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第12屆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與蕭萬長,於本月20日宣誓就職,馬總統發表了備受關注的就職演說「人民奮起、台灣新生」,獲得各方肯定。雖被論者謂為「四平八穩、面面俱到」,但其中重中之重的兩岸關係,在3,000多字的講稿中占了五分之一之多,向海峽對岸傳達許多政策性訊息,絕大部分是表達「善意」。
馬英九就職演講向海峽對岸傳達的「善意」,至少有以下六點:
首先在談兩岸關係時,開宗明義指出:「英九由衷的盼望,海峽兩岸能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從今天開始,共同開啟『和平共榮』的歷史新頁。」即是將三年前國共論壇連胡會時兩黨共同體認的「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正式納入馬英九執政所追求的目標,也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平發展」大戰略,完全吻合。
其次,正式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的現狀。此不僅是說給對岸聽,也是說給美國聽,更是召告台海附近鄰國,台灣不再是麻煩製造者,而是台海安定的力量。
第三,馬英九指出,1992年兩岸曾經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促成兩岸關係的順利發展;並重申今後將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恢復協商。此與對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可以坐下來談,協商任何問題的看法一致。同時重提副總統蕭萬長在博鰲論壇蕭胡會中,所揭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尋求兩岸共同利益的平衡點。馬英九進一步強調,兩岸走向雙贏的起點,是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台灣已經做好協商的準備;並呼籲7月即將開始的周末包機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能讓兩岸關係跨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第四,馬英九特別在演講中指出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台灣322總統大選後,有關兩岸關係的三次重要談話,分別是3月26日與美國布希總統通話中,首次對外談到「一中各表」,4月12日博鰲論壇蕭胡會所提出的「四個繼續」,及4月29日在北京連胡會時,主張兩岸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並強調這些觀點都與我方的理念相當一致。馬英九如此在就職演講中,正式與胡錦濤對話,表示對胡談話的重視與尊重。
第五,馬英九在演講中兩度提到「中華民族」,這不僅是過去八年陳水扁執政,甚至李登輝執政後期,絕口不提;而馬英九在這麼正式的就職演說中,肯定「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更認為以「中華民族智慧之高,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受到各方重視。
第六,四川發生大地震,馬英九在第一時間,個人捐出20萬元,並呼籲台灣同胞踴躍捐獻。這次在就職演說中,再度表達關切,並願意提供即時的援助。此一表態不再是他個人,而是代表全台灣2,300萬人民,對大陸四川震災的關懷與援助。
此外,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多次提到「中華民國」,而且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得到新生」。一般了解大陸對「一中各表」儘量少提,只講「九二共識」就好。因「一中各表」,在我方解釋就是「中華民國」,對方不願意聽到或看到。但我們要正告大陸領導人,馬英九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選出來的總統,所以他言必「中華民國」不可。除非像陳水扁稱自己是「台灣總統」,絕不提「中華民國」四字,大家了解他在搞台獨。大陸應了解「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架構」,所以才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存在;而在陳水扁時代台獨氣焰囂張,在很多場合,連「中華民國」四字都不敢提。而此次馬英九獲得壓倒性勝利,也是「中華民國」在台灣重生;馬英九在演講中多次大聲喊出「中華民國」,它已是壓抑「台獨」的利器,有了「中華民國」,就不會有「台獨」,大陸領導人應有此認知。
馬英九在提到兩岸問題時,他堅信,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的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我們的解讀是,兩岸相處,大陸以大事小,應待之於禮;所謂「禮」,就是尊重、禮讓與容忍。只要雙方能向「和平發展」、「和平共榮」大道邁進,其過程中的許多小節,不要再介意。兩岸「和平相處」,經過20、30年甚至50年,兩岸人民生活、核心價值,都趨相近,兩岸融合,並非不可能,屆時,又有誰介意主權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