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平均壽命開始不斷延長,但生育率卻從70年代開始下降,許多已開發國家就開始察覺這種人口結構改變所潛在的危機。
當老人增加、但新生代卻不夠,一個國家的社福制度、醫療體系能否持續?企業面對即將突然空出的大量職缺,和伴隨而至的退休金支出,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和人力去彌補這份勞動力的大失血?而辛勤工作數十年的這群人,又是否已經準備好離開職場以後的生活?既然提振生育率的努力效果不振,勞動力可能不足以支撐一國世代的循環,這種憂慮讓世界各國開始重新檢視退休的時機。
像是在老年人口占高比例的法國,其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所(INSEE)2002年公布的一項調查中指出,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法國就業年齡人口將從2006~2008年起開始減少,屆時就業年齡人口的增長,可能唯有指望延長就業者的工作年限。
這個結論不只適用在法國,也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共通的趨勢。
另一方面,隨著醫療進步,「65歲」是否就真的就是該退休的年齡?不只是許多國家正在研議延後退休年齡,更多已屆退休年齡的人會大聲的說:「不!」美國老年研究院在1999年進行的健康與退休調查中,就已經有高達四分之三的屆退年齡工作者,表示希望能工作到傳統退休年齡之後。
在這雙重的趨勢下,許多國家開始嘗試鬆綁退休年齡,例如,智利政府進行一項實驗性的措施,讓退休年齡不再固定在65歲,而是每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決定理想的退休年齡。而在瑞典,工作者可以選擇提前或是延後退休,以法定的退休年齡67歲為基準,最多可提前4年,或是延後3年。
另外,在部分歐洲國家,「彈性退休」成為一個受到研議的可能選擇。做法是政府不將退休年齡訂在某一歲數,而是訂在60~70歲這個跨距之間,並提供退休生活經濟情況的詳實分析,由國民自行選擇可以確保生活品質的退休年齡。畢竟,每個人對老年的定義都不一樣,有些人迫不及待想退休,有些人則想永遠工作下去。
對企業而言,等待國家修正退休法規或許來不及趕上時代的需要,但「延緩退休年紀」這個基本精神,卻可以做為企業在制訂公司政策時思考的一環。(撰文/謝明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