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去日本殖民時期歷史事件節選
2015/06/29 14:24:54瀏覽615|回應0|推薦7
噍吧哖抗日 臺南左鎮「寡婦村」最悲慘

噍吧哖事件迄今百年,左鎮區因是義勇軍駐營招兵買馬,日軍事後報復死傷最慘,左鎮國小數位學習中心與崑山科大合作要設立「左鎮區噍吧哖古戰場模擬圖書館」,並進行「寡婦村」等田野調查,讓更多真相浮現。


【圖/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攝影】玉井區虎頭山居高臨下,是絕佳的戰略位置,當年日軍就從山上砲擊山下的竹圍里江家聚落。


左鎮國小校長李智賢表示,噍吧哖事件發生在1915年,正逢百年,左鎮當年慘遭屠村死傷慘重,該校家長會長嚴俊佳的曾祖父嚴朝陽,當年是保正(日據時的村長),也是受難者之一,嚴俊佳近幾年才知道這段歷史,數位學習中心與崑山科大資訊志工合作,將會設計古戰場互動遊戲、以及左鎮區相關景點線上介紹。

李智賢還要帶領學生進行專題研究,探討「寡婦村」議題,日本人將15歲以上男丁殺害後,當地婦人以招贅傳遞香火,在山區是普遍流傳的故事,透過訪談他們的後代,讓這段歷史真相逐漸浮現。 國小退休老師楊寶山出版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噍吧哖兒女」,就以虛構人物寫到左鎮「寡婦村」延續香火的情節,令人讀來特別心酸。

楊寶山是楠西區龜丹人,他的曾祖父三兄弟都在噍吧哖事件被殺,其中一人也是保正,因抗日義勇軍據守在龜丹放壙坪(後稱鐵谷山),日軍為報復,龜丹男丁幾乎遭殺害。 南化區小崙里民林武王的曾祖父擔任保正也遇害,他說,當年15歲的阿公僥倖逃過一劫,被外曾祖父公收留當長工後入贅,林武王說,小時候聽阿公談及歷史,至今無法原諒日本人的殘暴。

噍吧哖事件死傷人數難確定,但山區常有「萬人塚」、「殺人埔」等地名,幾乎都與噍吧哖事件日本屠殺報復有關,其中不乏保正。嘉南藥理大學助理教授陳信安指出,保正不一定主動抗日,但義勇軍要求招兵買馬若不從就得死,後來保正也被日本列入報復,這是歷史悲劇。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臺南報導】2015.6.10

新聞來源: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56601


金瓜石石牆 刻二戰全臺四千戰俘名


【圖/新北市觀旅局提供】新北市金瓜石「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的紀念牆上,寫滿二次大戰時的臺灣戰俘姓名,供遺族追思憑弔。

日軍在臺灣北部的戰俘營不只一處,新北市瑞芳金瓜石有一處礦工工寮也曾充作日軍戰俘營,一度囚禁五百廿三名同盟國官兵。新北市府後來改建為「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石牆刻了當時被關在全臺各地的四千多名戰俘姓名,供家屬追思。


【圖/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提供】金瓜石「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樹立真人比例的戰俘雕像,象徵相互扶持的「夥伴」,戰俘滄桑樣貌警惕世人戰爭的可怕。

從瓜山國小往水湳洞方向走一小段路,可以看到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區內花木扶疏,怎麼也想不到,這裡曾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的戰俘營。

園區原僅保留營區門柱與一小段圍牆遺址,後增設紀念碑,市府再打造成紀念園區,增設銅雕、戰俘紀念牆,讓遊客了解這段歷史,目前已成為觀光景點。 紀念石牆刻上當時被關在全台各地四千多名戰俘姓名,並有真人比例的戰俘紀念雕像,取名「夥伴」,呈現歷史。 當地人指出,以前這裡是雙排各五間工寮,一九四二年,日軍在南洋大捷,擄獲五百多名英、加、澳、紐等同盟國官兵,強迫他們在礦坑開鑿,老一輩的人稱呼此地為「督鼻仔寮」(俚語稱呼外國人為阿督仔)。

新北市府觀光旅遊局說,戰俘被強迫推車、採礦,但坑道內溫度高、環境惡劣,許多戰俘生病或意外死亡,客死他鄉。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戰俘被遣送回國。其中之一的愛德華曾來台調查,在戰俘營發現一分密件,日本在戰事不利時,曾下令若美軍攻台就把戰俘全部處死,原件現由美國國家檔案處保存。

當年戰俘及親友組成的「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每年十一月舉行追思,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外孫女艾瑪.蘇姆斯前年曾參訪園區,她表示「我們一定不能忘記,要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 英國籍前戰俘喬治去年回到金瓜石,回憶在礦坑時常衣不蔽體,每天採礦超過十六小時,生病也不能休息,許多同伴沒能活著離開,日軍便將遺體就地掩埋,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他始終無法忘懷。
【聯合報記者游明煌、許雅筑/連線報導】2015.6.21

新聞來源:
http://udn.com/news/story/8287/1006187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verMars&aid=2513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