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找一條採金之路
2005/07/15 15:03:38瀏覽1743|回應1|推薦8

如果把時光回溯到西元1889年之前,先民在基隆河八堵段淘洗到砂金,為求更多的收獲再溯溪而上,進入瑞芳的第一站,就是小粗坑、大粗坑、侯硐。採金人再躍上樹梅坪,遠眺茶壺山。金瓜露頭景象,只有在晴天益發顯現光采。

採金人必到之處是座落102縣道旁,位於瑞芳永慶里崙頂路一號的福山宮,原因無他「富貴向地底求」,掌管土地的土地公豈能被人忽略。 

福山宮在淘金熱未起之時,就是瑞芳龍潭堵,經燦光寮鋪往雙溪的鋪遞要道。正因為這裡雲霧甚多,往來商旅為求平安,才勒石土地公、土地婆並座騎虎爺神像,保佑墾殖及過往平安。迨淘金熱起,各界到此地求指引,據說都有靈驗之時。但此地土地公婆卻有不一樣的主張,他們並不喜歡拆舊廟翻新,要求保留貌蓋大廟,才形成今天的大廟包小廟。 

沿102縣道往南走,在18公里路標地段,可以看見左側有一條被封堵的產業道路,這裡距19公里的樹梅觀景台相當近。金瓜石的採金之路,就是從這裡,運輸大型機具進入本山礦區。 

    這一條開礦之路,只有金、九本地人才知曉,沿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筆筒樹,還有一大段的楓香,兩旁的芒草,是台灣芒,在每年十一月開花。金瓜石地標茶壺山,讓人有愈來愈近的感覺。從制高點處,可以看見整片金瓜石社區,天晴時,水湳洞社區、陰陽海都可以一望無遺。    

    從產業道路往本山走,約行一公里路段,可以看見一顆逾噸重的大石橫在路中央。地方上傳說,這顆大石頭是含有金脈的礦石,至少可以提煉數兩黃金,但如果以大型機具,進產業道路移動這塊巨石,只怕花費的經費,遠比析煉礦石後,可以採集的純金還要貴,於是這塊石頭就變成一項傳說與記錄。 

    通過巨石後,一個不經意間,可以看見一條鋪好的步道,忽然間出現在眼前,這是縣府五年前整修本山礦場的一條舊步道。   

    本山礦場是「金瓜露頭」的重點地帶,本來露頭的標高在海拔638公尺,民國六十九年台金公司採重機械露天開採,原有的一坑、二坑、三坑全數陷落,露頭的標高降為505公尺,並成梯型狀。 

    今天再到本山礦場察看,這一大片被火藥紋身過的山壁,記錄了歲月痕跡。如果仔細看,當年火藥引爆後,埋炸藥處的火藥孔,如同牡丹花般,呈放射狀的排列著。 

    對於中國電影有研究之人,如果看過柯俊雄主演的「英烈千秋」,戲中國軍英雄張自忠自戕的地點,就在本山礦場的這片山壁旁。 

    本山礦場旁,還有一處工寮,十分難得的是,這處工寮的搭建方式,是早期金瓜石礦區流行的油毛氈屋頂的木造房屋,而且牆面的木板排列,還是所謂的宜蘭疊(魚麟疊)。 

    順著本山礦場的步道,再往茶壺山方向前進,會與通往燦光寮的金東步道會合。此時應留意左側山坡的另一條小路,往本山四坑前進。 

    在本山四坑處,台北縣政府第一次整頓登山步道時,曾經在這裡立下「金瓜石礦山記要」,還有金瓜石導覽圖,只可惜「礦山記要」仍有錯著。例如「記要」中寫:民國廿二年七月,日本礦業株式會社以現代化機械開發,每日產量高達1200公噸金、2000公噸銅。這樣的產量,如果屬實絕對是舉世無雙的數額。正確的說法,這些1200或2000噸,應該是金礦石與銅礦石量,也就是未析煉前的總重量。

     正因為有大量礦石要運送,所以四坑處有一處大型的捲揚機,運送礦石到水湳洞的十三層,今天捲揚機場已經荒廢只剩下紅磚牆,讓人憑弔。

     本山四坑處的植物景觀,又有些變化,紅楠(豬腳楠)是此地最多的樹種,沿途還有栗蕨、芒萁等。 

    離開本山四坑兩百公尺處,就可以看見黃金神社。黃金神社又稱山神社,昭和八年,日本礦式株式會社接管金瓜石礦山後,於四平巷下方山腰處,建立神社。黃金神社供奉冶煉之神,主祠「大國主命、金山彥命與金山姬命」,並且在每年元旦,舉行一年一度大拜拜。 

    神社以石材建造,地護坡高達廿公尺,約有三層樓高,它的角度測量十分精準,由下往上看,可以看到壯觀的建築面積。神社原始建築包括寢殿、拜殿、洗手亭和順階梯而上的參道,參道兩旁有三座築鳥居、五座旗幟台和一座入苑銅牛,每年都舉辦盛大的祭祀典禮。神社位於山坡陡峭處,月亮由後山升起之時,儼然為一座天空之城。 

    神社建築在戰後遭到破壞,現在只剩斷垣殘壁,仍然可看出當年建築的嚴謹,尤其所在位置視野良好,金瓜石全景都可以看得清楚。這裡也是黃金博物園區一處制高點,毫無疑問會是熱門的觀光景點。    

通往黃金神社的沿途,兩旁植滿櫻花,石山里長吳乾正回憶說,小時候神社山坡上植滿櫻花,春天時一片花海,煞是美麗。現在神社參道兩旁的櫻花雖不似當年繁茂,但花開時粉紅點點,登高遠望可俯瞰整個金瓜石地區,抬頭即見大肚美人山和無耳茶壺山,春秋之際,在神社上可感受到海風徐徐,非常舒服。    

黃金神社旁有三顆植株較大的鐘萼木,背後還有最早在瑞芳發現命名的瑞芳楠(香楠),鐘萼木為孑遺植物,在金瓜石一帶雖然最多,卻只有在黃金神社旁被受到週到的保護。  

從黃金神社往下看,就金瓜石社區號黃金博物園區的主體─黃金博物館就在神社的下方,而本山五坑改造的體驗區號就在山腰之處。

       相較於九份聚落特色,金瓜石予人的第一眼,是比較有系統。走過金瓜石車站,映入眼簾的是台灣常見的紅磚,在完整的石階上,建築出一排排獨棟的黑瓦紅磚木屋,社區內的建設十分完整,像自來水、消防系統、醫院、車站等都十分完備。 

    其中最知名的當屬三毛菊次郎所居住的「三毛宅」,是日治時代,他是金瓜石礦區「喊水會結凍」的風雲人物。生於明治廿一年三月的三毛菊次郎,是日本愛媛縣人,1912在東京帝國大學採礦科畢業,昭和八年,三毛菊次郎被派任金瓜石礦山事務長。他與島田吉利二人,聯手打造金瓜石採金的黃金歲月,包括在水湳洞設置十三層選礦場,興建水湳洞到八尺門的運礦鐵道,大幅提升運送礦砂的效率。 

    對金瓜石民眾而言,三毛菊次郎也十分關心礦工的生活起居,改善金瓜石礦工的生活環境,即使教育問題,也多所關心,包括今天瓜山國小部分校舍,也是透過三毛菊次郎爭取而來。金瓜石民眾對三毛的敬重,是發自於內心的。 

    在日式宿舍群旁,還有一棟兩層樓的建物,這裡是昔日黃金量產時的鍊金樓所在,也就是所謂的金庫區。未來將是黃金博物園區的民藝展示場。  

    這棟正四方的建物,採用磁磚作外牆,黃色磚牆,就如同黃金一般的引人注目。在鍊金樓的後方,則有兩排建物,是昔日金瓜石礦場工人用餐的地方,也兼作活動中心使用。 

日式宿舍群最精華的建物,是田中株式會社在金瓜石金光路六號籌建的「太子賓館」,近八十年很少對外開放,讓這座仿造日本東京皇宮興建的「賓館」,一直蒙上神秘面紗。    

    「太子賓館」從民國十一年起興建,佔地約三百六十坪,傳聞是準備給日本「大正天皇」來台時所下榻,不過基於安全理由,「大正天皇」沒有來台灣,是由「昭和太子」代表來台,所以接待的「賓館」才稱為「太子賓館」。   

不過這種建館理由,近來一再遭人質疑,因為如果是招待「天皇」或者「太子」,何以全屋沒有一處「皇家的徽章」。或許這僅是當年田中組為了炫耀財富,給自己享受的託詞,都有商榷的地方。   

過去五十年來,曾經來到「太子賓館」的名人,包括兩代蔣總統,不過他們也只是待在進門左側第一間的「太子會客室」,沒有進入第二進的「太子寢室」,主要是對這處位於東方的「東宮」表達尊重的意思。   

在第二進的「太子寢室」內,比較特殊的是內牆主要支撐,是以櫻花木為主要建材,另外在寢室內還可以聞到濃厚的檜木芬芳味道,原因是寢宮的檜木,一律使用百年以上的成材,所以檜木味道特別濃,芬多精特別重;而且從「太子寢宮」往外看,樹齡百年以上的九芎木,與金瓜石的風景揉和在一起,讓窗外的景象更加多采多姿。 

 日本田中礦山株式會社還擔心「太子」住在這裡過於煩悶,在「賓館」後方還有射箭場、高爾夫推桿練習場,住得舒適,玩得盡心。巧的是連高爾夫推桿場,與日式階梯般,都是水泥鋪成,可見當年的奢華。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DN316&aid=28447

 回應文章

mikado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昭和太子」?査無此人
2010/05/21 21:51
過基於安全理由,
「大正天皇」沒有來台灣,是由「昭和太子」代表來台,←其實日本根本就没有「昭和太子」這個人。當時來的那位是大正天皇的皇太子裕仁,亦即後來的昭和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