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21 09:26:43瀏覽1842|回應2|推薦70 | |
日期 : 2017.02.17 阿塔圖克機場→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托普卡匹皇宮(土耳其紫禁城)博物館→番紅花城→希德爾利克山丘→CESMELI KONAK民宿 ↑ 議政塔與幸福之門 (中間這棵為百年大樹) ↑↓ 幸福之門 幸福之門又稱吉兆之門是第三庭院(內廷)的入口,區隔外朝。第三庭院主要是宮中的私人領域及居所。幸福之門的圓頂由大理石柱子支撐著,標誌著蘇丹在宮內。任何人在沒有蘇丹的准許下不得擅進,即使是大維奇爾也只可在特別日子及特殊情況下才可得到授權進入。(本文棕色字資料皆取自維基百科) ↑ 幸福之門可能是十五世紀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時期建造,在1774年穆斯塔法三世及馬哈茂德二世統治時修建成洛可可風格,後來又在入口及蘇丹字押的上方寫上古蘭詩文。 部份天花板上色及貼上金箔,天花中央懸掛著金球。牆身則以巴洛克建築風格為主,並畫上風景縮畫。 ↑↓ 在宗教、慶典節日及新官上任向蘇丹宣誓效忠時,蘇丹會坐在幸福之門前方。蘇丹的葬禮也會在幸福之門前舉行。 ↑ 幸福之門前面有一塊小石,出征前大維奇爾及軍官在此舉行宗教儀式並展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旗幟,然後帶上該旗幟出征。 ↑ 幸福之門背面(前為第二庭院) ↑ 覲見廳 (前面站著的是我們的領隊與導遊) 覲見廳,又稱為覲見殿或請願廳,位於幸福之門後方,遮擋著第三庭院。這方形的建築物具土耳其特色,由二十二支圓柱組成的柱廊環繞在外,支撐著有懸簷的大屋頂。內裡有一圓頂狀的房間,還有兩個相接、較細小的房間。為了對比在第二庭院的議政廳,覲見廳則稱為「內議事堂」 ↑ 蘇萊曼一世在近門處加建了一個小水泉,不但用於清洗,其水聲能阻止其他人聽到秘密會議的談話。波斯的詩詞提到蘇丹是「寬大、正義及仁善的泉源」,故水泉又可象徵蘇丹。 ↑ 土耳其的圍牆造型都很美 覲見廳的天花漆上青藍色,以金色的星辰點綴,牆身的磚塊都是藍、白或青色的,並且配有珍貴的地毯及枕頭,這可令到訪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不忘對蘇丹的權力感到敬畏。1723年,艾哈邁德三世修建覲見廳,1856年遭到大火破壞,及後重建至今日的面貌。 ↑ 現在覲見廳內的御座上有華蓋,是穆罕默德三世下令制製造的。御座上的瓷漆天花鑲上一些葉形珠寶,並有象徵權力的搏鬥巨龍和傳說中的鳥類西牟鳥。御座面料由多塊提花錦緞合成,並鑲有紅寶石、綠寶石及珍珠。 ↑ 覲見廳後方 ↑ 第三庭院 ↑↓ 帝國寶物與征服者亭樓及其拱廊日是穆罕默德二世在位時建造的其中一個亭樓,也是宮裡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建於1460年左右,即動工興建托普卡匹皇宮的時候。征服者之亭用作儲存工藝作品,也收藏帝國寶物。 ↑↓ 展示廳與走廊 ↑ 征服者亭樓往右邊小路走即可欣賞最佳視野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馬爾馬拉海風光。 ↑ 陽台清真寺(右)在馬哈茂德二世治下建造,具拿玻崙風格。陽台清真寺在十九世紀讓一支軍隊使用。持劍者宮殿過去在陽台清真寺的地點上。清真寺門口上的刻文指出,在1858年,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對陽台清真寺進行修復。 ↑↓ 大亭樓旁現有一家相當受歡迎及高檔的餐廳。許多名人,如英國的伊麗莎白二世、美國第一夫人積琪蓮·甘迺迪、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美國拳擊手穆罕默德·阿里等都光顧過這家餐廳。餐廳的陽台可觀賞博斯普魯斯海峽全景及對岸的亞洲。許多遊客來到這裡拍攝海景及伊斯坦堡。 ↑↓ 餐廳外觀 ↑ 博斯普魯斯海峽 (可見皇宮圍牆) ↑↓ 馬爾馬拉海 ↑ 方形的太傅之塔(右),即太醫堂及宮廷藥庫,建於十五世紀,大概是在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時期建造。這是第四庭院裡最古老的建築物。穆罕默德二世將它建造成監視塔,塔上有少數窗戶,外牆有兩米厚。宮廷的首席太醫在頂層有一個私室,下層用於存放藥物。 ↑↓ 第四庭院 ↑↓葉里溫亭樓用於宗教靜修,埃里亭樓較為細小,有一個圓屋頂及三個後殿。其中一道牆上置有一道門及一個壁爐,以大理石構成,對著柱廊,其他牆壁都鋪上廉價的藍白色伊茲尼磚塊。 ↑ 左: 巴格達亭樓 右: 開齋亭 ↑↓ 巴格達亭樓是為了紀念穆拉德四世的巴格達戰役而建。 巴格達亭樓與葉里溫亭樓相當相似,玄關處有三道門,外表以大理石、斑岩、蛇紋石構成。鑲嵌大理石的柱廊具開羅馬穆魯克風格,其內部是鄂圖曼廳堂的模範,具有入牆式的架子及櫃子,以十六世紀的綠、黃、紅磚塊裝飾。牆身的藍白色磚塊複制自割禮廳的磚塊。櫃子及窗格以珍珠母及龜殼裝飾。巴格達亭樓是傳統宮廷的建築樣式。 ↑ ↓ 開齋亭 ↑ 遠眺金角灣 ↑↓ 開齋亭可以觀賞金角灣。其鍍金屋頂有角、呈盔狀,是首個結合中國及印度特色的鄂圖曼建築。據聞,蘇丹會習慣性地在齋戒月賴買丹月的日落後在亭下開齋。一些文獻則指這個地方是「月光照耀之地」。一些特別的恩賜,如向群臣發散金幣也會在這裡進行。易卜拉欣一世時,開齋亭已具現貌。 ↑ 開齋亭後方 ↑↓ 走回第三庭院 ↑ 具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內廷圖書館,稱為阿何麥特三世圖書館,又稱穆罕默德三世圖書館,在覲見大殿的正後方、第三庭院的中間。皇室建築師密瑪爾·貝希爾·阿加在1719年奉蘇丹艾哈邁德三世之命,在當時池亭的基礎下興建內廷圖書館。 我在托普卡匹皇宮博物館內隨處亂逛後,終於在集合時間前回到導遊原先約定的集合地點(崇敬門安檢門旁),而很多團員也早已等在原處,導遊快速的點了一下組數,要帶去用午餐了,點到了第6組時,只有我到,但剛下飛機至今也沒認識誰,除非這次一起玩的同伴或在飛機上坐在一起剛認識的團員,於是,導遊開始點名....少了3個人。 大家七嘴八舌了起來,怎麼不準時 ? 是不是走丟了? 你(問我)記不記得她們長怎樣?....我真是無言以對,她們雖跟我同組但剛進來才臨時編的組,又當時大家一哄而散,哪會記得她們長怎樣 ? 什麼名字我也不知道啊 ? 而導遊與領隊也不知如何找起,整個宮內有室內有室外,而且我相信他們也不知那三位團員長怎樣,要如何找起 ? 於是大家只能乾等...,等久了,有人開罵了,而我卻遭受池魚之殃,說要我以後看緊她們、盯她們準時,出來玩怎麼可以這麼不準時 ?...之類的抱怨接踵而來。 我只能心裡OS : 拜託她們三個是朋友(所以一起行動),年紀又比我大很多(編組時大約瞄過),我要怎麼管人家啦~ 而且長怎樣我根本不知道哩。 一個小時後,終於見三人出現了,她們還不知大家已經發火了...,一問之下,原來她們下飛機後沒對時(導遊也忘了要大家對時),以為手機自動調的時間是準的,所以她們逛完以為還有很多時間,便坐在議政廳前的椅子聊天哩~(這一小時給我去逛逛後宮不知有多好?害我被唸了一個小時) 去有時差的國家,我如看到時鐘大都會對一下時間,怕搞(算)錯時間,但也沒遇過土耳其這樣弔詭的,手機自動調時真的就是慢一個小時(在土耳其都這樣,所以用手機在設鬧鐘時都怕算錯),或許是土耳其位於歐亞交界,手機定位為歐洲時區了吧 ? 或是土耳其本來有時光節約時間,但好像取消了(新聞節目曾報導過),手機沒跟上更新 ? 所以千萬記得,如果可以還是帶個手錶比較安心,不要太相信科技了喔~ 因為她們遲到了一個小時,當我們趕到410公里外的番紅花城時,也就只能上希德爾立克山丘(已算不錯了),匆匆一撇登錄為世界遺產的番紅花古城美景而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