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2/18 14:44:07瀏覽1187|回應0|推薦37 | |
從事新聞工作以來, 只有採訪先行者的角色,才可以爭得較好的版面,這種獨家新聞,才可以感受到期間的震撼。 這裡我要談的一名先行者角色,是民國七十二年在台南縣西港鄉復育帝雉的黃姓地方人士,只可惜他的努力,在20年過後的一場sars風暴,讓這位農村專家的財富,在一夕之間縮水了。 台灣山區特有的帝雉,雲豹,台灣熊等,在七十年間受到各界重視,當年的復育計畫困難,在於這些動物很容易怕驚擾,加上生產下一任數量有限,黃姓地方人士家中有數對帝雉。 我在南瀛採訪期間,一名喜好打獵的救國團劉姓朋友邀我一起到鄉間打班鳩,他告訴我朋友中有人正在復育帝雉,且給我看了母帝雉的照片。說實在的,當年母帝雉並沒有公帝雉那麼好看。 不過在劉姓朋友的引荐下,還是到西港地區看帝雉,這名復育帝雉專家,並沒有科技助長,是用最原始的照料方式,盡量提供帝雉野外環境,但對於牠所下的每一顆蛋,都加以鑑定是否受精,用人工的方式讓帝雉可以孵育出來,其實過是復複雜的,而且數量有限。 黃姓地方人士的努力,後來在這方面得到農會的補助,有更多錢買新設備,加入復育的不止帝雉,還有果子狸,藍腹鷳等,還一度得到專業農家賞。 大家還心有餘悸的sars事件,就是從果子狸中找到病毒株,黃姓人家的果子狸就被驗出,加上還有禽流感影響,整個繁殖場遭到全場撲殺的命運。 黃姓先行者的角色,在於苦心努力的成果,卻沒有作到風險管控,造成一場風暴,就讓他若不堪言。 新聞報導從來只有報導先行者,但事後的追蹤,由成功到失敗的理由,卻無法提醒讀者注意,新聞的有限面,何時可以獲得改善,這樣的故事內容,會不會比打打殺殺更有意思。看來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