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大創新產業的基礎,工業互聯網將是未來工業的根基!
2016/11/22 18:39:01瀏覽214|回應0|推薦0

五大創新產業的基礎,工業互聯網將是未來工業的根基!

[轉載自大數聚網站新聞]

20140616.1 

首圖來源:199it

蔡英文總統在端午節與內閣成員小敘,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經濟部長李世光等報告五大創新研發計畫(綠能科技、物聯網、智慧機械、國防科技、生技醫藥)進度。隨後,閣揆林全下令五大創新研發計畫最短時間內起草完成,不能紙上談兵。但是,產業要快速發展,必須先建立基礎建設,基礎建設就像高速公路一樣,能穩健地推動未來不同的變化,而這項基礎建設,對台灣而言,我認為是工業互聯網。

目前商業互聯網的發展,多半重視產業價值鏈的下游,也就是行銷、銷售、服務端,但是卻忽略了在全球工業4.0或製造2025的趨勢下,連結「商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性。這點對台灣互聯網發展非常重要,目前「商業互聯網」在全球已經非常普遍,但並沒有有效地將製造與產品設計連接。台灣應該更看重大陸與世界所沒有的趨勢,就是商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

商業互聯網連接的是人(P2P)、而工業互聯網連接的是商品、設備與機器(M2M),這種新的趨勢,我稱之為隨經濟(Ubiquinomics),也就是未來互聯網的中心不再是平台,而是你所在的地方,就是網路的中心。具體而言,隨經濟中的工業互聯網包括了資料收集感知科技(Sensing technology),邏輯判斷的智能科技(Intelligence technology)、以及做即時反映的回應科技(Responding technology)。

舉例來說,綠能科技需要感知環境監測、物聯網產業需要感知器資料收集與網實整合、智能機器需要機台元件感測整合、國防工業需要精密感測IC、生技醫療需要生物感測IC,藉以收集數據,做出智能判斷,並回應做出管理行動。工業互聯網將是未來工業的基礎,林全的五大創新產業如果要做深做廣,必須要有強大的基礎建設,不要本末倒置,不然這種以專案為基礎的產業創新發展方案,會讓台灣的產業一直無法生根。

具體而言,感知科技讓產品成發號司令,過去,產品是被製造的,未來,產品的晶片能告訴設備,你要怎麼製造我。像是製造墨水,墨水的染料配方,不是由自動化電腦所決定的,而是由瓶子的智慧晶片所決定。紅綠燈的秒數也不是中央控制,而是隨著老人智慧手環的晶片,告訴紅綠燈說,我是老人,綠燈的秒數可以長一點。

工業互聯網的第二項建設是智能科技?因為人做決策太浪費時間了,智能化指大多的決策將是機器做的(DAMM,Decision Almost Made by Machines),這仰賴大數據與機器學習。過去,智能化是由中心化的伺服器所完成(稱工業3.0的自動化),未來,許多智能決策將由去中心化的設備所完成(稱工業4.0)。像是當偵測到火災,設備就能發動救災判斷與行動。這些智能判斷的邏輯,許多時候是靠分析大數據建立的。

工業互聯網必須要有回應科技。也就是當機器做了智能判斷之後,如何回饋系統,或稱之為智慧控制、製程優化、與機器人服務等。

我個人以為,這五大創新研發計畫或許今天看來是對的政策,但是明年或許又有新的想法。此外,還有Fintech、長照、智慧城市、無人車等無數的創新產業趨勢。基礎建設是一種永續發展的基礎,未來不管創新研發計畫如何變化,或是產業界有任何新的想法,皆可在此基礎下,繼續開放、整合與共贏。

文章來源:http://group.dailyview.tw/2016/06/27/%E4%BA%94%E5%A4%A7%E5%89%B5%E6%96%B0%E7%94%A2%E6%A5%AD%E7%9A%84%E5%9F%BA%E7%A4%8E%EF%BC%8C%E5%B7%A5%E6%A5%AD%E4%BA%92%E8%81%AF%E7%B6%B2%E5%B0%87%E6%98%AF%E6%9C%AA%E4%BE%86%E5%B7%A5%E6%A5%AD%E7%9A%84/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8263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