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3/06/27 10:30:49瀏覽1730|回應0|推薦3 | |
「都說人要贏在起跑點上,真是這樣嗎?」一段看似不公平起跑的故事,卻體現著護理者極深的慷慨和憐憫,給我們另一種看待世事的眼光! 1「因為天國好比一家的主人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2他和工人講定一天一個銀幣,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3約在上午九點鐘出去,看見市場上還有閒站的人,4就對那些人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我會給你們合理的工錢。』5他們也進去了。約在正午和下午三點鐘又出去,他也是這麼做。6約在下午五點鐘出去,他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就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7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8到了晚上,園主對工頭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9約在下午五點鐘雇的人來了,各人領了一個銀幣。10那些最先雇的來了,以為可以多領,誰知也是各領一個銀幣。11他們領了工錢,就埋怨那家的主人說:12『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些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待他們和我們一樣嗎?』13主人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沒虧待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個銀幣嗎?14拿你的錢走吧!我樂意給那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15難道我的東西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眼紅了嗎?』16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太20:1-16) 都說人要贏在起跑點上,真是這樣嗎?今天這一段經文,給我們另一個眼光!這段經文是上一段經文的延續,在上一段經文中,耶穌回答彼得的問題:「看哪,我們已經撇下一切跟從你了,我們會得到什麼呢?」(太19:27)耶穌回答說,門徒會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然而後來祂又加了一句「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太19:30) 在第十九章的經文中,耶穌提醒門徒,雖然會獲得獎賞,可是不要有虛念,因為祂有最後的決定權,殊不知「在前的,將要在後」呢!這是祂的提醒,也是反映事實的真實陳述,不只對門徒,對任何人都一樣。 第二十章這裡卻很有意思地把這句話說反過來。耶穌先用一個比喻鋪陳了一下,然後說到「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太20:16)與第十九章相似但又不大一樣。為什麼第十九章先說「前」,第二十章卻先說「後」呢? 有人以守律法的尺度來論「前」、「後」,所以在「前」的是指守律法的人,而在「後」的指較不守律法的人。 照此說法,第十九章的門徒可謂在「前」,因他們無論在守律法或服事上,比誰都在前面。然而耶穌對他們說:「在前的,將要在後。」耶穌警告他們說,要小心不要晚節不保。雖然你們現在在前面,可是要謹慎,有時一次的跌倒會讓你們前功盡棄,而那些較晚起步的人會從後頭趕上! 而第二十章則在說幾批工人,第一批工人,一大早進了園子,可說是批正統工人,因他們守律法、守規矩,一大早就趕到求職的地方等著。他們雖佔了先機,孰知會不會被後來的工人趕在前面? 信息版聖經對這兩段經文,都用「大翻轉」或「大顛覆」形容。這樣的翻譯突顯出世事不可料。其實我們大多所得,均來自恩典,不是律法上所謂的「配得」。祂這比喻用顛覆的方法說出來,其實也在顛覆一件事,那就是我們以為該是我們的,其實並不屬於我們。特別是天國,那原不是我們配進去的,完全是靠恩典才能進去! 這比喻從一段爭議開始,起因是雇工的酬金不符期待。因一大早做工的人,他們收到的酬金和只做一小時的一模一樣。工人的不滿可瞭解,是我,也會有這樣的質疑。然而這只是個比喻,在現實情形下,這種事是不會發生的——有哪個主人能這樣給酬金呢?誰又能負擔得起呢? 耶穌用這個比喻,目的是說明錢是主人的,他要怎麼給,就怎麼給,誰也管不著。特別是主人原就與第一批工人講好了工錢,只是沒和後幾批工人講好工錢。後來主人決定要給後來的工人,和第一批工人一模一樣的工錢,主人有這個權力,法律上是完全站得住腳的! 有人這麼說,若主人先付第一批工人錢,再付第二批......,第一批工人就不會知道後面工人拿了多少,也就不會有後面所有怨言了。在現實世界裡,先來先付未嘗不是個方法,畢竟他們先到,讓他們拿了錢先回家也是應該。 但這辦法並不能解決爭議,因怎知最後一批工人拿了錢以後,不會大肆宣傳?說我只做了一小時就拿了一銀幣,太划算了!明天我還是下午五點才去,然後還是做一小時就拿一銀幣。如此還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呢!是我,則寧願當場把話講清楚,有問題就當場解決。長痛不如短痛嘛! 雖說這個比喻說「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而實際上每個人都拿了一銀幣,沒人多拿,也沒人少拿。那為什麼還會有爭議呢?這就是所謂不平則鳴了。因雖大家拿的都一樣,可是對某些人來說,在心理上還是覺得拿少了。 這公平問題,起因是第一批工人,他們覺得沒有同工同酬。這樣反應自然,心中不平也可瞭解,因事實上確有這問題! 其實「公平」是好且應持守的概念,可是在不同情境,也該給些不同思考。譬如這主人,他想讓大家都有工作機會,這想法不也是一種公平嗎?然後給的酬勞也一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是主人的慷慨呢?他沒有因工人做的少,而減少工人的工錢,這是不是也值得我們欽佩呢? 在日常生活中,若覺被不公平對待,是否也可換個角度,看看是否真如此?就像比喻中的第一批工人,如聽了主人解釋,知道主人並沒有剋扣他們,然後再看到後幾批人,他們拿到錢時的喜樂,心中也就應該釋然了。特別是想到,誰都有當後幾批人的時候啊! 耶穌借這個比喻述說天國道理,天國全然是恩典,不是我們配得或應得的。天國的主人也像比喻中的主人一樣,祂隨時觀看,看有人想得到這恩沒有!若有人想得,不論背景、經歷、德行,祂都會給一個機會,就像這裡給後來的工人機會一樣! 若看到別人得好處,心中就產生不平,則前後已分。即使實際上在前,心理上已在後了。在天國路上,我們有時是第一批,有時是最後一批,無論哪一批,知道耶穌都會接納我們,我們都是天國不可少的一個。 雖在各樣事情上會有前有後,但我的禱告是像保羅說的:我要竭力,不問前後,但求竭力。今天我好像在後面,我的文字好像也沒什麼影響力;但不要迷惑,前後的最後決定權在主,而主要求我的是——忠心和竭力! —END— 作者簡介 杜永浩 創文總幹事,專業電腦資訊管理,曾任職南加州一家醫療系統公司,提早退休後,以創文事工為重,也開始拾筆嘗試寫作,回應全民寫作的呼召,與您分享他的學習和反思。 圖書推薦 《天國的影響 上帝的時間》 莫非 著 超越, 不只活在此時、此刻、 這一個地方, 而是會問, 我、你、他, 在這世上 所做的每一件事, 是否都有 天國的影響和意義?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7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