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數據:教育篇》:數位學習軌跡翻轉教育,實現一人學校時代
2014/12/24 15:05:43瀏覽551|回應0|推薦0

《大數據:教育篇》:數位學習軌跡翻轉教育,實現一人學校時代

[轉載自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Readmoo  發表日期: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考試時不會的題目再重考第二次還是會答錯?同樣的課本、老師講得一樣的內容,為什麼自己還是會錯在同一個地方?怎麼樣幫助學生真正能有效學習,教育界一直在尋找適合的方式。但你知道大數據也能幫助學習更有效,甚至塑造一人學校的新模式嗎?

一人學校與大數據

美國紐約在2009年就有幾間學校開辦「一人學校」(School of one),將一套數學課程透過電腦演算方式,每天派送不同的「播放清單」給每一位學生,其實就是根據每一位學生不同的學習程度與需求,給予不同的題目來練習。線上課程Coursera創辦人吳恩達(Andrew Ng)也透過巨量資料分析的方式,讓原本有幾千名學生同時都答錯的題目,經過電腦演算分析,再主動給予相關主題的論壇貼文後,提高了六成學生下次面對同樣題目時的答對率。

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到底怎麼幫助學生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大數據專家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和庫基耶(Kenneth Cukier)就在《大數據:教育篇》這本書裡提到,巨量資料其實是幫助適性學習,打造個人化的學習方式,這才是符合提昇學習效果的三大核心:回餽、個人化、可能性預測。

作者認為,大數據將為學習帶來的三大改變是:「第一、能蒐集到過去無法蒐集或成本過高的資料;第二、我們能夠將學習個人化,針對自己而不是群體的需求來做調整;第三、我們能夠用可能性的預測,調整出最好的學習內容,學習時機與學習方式。」

大數據帶來個人化的基礎

教育本來就是很個人化的事情,但是在傳統教育裡的大量規格化,其實並不符合每個人學習的歷程。但是以往在教室裡,因為是群體上課,很難針對單一個人「客製」課程,隨著「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可汗學院、Duolingo語文學習等,這類新教學網站平台的出現,不但能針對個人量身打造專屬的教材和教學步調,更可以收集個人在平台上的數位學習軌跡,針對這些學習軌跡就可以進行學習分析,找出最佳的教學方法。

麥爾荀伯格和庫基耶在這本書裡,用五大章節來說明大數據如何翻轉現代教育,其中線上課程就是鬆綁教育資源最佳的例子。例如: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學習方式就是一種推翻教室的概念,它讓學生在家觀看教學影片、到教室不是為了上課而是做解題作業。這種顛覆教學現場的學習模式,與過去慣用只有一種途徑的教學方式非常不同。

科技與教室更聰明的整合

但是,從此教室就消失了嗎?教室並不會消失。作者認為,線上課程並無法取代教室裡的教學活動,「用聰明的方式運用科技,並不會取代教師,只是重新配置教師的人力。」線上課程是來輔助教室的正規教學活動,而不是取代。

那麼如何輔助呢?以可汗學院為例,過去在教學現場無法針對個人學習進行詳細的記錄與保存,但可汗學院的線上系統可以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況、犯錯情形、重覆看了哪些教材、停留時間多久、甚至是按照順序上課?亦或是跳著上課?這些數位學習軌跡將累積成為巨量資料,經過演算分析再回饋到教材,真正打造出屬於個人化的學習經驗。可汗學院所用的方式恰巧點出了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教育變革,大家對於教育的思維應要改變,「把學校、課堂、教科書和課程,都視為平臺,用來蒐集、分析資料、再將資料導回,並改善教學。」

當然,作者也在書中點出線上學習記錄個人學習歷程的數位軌跡與隱私權的問題,形成另一種新型態的數位種姓制度?這些「數位印記」到底是幫助?還是隱憂?作者也在文中提到立法與管控運用的措施。

無論是教學現場、亦或是線上學習,作者透過大數據如何改善學習效果為應用領域,並點出在各種不同領域上,數位資料的保存、演算、分析的重要性,重點不在於資料,而是透過分析資料,能更深入了解周遭的世界與人類的行為,才有辦法提供更符合期待與需求的服務。

(作者Jasmine,曾擔任科技媒體記者,現為Readmoo特約作者。)
《大數據:教育篇》

 


 

 

文章來源: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4725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1980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