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日禮物~八大人覺經
2011/07/12 20:05:33瀏覽692|回應1|推薦2

好友認識快八年了,最近他30歲生日,囑託我幫他寫幅字。這麼多年來他沒跟我要過,又適逢而立之年,值得慶祝。構思很久,我決定摘錄抄寫一部很短的經典《佛說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內容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組織嚴謹、言簡意賅,經中告訴弟子,若能修持八種聖道行,便是自利利他的「大人」,所謂大人,就是成就諸佛菩薩聖道的人。雖然短短數語,我卻驚覺多處暗合大日經的思想,心生大歡喜

 

我抄錄的,是第五覺悟,經文如下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修學菩薩道、辦了生脫死事業的大人,第五應該覺悟的是由於愚痴才流浪於生死的。對治愚痴,必須要增長智慧。

 

套句淨空法師說的:「佛教是知識、德行並行的教育。」一般人認為學問技能是為了混口飯吃,然而,即使我們通達世間的科學、哲學、文學,生活也不一定變得比較愉快。世間知識利害參半,像三聚氫氨、塑化劑等不都因為世間知識過剩,而道德不足的產物嗎。般若的智慧是從內心證得的,世間知識從外在的現象上去了解,這個差別要能清楚。




首先必須具備正見,《大智度論》:正見是智慧。從佛法看,不能了生死就是愚痴。發心菩薩,一定積極離開愚痴和生死。

廣學世出世法,聽聞聖教,增長智慧,成就無礙辯才,教化一切眾生。

 

初學菩薩道要想增長智慧,要先從廣學多聞做起。

廣學的前提是不要恃己排他。現在很多道友叫人除了一句「阿彌陀佛」以外,不必再看其他的經書,參禪的人就叫人不要念佛,我想這實在與菩薩廣學的精神背道而馳。


《大日經疏》

「謂妙善世間種種伎藝也。謂聲論因論。十八明處六十四能。算數方藥觀相工巧之類。緣漫荼羅所要皆不假於人。則造次施為無闕乏之過。然後堪作阿闍梨。」

「復次行如是法中。盡與實相不相違背。名為妙善眾藝。復次於一切總持三昧門道品。諸度四辨四攝力無畏等。皆得善巧。則能隨意造作祕密漫荼羅。名為妙善眾藝也。」



 

廣學多聞的目的,是在增長與解脫有關的智慧,學習聲論、因論、十八明處、六十四能、算數、方藥、觀相、工巧……不是為了學習世俗的知識及謀生工作的技能。在戒、定、慧三學有穩固基礎之下,為了利益眾生,涉及世間的各種學問都是成就佛道的方便,所謂「菩薩道當於五明中學」。



大辯才天

菩薩廣學增智,其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的解脫,而是為了「成就辯才,教化一切」給眾生大的安樂。

 

教化一切,最主要是要有無礙的辯才。「辯才」,不是辯論,不是世智辯聰;辯論或世智辯聰,充其量不過是用口才折伏對方,菩薩所成就的辯才,是從悲智中所流露出來的。

 

千萬不可誤認為講話滔滔不絕就是辯才無礙了。有時候話講多了,非但得不到別人的歡喜,反而給人很大的厭惡﹗




但是修學身口意的法門很多,卻大多不容易實際操作。真言宗諸多儀軌在成就身口意三業的加持上有其殊勝之處,細微而廣大。

 

《藥師如來觀行儀軌法一卷》


驚覺觀自在菩薩及蓮華部聖眾。皆來加持行者。獲得語業清淨。言音威肅令人樂聞。無礙辯才說法自在

 

其實能夠無礙辯才說法自在,大概也就近乎成佛了!真言密教倚仗三密加持成就,此生速得大力大用,確實不可思議。從華嚴來看,九地菩薩為利樂有情,必須修四種辯才而圓滿十地,如《十地經》所說「如是善知無礙智。安住第九地」,此時意根俱生的一分細所知障會隨之斷除,永遠不起現行,當下成就三種意生身,得一身,則無量身一時湧出,以神變力湧現種種法門,成就普門示現。

 

《大日經疏》

「然此八葉及中胎,五佛四菩薩,豈異身乎!即一毘盧遮那耳」。

「漸次流出漸入第一院,次至第二院,次至第三院。雖作如此流出,亦不離普門之身。其八部之眾,皆是普現色身之境界也」。

「當知一切大會漫荼羅,皆是一身,無別身也;即是普門身,即是法界身,即是金剛界身也」。



就好像是鏡中的影像,隨諸種類而得俱生,雖現眾像而無作為,無量化身種類變化,隨意自在,即是所謂大力菩薩。而真言密教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以法界力能普遍成就無礙辯才,頓超十地,即身成滿九地而入十地,這也就是大陀羅尼真言門,這個無礙辯才,是指向解脫菩提道的。

 

我們修法至心迴向住所說「四無礙辯十自在,六通諸禪悉圓滿」,也是同一件事,那什麼叫做四無礙辯?



()法無礙辯才

也叫做總持無礙、陀羅尼無礙;就是能夠於一法中能總持一切法,於一一法中皆能總持聲聞法、緣覺法、大乘通教法、大乘別教法。

《佛地經論》:

「陀羅尼」者,增上念慧,能總任持無量佛法,令不忘失。於一法中持一切法,於一文中持一切文,於一義中持一切義,攝藏無量諸功德故,名無盡藏。

於一切法無不通達,所以說起「法」來,無壅塞,無滯礙。




()義無礙辯才

總持無量法中,都能無礙解,一一義中,皆各能開示一切義。

「法」是能詮的法相,「義」是法相所詮的道理。如果能通達一切義理,在說「法」的時候才能「義」圓融無礙。




()辭無礙辯才

能藉種種言音開顯實義,展轉解釋,於表義名言無所障礙,《大疏》所說,更是無盡莊嚴而無礙

「一平等身普現一切威儀,如是威儀無非密印。從一平等語普現一切音聲,如是音聲無非真言。從一平等心普現一切本尊,如是本尊無非三昧。」

 

因此,無論開口發聲或是舉手投足,悉皆能令眾生解意,是名詞無礙。「辭」即是言詞。於一切言詞無不通達。無論中國話,外國語,天龍的話,鬼神的話,手語,肢體動作等,都能無礙宣說;所以說起「話」來,一切眾生皆能聽得懂。




 

()樂說無礙辯才

有以上三種辯才的智慧,能為眾生樂說自在。

樂說即歡喜說,因為具足了前三種智辯,所以講經說法之時,可令自他歡喜,這樣才叫做辯才自在。

樂說無礙辯復有七種:

一「應辯」,反應很快 

二「捷辯」,流利不會結巴。

三「峻辯」,說法時如銀瓶洩水氣勢萬千

四「無疏謬辯」,稱理合機;絕無疏謬之失。

五「無斷盡辯」,說法時不會間斷。

六「豐義味辯」,說法義味豐足。令聽法的人,當時覺到如醍醐灌頂,不然加上無斷盡辯的不間斷,那根本就是「疲勞轟炸」!

七「一切世間最上妙辯」,超越一切世間人的辯才,這比較抽象一點。





最後談到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教化的目的,是給眾生大的安樂。大樂,這不是說用世間的五欲之樂滿足你的貪欲,換取你的信仰,就算給了世間欲滿,其目的也不過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而所謂「悉以大樂」,乃是指能令九法界一切眾生遠離愚痴生死,出三界苦,證得涅槃的究竟大樂,此段文字是相呼應前面愚癡生死的。



 

打完這篇,我突然有點後悔

我寫了一篇大概不太會有人想看的文章,又懶得刪節。只好全文貼上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YT69&aid=5419148

 回應文章

李言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字美文美
2011/07/13 20:18
原來'四無礙辯'就是這四無礙...

勸請  覺演師多寫一些文章吧!

言稽和南

凡夫俗子(VYT69) 於 2011-07-15 10:59 回覆:

隨手塗鴉

感謝不嫌棄啊

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