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0203不可能的單字、《強殖裝甲》到《當哈利碰上莎莉》
2007/02/03 23:10:27瀏覽577|回應0|推薦1

那天,認識了一個叫「阿卡單米克」的英文單字,看到這個字的人我相信這輩子一定用不到第二次,這字的意思是「學術的a.」(academic)。

《強殖裝甲》在第20集時換了台灣角川出版,在第20集的附錄中我才發現原來這部漫畫在日本的遭遇也有點坎坷,原本是週刊形式發表,其後改為月刊(應該是作者的畫稿速度…臆度中),最後又改回週刊;原本在德間書店旗下的「少年CAPTAIN」月刊連載,這是作者高樹良屋的首航(目前還在連載中),1997年2月「少年CAPTAIN」停刊(我一直以為只有台灣的漫畫刊物會停刊…在此哀悼一下當年的時報《High》雜誌,只怪當時年紀太輕,不知道這本雜誌對當時的重要性…),目前在「少年ACE」雜誌上連載。不過,這部漫畫居然是比宮崎駿還早進軍好萊塢的漫畫,還分別在1991和1994年拍成兩部真人演出的特攝電影,嘖嘖…

進入第20集,卡巴的總編輯好像換了人,之前19集一味的打鬥到這一集中開始提到關於「人的尊嚴」、「靈魂」、「傳承」等,我懷疑之前只為友情而戰到本集思考到人類的存在,或許高樹在認真思考著這部漫畫也該長大了,開始想到注入大方向來導引故事(畢竟,這是(被外星生物遺棄的)人類對抗外星生物的故事),走了近20年,終於開展出更有趣的核心成分了,高樹,恭喜。

然而,大然本1到19集一種封面設計,現在角川本20到22是一種設計,第23集出現不同的風格於前三本的原因何在?也許,角川想將《強殖裝甲》以單行本的形式刊物化,第23集看起來真像一本讀者文摘的封面設計(哈,應該是我想太多了),《第一神拳》就沒這樣搞,哈,祝好運啊,卡巴!

電影《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 1989)是今晚的菜單,奧斯卡當家主持人比利克里斯托年輕時候真的和壯年的他大不同,在這部片中比利堅持自己的世界觀的樣子有如昨天看的《羅曼史》中的François Berléand(《放牛班的春天》的雞歪校長、《漫舞精靈》中的國王),然而比利更外放,卻也更內斂,啊,是更雞歪。上一代的美國甜心梅格萊恩和愛情哲學家樣貌的比利一起在愛情兩字上絮叼,翻滾,各位,如果你想見識一下80年代的知識青年怎麼談戀愛,撇開《飲食男女》中抱著杜斯托也夫斯基癡等的陳昭榮,《當哈利碰上莎莉》你應該多看幾次,對坎坷不定的愛情肯定釋懷許多。

話說回來,這部片讓我聯想到《安妮霍爾》,同樣是男女愛情哲學對話,比起伍迪艾倫與黛安基頓…我應該是比較喜歡雞歪的比利…改天再去找《安妮霍爾》(Annie Hall)來看看好了,當時電影中的對話讓我很想再看一次…因為想看清楚他倆到底說了些什麼…

P.S.如果大家喜歡這部片的舞台劇風格,韋斯安德森的《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 2001)和《海海人生》(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2004)應該可以讓大家很開心。好,還有一點時間,副班長我要去看《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了,晚安。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44&aid=7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