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07 11:18:00瀏覽144|回應0|推薦0 | |
辛翠玲:平台經濟,告別公司,解放職涯?──阿里巴巴的預言 [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Uber案的提醒 Uber案在台灣幾經折衝,最後交通部裁以鉅額罰款,Uber宣布自2月10日起暫時退出台灣市場。輿論對此亦十分關注:有強調趨勢發展者,認為政府此舉扼殺電子商務與新創產業在台灣發展的前景,並對法規僵化、既得利益的政治操作等現象感嘆不已。亦有強調公平正義者,主張早該對Uber開罰;認為Uber不啻是跨國公司霸權的化身,徒以共享經濟的美好口號,行逃稅、剝削之實,且擺高姿態,無視法治與本地社會特殊性、拒絕合作妥協。 新科技或制度,常常牽動經濟資源重分配與社會角色再定位。類似Uber這樣的平台經濟體即為一例。事實上,Uber案無疑是一記警鐘,提醒我們:在前述側重趨勢發展、或強調公平正義兩大類對立的思維之外,台灣可能需要從本質上思考經濟平台化的現象,揣摩未來生活方式與社會關係的可能,勾勒我們心目中偏好的願景,方能與新科技共存。但是未來是什麼?有哪些可能的樣貌呢? ▋阿里研究院的預言 幾乎在台灣熱議Uber案的同時,目前正積極引領國際跨境電商立法的阿里巴巴集團,也在今年年初發表了他們對於平台經濟體現象的預言與想像。不過,很可惜的是,阿里研究院邀請國際電商界主要意見領袖到場、於北京正式公布的這份報告,台灣媒體關注相當有限。 這份報告值得注意,原因有二。其一,2015年開始,馬雲即以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身份,在WTO為主的各種國際經貿場域,倡議WTO「升級版」:e-WTO。去年更進一步把跨境電子商務平台(eWTP)議題帶入杭州G20,並寫入該次會議宣言。阿里巴巴對於現階段的國際跨境電商立法方向,有著舉足輕重的主導角色。其二,無論認同其論點與否,該報告內容有相當多重要思考點,值得思辨。附帶一提,整份報告,以中文書寫,台灣讀者有閱讀之便。在此摘述其三個主要論點: 1.平台經濟體市值超越傳統跨國公司:若以2016年12月23日價格計算,當今全球十大平台經濟體市值(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Priceline.com、百度、Netfix),已超過十大傳統跨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埃克森美孚、強生、摩根大通、通用電氣、富國銀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寶潔、雀巢、沃爾瑪)。 2.平台經濟體+個人主導的時代:相對於平均年齡達129歲的十大傳統跨國公司,發展快速的十大平台經濟體,平均僅22歲,後勢可期,且會更進一步吸納實體經濟。該報告預估5年之內,將出現第一個交易額與市值皆超過1萬億美元的平台經濟體。其中,以阿里巴巴平台及其參與者所結合而成的「阿里巴巴+海量小微」,在20年內將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支持全球1,000萬家小企業、20億消費者與1億個就業機會。在平台經濟體時代,未來30年,80%的全球貿易將由小企業或個人主導。 3.新就業時代:平台經濟體改寫就業模式。過去的僱傭關係、朝九晚五8小時工作制將被自我僱用、靈活就業取代。阿里研究院大膽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有高達半數,也就是高達4億人的勞動力,透過網路平台媒合,自我僱用、自由就業。平台不僅打破8小時工作制,未來就業型態、職業別多元,每個人的特長都可以在市場上自由兌現,個體得以從公司解放。 ▋預言成真?──另一種可能性的思考與準備 阿里研究院這份報告認為,上述變化將在未來20年至30年間逐步出現、發展、完成。但一切是否真會如此?趨勢類預言,無法論證,但提醒我們,該對此可能性有所思考與準備。 綜觀阿里研究院報告,其核心理論認為運作原理、思維邏輯不同於傳統的平台經濟體,將挑戰以「公司」為基礎的經濟社會互動規則。 「公司」,是現代人類經濟社會,最主要的組織單元。近5個世紀以來「公司」組織模式主導了人類經濟大部分的資源配置。若說現代經濟本質上乃「公司經濟體」亦不為過。從財務、人力、製造、市場,乃至於發展管理等,多需透過一層層的公司組織網,方得有較佳的機會。固然也有不加入公司組織而成功的經濟個體戶,但多半伴隨著較高的風險與不確定性。而經濟生活方式又影響了社會關係。公司組織不僅主導並決定經濟活動的內容、機會與獲利,甚至決定了人的社會地位、社交機會、生活方式、乃至於影響個體的生命成就觀與價值觀。 雖然此刻沒有人確知,數位平台究竟是否真能跨過公司組織層,直接媒合、配置經濟活動,然而這的確有別於以往的公司經濟體運作。更重要的是,此報告的想像提醒我們,在公司組織弱化、平台經濟強化的新時代,各種生涯思考、行為模式與規範方式都需要再摸索:小至找工作、上下班、升遷、辦公室人際;大至政府勞資政策、勞動安全、退休制度、最低工資等概念,或許都將經歷翻天覆地的挑戰。議題重定義、政策優先順序改變;說句玩笑話,最近吵翻天的一例一休政策,在平台經濟自我雇用的時代,可能反而不是什麼大議題了。 阿里研究院對平台經濟體賦予「告別公司」,職涯解放、「自由人」等想像,勾勒出30年後美麗新世界的可能。在2017年閱讀這樣的想像,或許不失為美麗的參考,讓此刻對Uber案充滿「跨國霸權」想像的台灣,可以在單一個案之後,能有更多面向的議題思考與對話,學習更中肯的處理平台經濟時代可能帶來的挑戰。 關鍵字:
文章來源: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04/article/5354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