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天才微亮,越南媽媽陳氏紅芳已早早起床,忙著洗衣打掃準備早餐,打點一對剛上小一的雙胞胎兒子上學,還要照顧高齡多病的婆婆。8點多,她又急著去餐廳打工,一天得做上11個小時,但她不能抱怨,不能逃避,因為這一家老小全靠她。
意外奪走先生 28歲守寡
陳氏紅芳是台北北區家扶中心的受助媽媽。33歲,秀氣的五官、苗條的身材,一如許多年輕美麗的越南新住民媽媽。但她的日子很苦,八年前嫁來台灣,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兒子「閏閏」和「阿富」,本以為從此展開幸福的日子,不料一場意外奪走先生,留下她和兩個一歲多的兒子,還有體弱多病、高齡七旬的婆婆。
家扶的社工說,紅芳那時才28歲,正值青春年華,面對老弱婦孺的一家子,卻咬著牙一肩挑起;她至今沒有身分證,找工作不容易,只能在自助餐廳切菜、洗菜、洗碗,一家做過一家,一周六天,每天要忙到晚上7、8點才回家,回到家仍像陀螺般轉啊轉,因為生病的婆婆和兩個年幼兒子還要她照料。
但這麼艱困的日子不曾打倒陳氏紅芳,她不在外人面前叫過一聲苦。問她累不累?她笑一笑說,丈夫過世時,她也曾哭到肝腸寸斷,但為了孩子和婆婆,她強迫自己要堅強、要勇敢,一定要好好把兩個孩子帶大,再苦再累都要撐下去。
要孩子「在爸爸的家鄉長大」
也有人問她,何不帶著兩個兒子回去越南投靠娘家的親人?但紅芳說,台灣是先生的家,兩個孩子是台灣的孩子,台灣的環境好,她要讓孩子「在爸爸的家鄉長大」。更何況還有生病的婆婆,她怎忍心讓老人家孤苦無依?
閏閏和阿富這對小兄弟,是紅芳最大的慰藉,他們總是天真無憂,和一般小男孩一樣機靈活潑,沒有因為家境的弱勢而出現發展遲緩,更愛黏著媽媽玩鬧,讓紅芳又疼又氣罵他們「皮得不得了」。家扶的社工說,紅芳雖然是越南新住民,又忙著打工,但她對孩子的教育很用心,前幾年還利用晚上的時間去上外配成長班,堅持要學會中文,只為了可以陪著兒子看書說故事。
棲身公寓 阻斷補助之路
為了兒子的教育,紅芳更拚命賺學費,五年來,陸續讓兒子上幼稚園和安親班。紅芳說,她嘗試申請低收入戶補助,但因婆婆名下有房子而不符合低收入戶資格。但所謂婆婆的「房產」,不過只是現在一家老弱婦孺棲身的老舊公寓,是她們唯一的財產啊!
紅芳無奈的說,她不怕吃苦,但每月打工兩萬元的收入,光是付掉兒子的安親班費就要一萬二;開學時還要付上三萬多元的註冊費和學費,她只能一省再省,更恨不得一天工作48小時多賺一點。
所幸有台北北區家扶中心,常常提供各種經濟和心理支持。紅芳說,家扶中心就像她在台灣的「娘家」。這次又有好心的美國人要捐助營養午餐費用,紅芳欣慰的說,她遠從越南嫁到台灣,遭遇了這麼多的艱辛挫折,不但有好心的台灣人幫她,現在竟連美國人也來幫忙,她感激又感動,也讓她更有信心,會繼續走向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