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0/20 13:39:44瀏覽690|回應0|推薦6 | |
回首來時路 2022-10-19.20馬祖日報副刊 --- 感恩我的雙親,一路牽引鼓勵我的師長,朋友,同學等貴人 成長求學路 父親原籍彰化縣芬園鄉,年輕時因國有地放領,隨人到南投山上開墾,從此定居南投縣中寮鄉和興村,離九二一大地震的震央九份二山不遠。民國55年我出生於炭寮地,當時那裡是一個完全自然環境,沒有公路及電燈,我的童年因此在赤足接觸土地,雙手擁抱綠樹野花,受四季雨露澆灌,晨昏皆在蟲鳴鳥叫的純淨空間中長大,上學必須徒步繞過山腰的羊腸小徑,涉過溪流,到山下的和興國小上課(如今重建後是有名的木造學校)。 民國60-62年小學一年級的導師是許綉如老師,她是師專剛畢業就到和興國小服務,有極大的熱忱,按部就班教學,善用了中華兒童叢書滋養了我的閱讀世界,為我的學習打下了穩固的基礎,雖然三、四年級每半學期換一個導師,但是因為啟蒙做得好,幸運的在五六年級時曾長泉老師為我開啟了世界的門。 民國65-67年,曾長泉老師是我就讀南投縣和興國小時五、六年級的導師,也是我感念終生的貴人,從他開始踏進和興國小開始,他所教過的學生人生開始有了正向的改變。如果沒有曾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和照顧,位在深山中的孩子,只能複製雙親的社會階級,成為一位農人,或者成為工廠中的作業員。但是,因為曾老師在教學上非常有心,在三十幾年前,就懂得如何創新教學、專業成長、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他推動寫作及閱讀、訓練珠算、甚至組成籃球隊,只要他推動的教學,一定自己全心投入,先提昇自己的知能,做到深耕精緻,因此他創造了和興國小的奇蹟。剛開始,他不是寫作高手,他對珠算只有初淺的了解,對於打籃球也只是興趣,可是他教過的學生,有的珠算打到上段,籃球隊甚至打到省賽,語文的教學是他的最愛,在他的教學生涯中,受惠的老師和學生不知道有幾千人,幸運的是我就是其中之一。老師為了教學不斷精進成長,在教育的領域,可謂是終身學習和專業成長的典範。 曾老師有獨到的語文教學方法,養成學生的能力和豐厚的興趣,他對班級經營更是用心,在短短的時間,充分掌握學生的特質、家庭背景、以及學習潛能。當時和興國小位在深山中,文化落後,他帶進了豐富的課外讀物,積極的提升教學的品質,不管是國語、數學、社會、自然,還是藝能科。他在上音樂課的時候,琴法優異,歌聲迷人,等我自己當了老師,才知道一個不是音樂組的男老師,能夠很有自信的上音樂課,那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在美勞課時除了技術學習外,多次的校外教學提供直接間接的美感經驗,變成我熱愛藝術的啟蒙。上自然課時注重感官學習及實驗,連數學課都可以在六年級時讓學生上臺講課。平時注意學生的品格,諄諄教誨,全人教育的關懷理念在他身上早已實踐。 從老師退伍接班開始,大約在一年半的時間內,讓我抱回了中寮鄉國小全鄉語文競賽,囊括了閱讀測驗和作文比賽兩項第二名,這是和興國小創校以來的奇蹟。因為老師的教導,讓我對國語文產生極大的興趣。到了國中因為語文基礎比其他學生好,在一年級時得到國語演講比賽冠軍,二、三年級得到作文比賽第一名,更成為當年全鄉唯一考上師專的女生。我因為保持著閱讀的喜愛,已經持續了三十年的閱讀習慣,因此,參加師專、師院、研究所、國小主任甄試,乃至參加今年雲林縣國小校長甄試,都是一次上榜。其實,曾老師帶給我的並不僅是有形的社會階級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他對我人生意義的啟迪。 小學兩年的教誨,他所給學生的是對自我的醒覺,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進而奮力的去追求自我實現。國小畢業前,老師找我個別談話,勉勵我若要脫貧,一定要力爭上游,國中畢業絕對不可輟學,咬著牙都要念下去。尤其當其他人要把縣長獎頒給家境較好的同學時,老師為我力爭,這樣的愛護,這種啟迪,像是宇宙中的低音波,不斷地在我的腦海迴響,讓我在困苦中、失敗中,有了希望。讓我對未來產生了夢想,而且逐夢踏實。不僅在學的關懷,在我往後面對生活困頓時,老師都一再的電話關懷。不僅我一人,老師關愛所有的學生,他告訴學生只要肯努力,人生就會不一樣。因此,只要在和興國小讓曾老師教過的班級,總有大半能勇於追求夢想,成為老師、警官、檢驗師、護士、會計::等各行各業的人才。自己當了老師以後,曾老師的形象,也讓我成為一個主動關懷學生、願意為學生犧牲奉獻的老師。 國小階段,除了上學要幫忙農作,諸如協助開墾種薑、採梅、採荔枝、挑竹筍::等等,母親是個勞動婦女,父親除了農作還兼作農作物運銷的掮客,還有製作樟腦::等,十分辛苦,祖母與外婆一直叮嚀,女生國中畢業,應該去住工廠,貼補家用。但是當時我已經希望自己繼續升學,暗自立志,如果經濟不允許,就算半工半讀也要唸到大學畢業。畢業老師希望我能去念私立學校,我感念父母的是,他們沒有重男輕女,只要孩子願意,他們全力支持,但家境實在不允許,還是就近念學區國中,因緣際會,念了中寮國中反而成就我的升學夢。 國中三年埋首於聯考的衝刺,但是回想起來,導師王吉三老師對我的照顧依然印象深刻,因我家住深山,放學後搭晚班車回家仍需步行上山,常常摸黑在產業道路獨行,回到家都晚上八點了。有一段時間,老師為我爭取住在學校教職員宿舍,希望我能專心唸書,免除勞累奔波的通學生活,但是學校礙於制度,無法破例。因為有一次晚歸,背後有人跟隨,雖無惡意,只是驚嚇過度,於是父母擔心我夜行,讓我離家與同學一起租賃在中寮街上,從此開始我半生的漂泊。導師非常關懷我,旅行替我繳費,有一段時間,因修路交通中斷,妹妹那時念國一與我同住生病了,家裡沒電話,導師還騎著機車上山載家母下山帶妹妹就醫,及時挽救了妹妹的眼睛,私底下資助我畢業露營的費用,畢業前不斷叮嚀:畢業典禮後要繼續讀書,不可鬆懈,要一直堅持到所有考試結束。我記住了,也實踐了。當時師專是公費,可以讓我無憂升學,我的目標是考師專,師專不但獨立招生,女生錄取率更不到5%,簡直是比登天還難。所以老師給我指引,深怕我畢業之後沒人陪伴而失去動力,還好老天眷顧,師專考試考得比高中好,一試即錄取,得以繼續念書,免去半工半讀的辛勞人生,感恩老師。(待續) (續昨)凡此種種,導師對弱勢學生的關懷我一一謹記,我常想,老師是學生家庭之外最無私的貴人,許多孩子因為老師的陪伴教誨而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當老師老去,不要忘記老師的恩情。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回報此恩德,因為導師早出晚歸,全力照顧班級,當屆的學生在聯考中打破了南投縣的紀錄,五十多個學生幾乎全上了公立高中,第一二志願佔了一半,如今幾乎個個都小有成就,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為社會盡最大的能力服務。如今我也不負導師期待,成為國小校長,掌理學校能對教育盡最大的力量,服務學生、家長與老師。 黃金的師專歲月 師專五年生活,我在花蓮的好山好水中涵濡成長,因住校的體制,讓我養成了規律的生活,通識課程、專業課程與專門課程的訓練,讓我習得國小教師必備的技能,參加社團學習生活的休閒與人際互動,一年級下學期我擔任班代,學習領導。四年級當選學生活動中心副總幹事,透過學生活動中心的運作,學習活動與行政的實務。擔任當年新生入學的輔導員,對於人際互動有了更實際的參與。假日因無法返家,與同學遊遍花東各大風景區,感受純淨天然的環境。在四年級我選擇了輔導組,對心理、輔導初淺認識,跨組選修了語文組的課,當時積極求知的欲望,埋下終身學習的種子。 成長與進修的終身學習 當我在台北市任職時,利用下班時間,到台大國文系旁聽了修辭學、語音學、詩選和現代散文,感受到台大自由學風和台大國學大師風範。 在師專轉型為師院時,我因在台北市任職,就近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教系進修四個暑假,親近了陳正治教授、廉永英教授、蘇永明教授,他們治學的精神、專業的態度,讓我深受折服。學然後知不足,幸而教育的路是讓人不斷挑戰精進的場域,暑假進修讓我成長許多,對於教學更注入了活力。 擔任主任以後,因面臨教改的壓力,深覺一般研習並不能滿足我的需求,便報考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接受學術的訓練和熏陶,中正教研所的教授群個個學有專精,像李奉儒教授、林明地教授、蔡清田教授、曾玉村教授、陳姚真教授、卯靜儒教授、洪志成教授、林永豐教授、王雅玄教授等惠我良多,讓我更有自信面對教學與行政,更深層的體認教育的內涵與實際。 進修與學習應該在每天發生,那是現代知識半衰期減短知識份子所面臨的境遇,我期許自己保持開放的胸襟,時常放空自己,讓新知與反思能提升自己的眼界。(完)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