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傳統戲曲──福建傳統劇種──以歷史戰袍武戲見長的[四平戲]
2020/07/29 12:47:11瀏覽653|回應0|推薦10

中華傳統戲曲──福建傳統劇種──以歷史戰袍武戲見長的[四平戲]

 

 

四平戲又名四評戲、四坪戲、四棚戲、四蓬戲,在福建有「說平戲」、「素平戲」、「庶民戲」和「賜民戲」之稱。

四平戲一說源自江西, 一說源自福建之屏南、寧德等縣, 後流傳於江西、福建、廣東等地。

源頭可能為明代弋陽腔系統的地方戲。

清中葉以後,四年戲在屏南進入鼎盛時期。民國以後,四平戲活動範圍縮小。

四平戲唱白保持用“土官話”,“一人唱,眾人和”的高腔傳統。

曲詞通俗,行腔自由,本嗓為主,本假交替,帶有宋元雜劇表演體例。

2006520日,四平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11月,四平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保護單位名單。

 

 

四平戲為弋陽腔系統的戲劇,清中葉以後,傳入廣東潮州的四平戲陸續吸收了海豐、陸豐正字戲、亂彈戲等劇種的身段與唱腔,以及皮黃曲調,逐漸發展而成,表演變得更豐富緊湊。並流行在福建南部(閩南)、福建西部(閩西)、福建東部(閩東)和廣東潮汕地區。臺灣的四平戲曲可能是從廣東潮州或福建漳州的平和、詔安等地傳入。

四平戲以武戲見長,多演歷史戰袍戲。和以文戲見長的亂彈戲相較之下,遂有『四平出臺活跳跳,亂彈出臺死翹翹』的戲諺產生。

 

 

 

[唱腔結構]

四平戲的結構形式屬曲牌體,常用曲牌有【山坡羊】、【一江風】、【駐雲飛】、【泣顏回】、【鎖南枝】等數十支,根據劇情內容與人物角色聯綴演唱,其旋律高亢激越,簡樸流暢,間以滾唱、滾白、曲詞通俗,行腔自由,發聲以本嗓為主,真假嗓交替,一唱眾和,幫腔突出,尾聲多翻高八度。

 

屏南的四平戲音樂,保存較多的四平腔與青陽腔成份,而流行於閩南平和與閩北政和一帶的四平戲,在清末以後均受到亂彈聲腔的影響,唱腔加入皮黃曲調。

民歌小曲部分,抒情優美,朗朗上口,富有民間鄉土氣息,善於表達人物感情與歡樂場面,如《劉智遠白兔記》裡的【撒帳歌】、《劉錫沉香破洞》裡的【破洞歌】、《崔君瑞江天暮雪》裡的【請神歌】等,為其它劇種所罕見。

唱腔以五聲音階為主,調式有徵、角、商、羽四種,以商調式為主,板式以一眼板為主,穿插散板。

 

[樂隊樂器]

以鑼、鼓、吹為主。鼓有小堂鼓、清鼓、鼓板;鑼有大鑼、小鑼、小鈸;吹有大小嗩呐,不用管弦樂器,後臺共5人,除伴奏外,兼為前臺演員幫腔。

清末以後,因吸收昆劇與皮黃個別劇碼,增加了笛子、二胡等樂器。

 

[角色行當]

從明末到清中葉,四平戲的行當角色,一直保持生、旦、淨、末、醜、貼、外7個。據老藝人說,清朝中葉後發展成9個,增加夫、禮二角;“夫”即老旦,“禮”即副生,這種班底體制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

戲班人員最多時只有26個,除演員9個角色外,後臺5人、挑箱6人。如果角色不夠,往往一人兼扮幾個角色,經常生旦下場後改扮龍套上場。

不同角色地位待遇也不同,正生、正旦、大花屬一等;小生、小旦、二花屬二等;老生、老旦、三花屬三等。

 

[身段科介]

四平戲的表演藝術既古樸粗獷,又優美自然,雅俗共賞,富有生活氣息與民間色彩。開頭,生出場必自報家門,舉止文雅端莊,旦角注重靜淑纖弱,淨角要求粗獷誇張,丑角則引逗滑稽。

每個行當的表演都有一套嚴格的規範:小生“指如蛇爪,出手平胸,舉手到眉”;小旦“出手平乳,向下到肚臍”;大花“手似虎爪,出手平耳,以三步為一節,大步踩大鑼,上步踩小鑼。”;老生“手似龍爪,出手平肩,步大腳下輕”;老旦“手如環指,扣指如杯”;小丑“出手平乳,一伸即縮”等。

尤其是淨與醜的科介與念白,隨劇情發展而插科打諢,甚至游離腳本臺詞而臨場發揮,以增添滑稽與民俗色彩。

 

[代表劇碼]

四平戲傳統劇碼十分豐富,常演的有《趕白兔》、《劉錫》、《反五關》、《崔君瑞》、《中三元》、《白鸚哥》、《孟宗哭竹》、《虹橋渡》、《王十朋》、《李彥貴》、《施三德》、《劉沉香破洞》、《秦世美》、《琥珀嶺》、《紅娘請宴》、《鐵鏡記》、《南華山》、《烏鴉記》《呂蒙正衣錦還鄉》、《蘇秦六國封相》、《蔡伯喈不認前妻》、《劉文龍菱花鏡》、《出獵回獵》、《磨房會》和《借靴》等80多本。

值得一提的是,四平戲完整地保留了《荊釵記》、《劉知遠》、《拜月記》、《殺狗記》及《琵琶記》等五大宋元南戲的代表劇碼。

 

[分佈地區]

四平戲流行於閩北政和、建甌,日東的蕉城、屏南、壽甯、福安、古田、福州,以乏閩南的漳浦、長泰等地區。

 

至於臺灣的四平戲曲, 原本流行桃園、新竹和苗栗一帶的客家地區,可分「新四平」(改良四平)與「老四平」兩種,一般都將四平戲歸納為「客家北管亂彈戲」,「老四平」又稱為「大鑼鼓點」、「四平本戲」。

「老四平」最遲在1930年代以前已完全為「改良四平」所取代,目前臺灣中北部客家地區的「老四平戲」已絕跡。四平在日據時期以前曾流行於臺北地區,中南部地區亦有分佈。

宜蘭的「宜蘭英歌劇團」原本是演四平戲的職業劇團,但在團主吳貴英藝師於辭世後,已改演歌仔戲為主,臺灣純粹的四平戲班已成絕響。一些客家戲戲班尚能偶然搬演四平戲。

 

 

 

四平戯『楊六郎斬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56P7_qh4r4

 

传统戏剧辑录:消逝的风华——台湾四平戏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032242/

 

【台湾四平戏】古礼达82高龄的武戏 鸳鸯楼选段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15411p7hm

 

杨源庙会(四平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J411N7FD?from=search&seid=16865756942796696518

 

福建政和四平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x411d7uo?from=search&seid=16865756942796696518

 

 

參考/引用資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9B%E5%B9%B3%E6%88%8F#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5%B9%B3%E6%88%B2

 

http://163.28.10.78/content/primary/music/tn_dg/localmusic/tube/north/n7.htm

 

https://kknews.cc/zh-tw/travel/8gnrkl4.html

 

https://kknews.cc/culture/mrp2vrz.html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rientExpress&aid=14157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