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13 14:30:29瀏覽141|回應0|推薦0 | |
物聯網大聯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轉載自數位時代網站]
亞洲矽谷物聯網大聯盟的21個成員出爐,引起科技創業圈熱議,回顧亞洲・矽谷關於物聯網的計畫目標,物聯網大聯盟是國家覺得短期內該做的進攻型組織,需要有資源業者的急戰力!
因為同溫層的關係,今天台灣社群網路中,看到最多被討論的就是這則「亞洲矽谷物聯網大聯盟選秀,21家廠商出線!施振榮:虛擬夢幻國家隊成形中」。 許多人都會質疑,為何號稱是亞洲・矽谷其中一個關鍵主軸的物聯網,號稱要打國家隊,卻全都是疑似老面孔的組合呢? 我們這時應該先來回憶一下幾個月前,計畫簡報開始被大家拿出來討論或者檢討時,就遇到各界不斷的質疑,例如為何這計畫鎖定在桃園?然後怎麼又是園區的概念? 幾個月過去了,可以看到國家很有執行力的把當初的計畫努力推展,但回顧當時的諸多建議,除了不強調桃園只是執行中心放在國門第一站的概念以外,剩下的似乎就是原案的按表操課。 因為長期關注物聯網議題,當時筆者也針對幾點做了討論,也恰巧在亞洲・矽谷的啟動日當天很榮幸受邀帶了一個物聯網論壇,也就因此更貼近的觀察了一下。 幾個月前針對亞洲・矽谷計畫裡面的物聯網,也提了我們的看法: 計畫目標1:整合全國物聯網協會聯盟都已經到了談互聯網帶來效益的年代了,何必花精力在傳統的線下聯盟?該直接透過線上社群串連,建立鏈結不該只是國內,而是要連結國際直接交流、線上討論,若是用傳統的協會,到最後很容易淪為純社交、封閉式、沒有效益、空有其名的團體。要打國際戰,不需要取名一個亞洲或者國際物聯網聯盟,除了沒有代表性,也沒有實質的意義,扎實的作法早就是直接參與或者領導線上社群的風向玩真的。 建構物聯網大聯盟以及設立實驗場域,值得鼓勵,這次所帶來的誤會,恐怕是肇因於政府在設計這樣政策時,包裝多個目標,卻又沒能好好論述,做好有效公關的後果。 計畫目標2:串接產業研發能量,連結矽谷等創新聚落,搶進下一世代物聯網標準與商機。為什麼不是直接切入和參與 IEEE 標準,或者積極地在 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發言?串接全台的物聯網研發能量,還是供應鏈的想法,「亞洲・矽谷」作為物聯網計畫,在報告最前面都提到最重要的是場域和應用導向不是嗎?但計畫作法卻好像不是在此花功夫。如果要認真談研發,怎麼又不從真正的世界標準協會下手呢? 在亞洲・矽谷的規劃裡除了以物聯網為重心外,另外一個就是創新創業,在看似相關的組合下,若真的去拆分其中的策略,會發現這兩者本來就是不同面相的事情。 亞洲・矽谷需要的是公關!但是,現在被鄉民以及新創圈夥伴抱怨,這其實是政府的公關危機。 怎麼說呢?物聯網大聯盟是國家覺得短期內該做的進攻型組織,有積極攻城掠地的意義,需要的是急戰力,用最短的時間滲透市場(penetration),這有商業戰略上的意義,以此意義來說,創新是比較弱連結。 透過這些本來就有些成果或有資源的企業,能夠去打團體戰、打生態圈戰,光這件事情就確實有其價值,政府卻沒有好好論述脈絡,這不就是公關操作的問題嗎? 創新創業,本身就需要時間和資源,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討論的議題。政府本身或者亞洲・矽谷團隊在執行時沒有好的公關協助好好論述這些概念,何況執行團隊本來就是一個工作小組,讓各部會分下去執行所訂下來的策略,偏偏政府就不是一個企業作戰導向的組織,這是政府組織做這類事情天生就困難的點。 現在被熟悉社群網路的新創圈夥伴看到這樣的樣貌,政府自己的新聞稿又沒做好論述,就可惜了一個可能好的政策,然後自己又等於像放火燒自己後院一樣,吃力不討好。 回頭提一下提供實驗場域這件事,許多業者也都提到了,政府也想做,筆者曾提出一個觀點,若真的想結合「創新創業」+「物聯網」這兩頂帽子。 不妨試試看政府提供場域,企業提供資源,但卻由新創去實驗和驗證可能的新方法、新技術、新模式,透過有效的開放式創新手法,達到產官學+企業新創共創的好模式。 若最後只是因為企業有資源做實驗場域,那還真的很容易淪為企業的舞台而已。 亞洲・矽谷的執行團隊很認真,在交流過程中也看到幾位長官和前輩用心的樣貌,但若沒能好好善用公關,那就真的是標準「做到流汗,嫌到流涎!」(請台語發音) 文章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3503/whats-wrong-with-iot-national-team-league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