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死生契闊,捨得放下】台灣的殯葬禮儀~土葬(上)
2011/02/24 08:38:38瀏覽2739|回應0|推薦5

古代中國人認為,人死後稱為「鬼」,會回到祖神所在之處,因而產生「人死曰鬼」、「鬼者歸也」的信仰。戰國時代傳說認為,古代的死鬼住處約有三處:一、東方的泰山,二、西方的九原(九泉),三、南方的夔越。死了之後的鬼齊聚泰山獄的傳說,在西漢時已成為普遍信仰。

(死生事大 戒之慎之~傳統土葬)

死生事大 戒之慎之   

中國人對於身後事總是秉持著「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死生事大,生與死是中國人最看重的兩件事,尤其是死亡,牽涉許多喪儀禮制,禁忌繁多,不同種族、宗教、地域等都可能造成喪葬規制的差異,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不可不慎。拋開宗教信仰的差異,對於死亡,「人死為大」,ㄧ般人總抱持敬畏的態度,對於臨終之人多半予以高度尊重與無限關懷。佛教經典將死亡區分為四種類別:

1.壽盡而死:即壽終正寢者,如蠟盡燈滅,壽限到時自然死亡。

2.福盡而死:佛經中所謂「世人無知生死,肉眼無知罪福。」個人福報一旦用盡,自然人死神去,即所謂「福盡而死

3.意外而死:即所謂的「橫死」,屬命不該絕,卻遭逢變故與意外而身亡,如戰死沙場、車禍亡故等,這類死亡事先難以預料。

4.自如而死:前三種死亡皆屬不可預料中事,自如而死卻是可以把握、能夠自主的,也就是佛門中「生死自如的境界。佛教中大德之士多能以因緣聚散及道法圓滿為生死,不受生死大限所箝制。 

傳統的喪葬禮儀~土葬    

國人的喪葬習慣以土葬與火葬居多,雖然近年來樹葬、灑葬被廣為推廣,國人仍多採傳統習俗-土葬入葬。土葬習俗在中國至少有五千年歷史,相傳伏羲時代,因不忍將死亡者骸骨暴露荒郊野外,淪為鳥獸蟲魚肚中物,於是將亡故者骸骨埋藏於土中。黃帝時代,發現藏於土內骸骨多為水蟻侵蝕,於是命人作瓦棺盛裝屍體,土葬也成為古代漢族、匈奴、突厥、回紇、苗族等少數民族的主要埋葬方式。土葬方法是用棺木盛屍,挖掘葬穴,將屍體深埋土中,再以土丘為標記。不過,土葬過程中尚包含棺木、造墓、立碑、墓地風水堪輿與相關購置成本,如果加上傳統法事的開銷,土葬喪葬方式費用可以說是所有喪葬方式中最高的,此外,土葬五至七年後,必須經過「撿骨」程序,將死者遺骨重新放入骨甕中埋葬。 

土葬之喪葬習俗   

殯葬禮儀體制繁多,ㄧ般而言,本省喪葬習俗與閩南地區相同,臨終之時須依徙舖、豎魂帛、開魂路、乞水、套衫、抽壽、哭路頭、報外祖、守舖、埋喪、買壽板、圍庫錢、掛孝等儀節進行;入殮時則有納棺、辭生、放手尾錢、割鬮、洗淨、收烏、擱棺等儀式;居喪孝服、麻燈等也有一定的儀節須遵守;埋葬儀式則包括出山、轉棺、起柴頭、封釘、旋棺、絞棺、哭棺柴頭、弔祭、發引、排路祭、落葬、點主、返主、豎靈、孝飯、巡山等儀節,其他如做旬等儀節亦不可少。 

(中國人篤信風水之說,對於埋葬之地的風水至為關切。)

風水之說   

喪葬習俗中的風水,即指「墳墓地理」,主要由風水師擇定埋葬吉位。所謂風水,即為「藏風得水」之意,亦為天地之氣,除墳墓地理外,也多運用於建築、屋舍、寺廟擇地上。   

中國人篤信風水之說,對於埋葬之地的風水至為關切,認為一門好風水能讓家運興隆、後代子孫獲庇蔭而財官皆美。風水之說多以山脈象徵龍脈,龍脈突起處稱為「龍腦」,分脈處則稱「分龍」,脈起處稱「起龍」,脈終處稱「注龍」或「尾龍」。其中,分龍最吉,注龍為凶,無龍脈則為凶地。風水師擇風水時須按死者生卒年月日擇吉地。  

堂號與祖宗牌位    

台灣地區居民的祖先多來自中國大陸,如費心考查,多能發現歷代祖先的光輝歷史與家族榮光,傳統土葬所建置的佳城(即墳墓),多標明家族堂號做為彰顯祖先事蹟與延續家族傳承的重要指標。堂號代表每一姓氏的淵源,也是每一姓氏的代稱,堂號又稱郡號,郡是行政區域的建置。ㄧ般來說,客家人多會掛起祖先的堂號,以表飲水思源、緬懷先祖、繼承正統、光宗耀祖之意 

墓碑的構造與意涵   

土葬中的墓碑至為關鍵,從墓碑中可看出長眠此地者的基本資料。「顯考」者指有功勳之男子,「顯妣」則為其妻,ㄧ般墓碑上書寫「故考」及「故妣」,字數上也有所講究,每行最末字須為「生老病死苦」中「生」或「老」字,避「病」、「死」、「苦」三字。

(墓碑可看出長眠此地者的基本資料。)

墓碑左右石稱為「墓耳」,接於墓手,墓手彎曲處造印頭(方柱)石筆(圓柱),左右墓手圍繞墓庭(或稱拜庭),墓碑下設有墓桌,墓碑兩側豎立石獅。 

喪葬忌諱   

喪葬忌諱繁多,最好如實遵守,以免觸犯禁忌,招惹怨言,如:忌流淚在屍上,否則此人可能發瘋;守舖時忌貓跳上屍身,以免屍體受驚嚇ㄧ躍而起抱住旁人;入殮進壙時,凡生肖相剋者須迴避,以免沖犯;葬期忌「重葬日」,如正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戌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十二月己日;靈桌上的油燈燃油稱為莿油,勿碰觸,否則易感周身疼痛;腳尾飯(祭死者白飯)上插有筷子,平日忌模仿此類動作;入殮時忌逢雷鳴,傳死者因此腹肚易鼓脹,此時須以鑼蓋其身,做為鎮壓。 

離別是再見的開始   

中國人的死亡觀深受佛教與儒家思想的影響,佛教教義認為:「身體機能停止後,對於生存、持續之渴愛與意志,是一股可以推動整個生命乃至世界的極大力量(即業力),此ㄧ力量並不因身體機能的停止(死亡)而止息,繼續以其他形式出現。」臨終時是從輪迴解脫或往生善道、淨土的機會之一,也可以說是一件喜事。拋開宗教信仰與鬼神之說,人生在世短短數十載,不論緣起緣滅蘊藏多少貪、嗔、癡,隨著死亡,能捨的、不捨的、該捨的都該遺忘與放下,也許,透過喪葬儀式與無形的溝通,逝者與生者可以不再「兩茫茫」,心中也不再有罣礙。 

本文摘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作者/蔣榮玉

( 休閒生活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