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想落伍?快看這16個最新的數位學習趨勢
2015/06/23 12:31:09瀏覽134|回應0|推薦0

不想落伍?快看這16個最新的數位學習趨勢

[轉載自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 你知道每個月全球有上千萬人在MOOC(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上學習嗎?
  • 你知道台灣也已有十多萬中小學生利用「均一教育平台」進行補救教學,或是更進階的「翻轉課堂」教學嗎?
  • 當你認為手機與平板只是用來娛樂時,你知道每天有數千個學習App誕生,幫助各類的學習者,加強他們的學習體驗及效果嗎?
  • 你知道台大葉丙成老師帶領開發的PaGamO系統(用台語說「打遊戲學習」),勝過四十三個國家,四百多個團隊,獲得全球創新教學大獎,成為另一個台灣之光嗎?

 

學習不分老少,跨越地域,如果你還跟不上最新的數位學習趨勢,恐怕很快就要落伍了!

最近國外有人整理出16個學習趨勢(見以下清單),讓我們感到學習無所不在,也充滿驚奇。但是這些快速的應用發展也讓我們有點疑懼,不知道他們會如何改變教學現場,帶來多大的衝擊。

我從這裡羅列的趨勢中,歸納出四個特別重要的類別,他們之間也相互關聯且能並存,希望大家體會這些技術或模式帶來的影響,也能趕緊擁抱其帶來的價值。

1.不斷升級的社交媒體及網頁技術

2.個人化/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學習工具、管道、載體等)

3.社交化及智慧化的學習內容管理

4.通過多種裝置進行學習(BYOD/帶上自己的設備)

5.學習內容的設計適用於多種裝置(例如PC及行動裝置)

6.便捷地製作數位化的教材內容

7.更多互動式電子書

8.更多直播及轉播的網路研討會

9.可重複使用、自由搭配的開放式教育資源

10.MOOC(大量開放線上課程)

11.翻轉課堂

12.提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及掌握性(老師)

13.遊戲式學習

14.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應用

15.多種學習評量方式

16.依據大腦認知規律而設計的學習工具(旨在刺激大腦,最大化開發潛能)

一、(網路)教學模式的革新

MOOC的風潮已經有目共睹,它不僅在技術上發揮了網路的精準、隨選、互動、社群、以及數據分析等特性,也由於參與團體的豐富化(政府、教育機構、廠商、非盈利組織等),已經快速建立生態體系,有取代傳統教學形式、甚至學位制度的趨勢。

以台灣的中小學MOOC當作例子,一年前「誠致基金會」營運的「均一教育平台」,使用的學生大概只有一萬多人。但是當平台課程完成與課綱的串聯,且受到教育部的推薦之後,今年已快速發展到十多萬名學生使用,並且有超過500個班級的老師運用這個學習工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轉變課堂內的教學形式,特別是在補強弱勢同學的情形下頗有成效。

網路不只在個人學習上有效果,很多新的價值將從「串聯」相關社群活動以及網路訊息而產生。「語義化部落格機制」(Semantic Weblogs)過去還只是學術單位研究的領域,近年來已經有一些實用的學習平台出現。

這個學習型社群平台能把作者本身、文章內容、寫作背景、以及社群反應等所有相關訊息,有系統地擷取,不僅可提供數據分析的基礎(例如對學生參與討論的數量和品質打分數),更可能進一步提供學習者聰明的輔導建議(例如更精準的語義搜尋)。

Photo Credit:  Tess Watson @ Flickr CC BY 2.0

Photo Credit: Tess Watson @ Flickr CC BY 2.0

二、 更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翻轉課堂」的核心精神就在打破單向的、權威式的、以老師教授為主的課堂模式,而讓更多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並從群體互動中產生更高,且更深度的學習效果。老師運用網路教材,以及即時互動工具(例如搭配回饋系統的平板電腦),能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時,更精準地掌握學生(群體及個別)的學習狀況,做適當的教學調整及補強。

當每個學生開始運用多元的學習媒介時,我們就更需要一個有效整合學習工具、學習網路、以及學習記錄的系統環境。想像一下,我們從小到大所上的課、參加的比賽結果、所看過的讀書心得、以及與同學討論的過程等等,若能持續累積成一個有系統的學習資料庫(或我們成為學習履歷),再搭配聰明的搜尋及分析服務(包括與其他人的比較分析),我們是不是能經常檢視自己的學習歷程,萃取更多學習的智慧,以及發展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更進階的理論與技術,可以實現更為「定製化」的學習設計。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展的「大腦目標教學」模式,就是依據大腦的認知規律而設計的教學模式,從六個階段的教學步驟(情緒環境、實體環境、學習設計、教學精熟、延伸應用、以及成效評估),來刺激學生大腦相應的位置,以開發學生最大的潛能。

台灣師範大學宋曜廷教授團隊多年研究,也開發出多個獨步國際,針對不同科目有大量分析基礎的學習評量及輔助系統。舉例來說,他們的系統能迅速評斷一個國小學生的閱讀理解程度,以及其中需要加強的部分,然後再推薦每個學生最適合研讀的學習教材,精準度有八成以上。這樣的工具,能幫助每一個學生有效建立個別化的學習模式,以發揮她最大的潛能。

三、更為進化的教學/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的媒介,從紙本進化到電子格式,從書本進化到各種多媒體,學習的內容及形式不斷創新產生,都是為了創造更有效的學習體驗以及學習效果。

前面提到台灣大學開發的遊戲式學習系統「PaGamO」,就是利用時下流行的線上遊戲模式,從角色互動、佔地攻略、到寶物獎金,將學習的主導權交到學生手上,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樂此不疲的學習下,同時產生超越期待的學習成效。而且「PaGamO」的設計能結合不同種類的內容(以問答為主),因此也適用在不同年紀的學習,甚至在企業組織的培訓上,應用很廣泛。

而基於「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發展的學習教材,近年來更在多個領域大放異彩。國家地理雜誌之前在英國拍的3D模擬場景,能將史前恐龍、太空漫遊、海中生物、或非洲猛獸等帶進商場,跟人們進行互動,把學習的場域及體驗無限延伸。

國外有個工具叫Zooburst,能讓老師及學生快速製作「彈出式電子書」,可直接在電腦螢幕上顯現3D效果,連小學生都可以簡單上手,馳騁創意。新竹的芎林國小也利用AR技術進行自然科的生態教學,模擬觀察蝴蝶的一生,以及認識更多種類的蝴蝶。

另外,具社群概念的平台更為普及,也伴隨更多使用者產生的內容(UGC)可當作教學教材,聰明的內容管理機制(例如 Social Curation Tools)也因應而生。在國外,許多學生利用網路剪貼平台(例如PinterestStorify)來寫作業或編數位故事。經過混合再製的網路內容,本身也能再被(快速/大量)分享及利用,這就是Web 3.0之後網路世界的無窮盡風貌。

四、 隨時隨地的學習

最後,智慧型行動裝置帶來的衝擊我就不多說,到處都是低頭族。行動性高的工具,搭配總是連線狀態(Always Connected/On)的雲端服務,我們已經越來越能實現無所不在,且跨越裝置,無縫式的學習。

有關行動學習,我之前的文章已提到不少,歡迎大家再去參考。

終身學習的能力越來越重要,我們關注的元素也不只在內容。在學習工具的使用,以及學習形式的選擇上,也會更多元、更方便、以及更有趣。掌握了這些學習趨勢,我們還能說學習都是枯燥無味的嗎?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文章來源: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25557/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2486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