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13 09:13:49瀏覽96|回應0|推薦0 | |
大醫院的病歷室如同大型圖書館,每天一早,醫護人員在其中進進出出,調出上萬份病歷,送往好幾百個診間。醫師看診、塗塗寫寫後,晚上再一本一本歸回病歷室架上。這是「電子病歷」出現之前,大型醫院每日的必要行程。 調閱紙本病歷 大醫院的大工程 「只要有看診就有病歷。」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許明暉說,根據醫療法,醫師看診皆需留下紀錄,且醫療院所需保留紙本至少7年。台灣一天平均約100多萬人進出診間,以台大醫院為例,一天來來去去的資料不下萬份,數量多到難以想像。 傳統作法是,民眾看病,醫師在紙上寫下就診紀錄後,歸檔收起來。下次民眾再來看病,就調出先前病歷。這在小診所並非難事,但對大型醫院來說,每日調出所有病人的紙本病歷卻是一大工程。 若需會診多科 醫師調閱有困擾 而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EMR),就是將病歷紙本的內容數位化,再加上醫師的電子簽章,儲存在資料庫,醫師看診時只需直接調出電子檔。 台大醫院發言人譚慶鼎說,在只有紙本病歷的年代,每位患者的病歷只有一本,就算病況複雜需會診多科,一位醫師正在看患者病歷,或患者去檢查室,病歷跟著去,其他科的醫師就沒辦法閱讀。 開藥更精準 病歷愈來愈好讀 有了電子病歷之後,不同診間的醫師經過授權,都能打開患者病歷閱讀,現在多數醫師用電腦打字,病歷可讀性提高,甚至連民眾都較有看懂的機會,同樣的病況也不需重複書寫,省了不少麻煩。 電子病歷也讓開藥更精準。譚慶鼎說,以前大家常說字醜的一定是醫師,寫個病歷龍飛鳳舞,有時要看懂還真不容易。醫師手寫病歷或處方通常簡要且潦草,有些藥 物名稱太相似,不小心還真的會搞錯。電子化後,問題解決大半,現在甚至可以記錄每次用藥的劑量,連紙本病歷褪色、資料模糊的問題也一併解決了。 ● 跨院電子病歷交換 調閱病歷 數小時縮成數分鐘 除了節省紙張、增加醫療效率,電子病歷之於民眾,還有更便利的功能,即「跨院電子病歷交換」。 許明暉解釋,一本病歷有多種格式,可能包含住院病歷、病程紀錄、護理紀錄、手術紀錄、病理報告等,通常一家醫院會使用數百張不同的病歷格式模組,醫院每實施一張,都需向當地衛生局報備。報備完成後,就能取得與全國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連線的資格,使得以交換。 還是紙本病歷的年代,要換醫院看診、調病歷,一點也不容易。民眾得先到原來看診的醫院或診所,調出自己的病歷後影印,再把影本帶到要轉的醫院看診,前後得花不少功夫。 但是跨院電子病歷交換,能讓調病歷所需時間從數小時縮成數分鐘。病患只要簽署同意書,就能授權醫師調動不同醫療院所可交換的病歷。 舉例來說,陳奶奶搬家前原在A醫院看病,但現在離B醫院更近,她可以直接去B醫院就診時,允許醫師調出她在A醫院的病歷,也可以決定醫師能否存取病歷,不需大老遠先去A醫院影印舊病歷。 如此一來,不只醫療院所省去調動的力氣和驚人的紙張浪費,民眾轉診也更加方便、就醫紀錄也將更加完整。許明暉說,甚至在不久的未來,民眾還有機會用App檢視自己的健康紀錄,「這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