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07 09:07:08瀏覽681|回應0|推薦0 | |
18世紀工業革命之後,世界越來越平,五大洋斷不開文明種子向全球散播,創新思維快速蔓延,影響力遍及人類的衣食住行,成衣、速食、洋房、汽車鋪天蓋地而來,人類抖去舊包袱、擁抱新科技的結果是享受極速快感與生活便利,卻也不知不覺失去一種溫柔蘊藉的生活情調以及慢活的樂趣。
情人還是老的好 舊鞋還是最合腳 進入20世紀,「飆」累了的人類逐漸厭倦大量客製化的「複製人生」,懷念傳統「手做」世界的美好,如腳踏實地的農耕生活、一磚一瓦打造的老式建築、匠心獨具的手做衣飾與生活用品,以及友善土地的天然食材……。
好比一段轟轟烈烈的婚外情或新戀情,激情過後終將回歸現實面,當濃情轉淡,許多人方大夢初醒,原來情人還是老的好,最初的美好總是最純粹。只是,物換星移,這「最初的美好」往往等不到幡然醒悟,許多人驀然回首卻再也尋不到等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
台灣有許多等在燈火闌珊處的老人或老店,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堅持著,比方隱身在迪化街的手工西服店-英侖貿易。
楊再興V.S.英侖貿易 英侖貿易的幕後推手-楊再興年近八旬,他是大陸撤退來台後第一批跟著上海師傅學做裁縫的正港台北人。初中畢業的他坦言自己當年不愛念書而且有點皮,加上社會氛圍認為「手藝至上」,所以被送去當裁縫學徒,「那個年代三家店有一家是西裝店,延平北路、武昌街、中山北路西裝店林立,盛況空前,還有就是理髮店,所以走路最有風的職業是理髮師、裁縫師,女人都搶著嫁裁縫師!那個年代一塊錢可以買一顆西瓜或吃一碗陽春麵,每個月領到的30塊主要用來買牙膏、肥皂或麵粉等日常用品,也稱不上是薪水。」楊再興口中的年少往事就是一段台灣50-60年代的時代縮影。
學徒生涯早起晚睡,要乖乖侍奉幾位師傅,等大家都吃完飯才輪到自己,加上師傅多半相當嚴厲,所以楊再興也曾興起「落跑」的念頭,「但是不敢跑,因為要賠錢啊。」楊再興笑著說起自己苦熬學徒生涯的主要原因。熬過3年4個月月薪30元的「魔鬼訓練期」,楊再興有過短暫的裁縫師生涯,1966年因緣際會下一腳踏進布料進口的世界,有生意頭腦的他找到發揮舞台,於1979年正式成立英侖貿易。
人文薈萃的大稻埕 1970年代的大稻埕有過一段繁華盛世,迪化街布商林立,人文薈萃,楊再興認為機不可失,創立英侖貿易,做起布料進口生意,沒有西裝門市也不接訂製西服訂單,憑藉豐沛的人脈與靈敏嗅覺,英侖貿易很快躍升為台灣最大進口布商,在進口高級布料市場上的市占率達八成以上,營業額超過三億元,就連楊再興的眾多師傅們後來也變成他的客戶或合作夥伴。
愛泡茶、喝茶的楊再興口說歷史的同時,雙手也沒閒著,他端出茶具泡起高山茶。他說:「不過,隨著成衣市場逐漸壯大以及大稻埕逐漸沒落,迪化街布商快速殞落,近95%的布商吹熄燈號,剩下來奮戰的都是有實力的硬漢,倖存的布商或西裝店都是PRO級的店家,有一定的實力,包含英侖。」楊再興娓娓道來,言談間不免流露對大稻埕繁華盛世殞落的傷感。 |
|
( 休閒生活|時尚流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