站上議事台與官員正面交鋒。值得一提的,在對質的影片中,除了教育部長與清大陳同學對話,還有一個不斷插嘴干擾的民進黨議員,以民主自由為宗旨的政黨成員,竟在鏡頭前顯出不自由民主的一面,真是諷刺。
終極目標是王金平的政治鬥爭。或許這才是本事件的真正目的,因為說好聽地,王金平部長是政通人和,但是難聽地說,就是兩面討好以謀名利;王金平的圓融並沒有讓立法院帶給眾人「和諧穩定」、「實事求是」的印象,反而是拳腳相向的鎖碼摔角秀直播場,經過好幾次議長座位的攻防戰,還有鎖門翻桌的議政奇觀,王院長的正面形象已經所剩無幾;這次的叫板事件,只是在正副總統與民心向背的時刻,再加上一根稻草,意欲終結王金平的政治路。而反併購事件、教育部長和清大學生只是被擺弄的道具。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