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創意優先?數據優先?
2017/04/10 11:01:33瀏覽499|回應1|推薦0

創意優先?數據優先?

[轉載哈佛商業評論網站]採訪整理 ■ 李郁怡 採訪整理 ■ 李郁怡 , 劉鴻徵 劉鴻徵

在社群媒體臉書上,放上一篇貼文,就能贏得百萬點讚、回應與分享。台灣最大的超市通路業者全聯福利中心和奧美廣告,去年中元節前後,一系列連結廣告創意與社群經營手法,獲得超乎預期的回響,成了萬千企業自媒體操盤手的羨慕對象,也是少數在地數位行銷成功實務案例。

到底,企業在經營社群媒體時,習慣性地追逐「按讚、分享與點擊」數量有沒有意義?而社群經營累積的能量,又如何才能與實體通路的銷售連結?全聯福利中心行銷部協理劉鴻徵分享他的想法:

2016年農曆7月的中元節,台灣人俗稱的「鬼節」,有一系列的廣告影片在社群媒體臉書快速擴散。螢幕上,品牌代言人「全聯先生」轉頭望往空無一人,卻正在搖盪的鞦韆,然後說:「我看見一個小男孩跟媽媽在盪鞦韆,你看到了嗎?」

沒多久,影片下方出現各種討論:「這支影片到底看得到還是看不到(鬼)?」話題熱度快速增溫,影片被快速分享到更多數位通路與平台。然後,許多網友發現,如果要跟全聯先生一樣在影片看到媽媽和小男孩,得在鍵盤上輸入「R.I.P.」(rest in peace,意即願祈安息),互動式行銷讓話題更被引爆。

而這系列的廣告文案主軸以「存好心、備好料」,將普度民間習俗幫助弱者的精神,與偏好幽默和良善的人性,與全聯品牌形象連結。全聯與奧美廣告從事後的數據分析發現,網友對於這一系列的影音感受是「既恐怖又溫馨」。

廣告創意與社群經營合一,效果超乎意料

這支影片是一系列由全聯福利中心和奧美廣告合作,結合社群媒體與品牌影音廣告的第一個案例;雙方之前儘管有長達十年的合作,奧美廣告負責全聯的品牌形象廣告,但雙方不曾將廣告創意與社群媒體經營合而為一。

在2016年中元節的這檔以社群媒體為主要媒介的行銷活動之後,全聯的年輕消費族群成長較前一年同期增加16%,較一般會員成長多了9%;而通路業績則隨著展店與新品項增加,2016年營收超過新台幣一千億,較前一年成長近兩成。

取得初步成功之後,全聯社群媒體能量在網路上更為強勁。

像是同年10月,全聯臉書官網貼上像小朋友塗鴉的一碗泡麵圖,搭上「小編忙到沒時間做圖」,文案暗藏上班族的無奈與自嘲,引發各通路媒體小編去「朝聖」回文;「火鍋天王」以文青風帶動主力生鮮產品、今年情人節全聯小編請大家「過忍節」,調侃情人節一到,許多人的無奈與自嘲。幾乎這近一年來,每當全聯的臉書一有新的創意貼文出現,就能夠得到百萬點讚與回應;而全聯小編更成為具有萬千粉絲的「網紅」,掌握了自媒體營造議題的領導地位。

然而,如果仔細去檢視數據,即使是在2016年中元節之後,與其他超商和量販通路相比,全聯的粉絲與會員數量都並沒有超越兩大超商通路7-ELEVEN與全家,這兩家業者的粉絲數量超過它五十到一百萬之間;然而,全聯在社群經營上獨特之處在於:即使粉絲不是最高,發文數量也不是最多,但它可以將品牌主導的議題,擴散到原有的社群之外,並且造成媒體報導,推升品牌知名度。

而將廣告創意與社群經營合而為一,能取得這樣的效果,最初就連全聯也感到意外。「這件事對我來說,也是很好的學習。」全聯福利中心行銷部協理劉鴻徵表示。

社群經營的數字迷思

在2016年第一季之前,全聯是將品牌廣告和社群經營分開來看,也各自委託不同業者經營。主要的理由在於業界「廣告商擅長創意,但裡面的人往往不懂數位通路;但懂得數位行銷的人,又往往不懂廣告創意。」劉鴻徵解釋。

而在管理數位行銷時,劉鴻徵不諱言,自己也曾陷入數據迷思。「當時,我主要是以CPC(cost per click;每千次點擊成本)、CPA(cost of per action每次有效行動定價)、CPM(cost of mille;每千次瀏灠成本)這些指標衡量結果的。」他表示。

這些指標,也是廣告主最常用來判斷廣告投放效益的指標,廣告數位代理商與通路也以此與廣告主議價。然而,這些指標經常被誤用,反而讓許多通路與品牌的社群經營陷入困境。

最常見的就是,許多品牌的官網或社群媒體粉絲專頁,由於沒有足夠吸引人的內容來吸引消費者聚集,各品牌就以按讚或轉發就贈獎的線上活動,或是以外包小編增加貼文頻率,或是購買粉絲等方式,讓帳面數字漂亮。這一來,儘管短期企業網頁會員或是粉絲數量可以衝高,但是卻無法形成真正的線上社群,自然,這些點讚與流量也無法轉為品牌好感度,更不用說,轉換為真正的消費購買行為。

關鍵在於,企業普遍對線上社群有「轉換率迷思」。劉鴻徵表示,企業之所以希望社群經營時,得到粉絲數愈多愈好,關鍵在於人們相信粉絲轉換率會是一致的。舉例來說,假設粉絲轉為會員或線上消費的轉換率都是3%,投入相同的資源,得到一百萬粉絲和有兩百萬粉絲,成果差距會是一倍。

然而,這些數字真的讓品牌經營得到效果了嗎?消費者因此對品牌好感增加,甚至願意以實際購買行為來支持品牌嗎?不一定。

劉鴻徵在2014年3月離開服務了25年的超商龍頭7-ELEVEN集團,進入全聯掌舵行銷。進入全聯之後,他開始反思,「這些(管理線上行銷的)數據和指標到底有沒有意義?」

實驗心態,玩出新模式

恰好,在2016年第1季,台灣奧美廣告創意總監龔大中向他提議,試著將廣告創意與社群經營合而為一,試著讓「內容」成為經營社群、驅動消費偏好的動力。劉鴻徵決定「以一筆小預算做個實驗試一試!」

奧美廣告曾經在許多不同的場合與媒體上,分享如何將廣告創意與社群經營合而為一的運作模式:首先,負責廣告創意的小組(brand team)與廣告客戶全聯充分溝通商業課題、傳播策略,例如,全聯品牌形象定調在「老實台灣人」,也確定,由於全聯的目標族群之中,年輕人的原占比僅有9%,距離理想的市場組合顯得太低,因此線上活動必須能增加年輕消費者的認同。

接著,協同奧美在內部成立的跨部門專案小組Content Table創意團隊執行計畫。所謂的Content Table,顧名思義,是一個能產出創意內容的桌子,它打破廣告公司傳統部門界線,將行銷策略、廣告創意、業務與製片等不同專長的人結合在一起;接到任務後,小組成員就會馬上進行創意發想,並擬定策略與實行計畫。舉例來說,全聯在2016年中元節行銷活動,就是由Content Table的成員負責社群行銷。

而影響最終社群經營成敗的關鍵,在於如何讓企業的「品牌人格」(brand personality),以統一形象在消費者面前出現,以及在成功創造議題之後,如何維持粉絲互動的熱度。

這兩點,都需要廣告主與廣告代理商之間的合作。舉例來說,奧美接手粉絲頁後,有一群小編負責不同的任務、回覆不同的網友留言,但在社群媒體上的貼文只負責創意發動,日常的貼文,例如價格、產品、促銷活動、官方樣板等訊息,由全聯執行,也由全聯來與客戶互動。但不管是由誰來回應網友,都必須讓網友認為,品牌呈現了統一的形象。而要做到這點,比起創意,品牌專業原則和執行紀律更形重要。

全聯作為廣告主,如何衡量這套將廣告創意與社群行銷結合的專案成效?劉鴻徵認為,最重要的,是外溢的媒體效果。「你算算看,一篇在社群媒體上的貼文,能有超過百萬的點擊與回應,如果傳統的媒體上投放廣告,要花多少預算才能同樣讓百萬以上觀眾看到?」

數據管理可以再進化

不過,劉鴻徵也誠實表示,儘管在社群行銷上取得進展,但全聯的數位行銷仍存在「斷鏈」。由於經營社群行銷最重要的策略目的,是要將線上社群轉為在通路上實際的購買行為,但在全聯近期內無意發展電子商務的情況下,他的下一步計畫,是將實體通路高達數百萬的會員,透過手機App等行動介面設計,提供電子導購功能,將線上與線下的活動串接起來,讓品牌整體行銷取得進展。
文章來源: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6910.html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100249319

 回應文章

了解SEO很重要
2024/06/15 22:23
銳眼行銷Relysem,大多數的人都了解SEO很重要,你知道,大家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