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祖先的詩集:《江鄉節物詩》
2015/03/29 01:45:34瀏覽486|回應0|推薦8

在杭州吳宅祖屋

祖先的詩集:《江鄉節物詩》

《江鄉節物詩》是清吳存楷所著。吳存楷字端父,號縵雲,嘉慶十年乙丑 (1805) 進士,善隸書,著有《硯壽堂詩鈔》,是我母親的第五代先祖。

我母親浙江杭州人,是「錢塘吳氏」後裔。吳氏家族原是徽商,明萬曆年間來杭定居。自遷杭後,子孫科舉順利,代代舉人,家族遂由商轉儒,以詩文傳家。後傳至第八世存楷,振棫兩兄弟,在嘉慶年間先後榮登進士之榜,然兄弟兩人官運懸殊,哥哥存楷官至當塗縣令,而弟弟振棫則為雲貴總督。

滿清末年,戰亂頻仍,吳氏子孫在戰亂中遷徙流離,散居各處,祖先著作多有遺失。就連吳氏家譜也在文化大革命中毀損無存,幸賴我母堂兄,當時年近八十的吳廷瑜老先生,就記憶所及,寫下兄弟兩房的簡明家譜。

我就靠這份簡明家譜,與無遠弗屆的網際網絡,從網上看到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了先祖吳存楷的《江鄉節物詩》。在詩集前言中,作者說這些詩文是他老年閒來無事之作。他的侄孫吳慶坻 (字子修,光緒十二年進士,吳振棫之孫),在跋中對這本《江鄉節物詩》的出版作了簡短說明:

「先伯祖當塗君嘗有江鄉節物之詠…..先伯祖學博行絜,低顏麤官,連蹇失職佗傺,以老遺詩,刊成毀(按:原文係「火尾」一字)於庚辛之亂,從兄子厚薄宦楚北,方謀重雕,丁丈斯舉,其亦導之初桄,發此潛曜也乎。」

因原著毀於庚辛之亂 (八國聯軍),這本詩集是光緒八年春中,泉唐丁氏(丁丈)的重刻本。跋中的「從兄子厚」,是存楷老人之孫,應是我母親的曾祖父。我六世祖工於詩,拙於政,一生官運蹇滯,大概是他「學博行絜」的個性所使然吧!

此詩集以七言詩的形式記述清嘉慶年間杭郡過年過節的一些風俗。以時間推算,這些詩文寫於兩百年前,但他老人家詩中所描繪的杭郡民俗,至今依然新鮮有趣,當今在網上引述《江鄉節物詩》詩文的人數也依然可觀。詩中所言風俗,如老鼠娶婦過年;端午小孩用雄黃水蘸額以避邪防五毒、大門貼道家符咒以保平安;中秋乞巧求一家團圓等等習俗,在我兒時還常聽到外婆和母親講述。

〈壓歲錢〉是詩集中我最喜歡的一首:

兒童度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線)置之卧所,曰壓歲錢。
百十錢穿綵綫長,分來枕角自收藏
商量爆竹餳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餳 (音「形」) 是麥芽糖,餳簫是賣麥芽糖小販吹的小竹簫。從壓歲錢的描寫,老人家對兒孫的嬌寵與疼愛躍然紙上,幾個小鬼頭拿到銅錢後左盤右算,要買糖買爆竹的一點小小心思,也被描繪得活靈活現。作為後代的我,想到詩中形容的幾個頑皮小兒後來都長大成人,成了我的祖先,這種時空交錯的感受實在太神奇了。

佳節當前,思親憶祖,我在網上讀到這本詩集時,不禁想到在戰亂中飄落外鄉,最後終老臺灣的母親。她若地下有知,一定會為《江鄉節物詩》的被美國哈佛、史坦佛、康乃爾等大學圖書館收藏而喜而傲。尤其哈佛大學還將詩集放在網上,人人可上網閱讀,這些讀者之中包括身居海外,對祖先詩文一無所知的我和弟弟。由是我趁羊年春節,就我之所知,補充說明,寫成此文,獻給母親,作為我春節期間對母親的思念,與對祖先的敬意。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naKuan&aid=2183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