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40年後重溫此書
2022/06/20 23:31:33瀏覽278|回應0|推薦10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 辛棄疾


這本書在1880年就定稿了,所以對我來說,相隔40年其實讀的是同樣一本書。就算紙本變成數位,無聲變成有聲,還是同樣的人物,同樣的劇情,同樣的結局。但是,40年前後讀來,同一個我,卻有迥然不同的感受。


書名是「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當時存在主義和潛意識分析當道,為趕時尚風潮,所以十分附庸風雅地,硬啃下這本大堆頭的書。所得到的感想,其實評論者早已設定,就是理性和虛無主義者的傲慢與自毀,虔誠信仰者的掙扎與新生。以我剛滿20歲的人生經驗,所收獲的難免抽象與縹緲。當時著重的,是情節的鋪陳與事件的發展,對作者杜斯妥也夫斯基最擅長的獨白與對話,卻覺著冗長繁複,不堪其擾,恨不得想馬上跳過,避免浪費青春,失去在同儕前炫耀的先機。


轉眼40年,眼力已經不行了,大堆頭的小說,衹能以有聲書的方式重讀,但感受卻截然不同。雖然對劇中的人物與劇情之印象已然模糊,但此時我卻完全不急於知道事態的發展與結局,反而對角色們的對話與獨白,以及心境的轉變,有很深的興趣。


從未滿20歲到60來歲,從不識愁滋味到識盡愁滋味,從愛上層樓到欲語還休,原來我也不免辛棄疾上身。經過了40多年經歷與挫折的磨練,淚水與汗水的洗禮,生老與病死的體驗之後,無法再為賦新詞強說愁,衹能在重讀之後,掩卷而嘆,卻道天涼好個秋。


40年後和卡拉馬兄弟們重聚,他三人風采依舊,而我卻青春已逝。重讀過程中,我已不再著重情節與結局,也不再拘泥於辯證與真理,反而對心路歷程的峰迴路轉著迷。我神往於二哥依凡的對話與獨白,從當初的意氣風發,到自覺罪孽深重的轉變;以及小弟阿瞭沙,從修道院虔誠的信徒,到逐漸迷惘而終於回到世間的醒悟。杜氏驚人的心理剖析能力,直追最精彩的法庭審判與偵探推理劇情,令我歎為觀止,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


多年後重讀古典文學名著,恰似回到年輕時熬夜,在心靈上搭建的,華麗而虛浮的亭臺樓榭。名著永垂不朽,斯人卻獨憔悴。撫今追昔,不禁感慨萬千。


春花秋月過去了,往事憶多少。

名著作夜又起風,思潮不堪回首月明中。

情節人物應猶在,衹是心境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抽刀斷淚不停留。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w2309&aid=17524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