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脫軌後的遇見丨佳靜(附音頻)
2022/10/10 11:35:09瀏覽708|回應0|推薦5

到海外生活的決定改變了作者的生命軌跡,也帶來猝不及防的失去。孤獨、痛苦、沒有答案的問題成為包裹生命的岩石。是什麼震碎岩石,使生命煥發生機?

生命中的脫軌,從一個不一樣的決定開始,之後便如影隨形。

我想,我人生中所做最重大也最獨立的抉擇,莫過於畢業後到海外生活。當時的我很清楚,為這個決定,我會背上未知的代價。但在出發前,我和神說,這幾年,我只想經歷祢。人生都是冒險,我想為了我和祢更近的關係,脫軌一次。

跨越了半個地球,從自己的文化連根拔起,想要的是山窮水盡之後的深刻依靠,卻不想,生活好像切換了頻道,豐富又漂泊;悖論之中,喜樂和悲傷存在於同一個時刻,帶來的是沒有答案的問題。

到海外的第二個月,接到家裡電話,媽媽說:「外婆去世了,以前你還有個外婆,現在也沒人可以接電話了。」我聽完愕然,資訊像榴彈一樣侵襲過來,炸得我六神無主。在外婆身邊長大的我將外婆視為比母親更親近和重要的存在。近來,翻出那時候的日記,上面清楚記著:「為什麼偏偏是這個時候祢帶走她?」

在浴室裡洗著外婆做給我的鞋底,一陣陣鑽心的疼痛從心底傳來,我突然意識到,似乎我沒有故鄉可以回去了。四年後的今天,回憶起那個瞬間,我依舊疼痛不已。沒想到,生命中的失去,是那麼猝不及防,不近人情。隨之而來的,對上帝的質問也尤為劇烈。為何這個決定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而我離開之前,明明求過祢,我什麼都不擔心,唯有家人,而外婆在這些人之首。

祂依舊沉默,而我的生活也並未隨著外婆的逝世停歇。那個疼痛過於鑽心,我只能用逃離來減輕。但無數個夜晚,意識清醒時,那些隱匿的疼痛彷彿加大了劑量,波濤洶湧而來,讓我無處可逃,只能在如泉湧般的眼淚中向神傾吐那些遺憾和失去的憤怒。

後來讀到《卿卿如晤》中的一句話:如果對我談信仰的真實性,我會樂意垂聽;如果對我談信仰的義務,我會洗耳恭聽;但千萬別對我談信仰給人帶來的安慰,我會懷疑你根本不懂。祂沒有給我答案,給我的是有人也無解的經歷。

後來,身邊的朋友常常變化,室友平均一年換一次。在這些變遷中,我似乎找不到些許安息之所,發現人變化太快,世界也變化太快。昨天和你朝夕相處的人,今天便和你相隔千萬里。孤獨和混亂,變成了一個常態。我問祂,為什麼祢給我的總是失去?那些對關係的渴望慢慢演化成一種隔絕,自我保護的隔絕,害怕付出之後,又付諸東流。

常常在咖啡廳坐到晚上,冷颼颼的雪夜裡驚覺自己孤身一人,拿著手機想打電話,卻不知道該找誰。又或者想著打通之後,那種無法訴說的失落,分享後無法被理解的更深一層的孤獨。好像這整個城市只有我一個人。

我問祂,滿腹的心事、失落、委屈轉變成眼淚,伴隨著窗外蒼涼的黃昏日落,大顆大顆落下。在被勾起的鄉愁般的失去中,我重新成為孩子,對著祂無助大哭。那些積壓的石頭,在痛哭之中隨著眼淚流出,心裡的沉重減輕不少。

痛苦和人為隔成的高牆,也隔出了我和上帝對話的空間。從最初在書本裡尋求意義,到後來在旅行中追尋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人接觸,想要建立連結。數次和人對話,短暫的滿足後是深深的失落,心裡未被滿足的空洞變成黑洞,吞沒生命中的陽光和雨露。而在關係中,雙方就像刺蝟,靠得太近,刺傷彼此;離得太遠,又寒冷刺骨。

有一天,在畫廊看著窗外發呆,心被愁緒填滿。收回視線,偶然瞥見旁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仿畫。對繪畫敏銳的我觀察起顏色的搭配、筆觸,驚異於它寂靜的美,無法挪開我的眼光。

突然裡面有個聲音響起:畫家對待他的畫尚且如此專注、珍視,投入自己的身心。你是我完美的藝術品呀,我造你的時候精心設計,傾注我無數心血和愛,眼神中滿含珍視與熾熱,我多麼滿意你呀!

那一刻,我讀懂了背後上帝深深的凝視,轉過身。那雙眼睛直逼靈魂深處,震碎了層層包裹的岩石。一種深深的滿足感在裡面瀰漫開來,像一條快渴死的魚迎來傾盆大雨,大雨灌滿了枯掉的池塘。

我的痛苦、哀愁、平靜,在祂深情的眼神裡,沉入深邃的海底。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帶著我往更深的海裡去,風和浪無法波及。這個時刻叫作——遇見祂。

-END-

作者簡介

佳靜

喜歡閱讀和寫作,在寫作中沉澱和遇見神。大學接受信仰,畢業後去到海外學習生活;在異文化中,體驗祂的陪伴和真實。祂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裡,真實,活潑,有大能。希望以我小小的筆,尋找到祂真實和鮮活的足跡。

圖書推薦

《天國的影響 上帝的時間》

莫非 著

超越,

不只活在此時、此刻、

這一個地方,

而是會問,

我、你、他,

在這世上

所做的每一件事,

是否都有

天國的影響和意義?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7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72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