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半吊子
2009/12/09 13:20:02瀏覽274|回應0|推薦5

說起來自己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半吊子,尤其是「煮婦」一職,也沒做出個名堂來!

做了幾十年的煮飯婆,像樣的拿手菜還真是不多, 就是些簡易的家常菜還勉強及格吧!另外就是老家的麵食, 不過家裡的三個男人還算捧場就是。

小時候在家跟著爸媽學了不少麵食,住的那條巷子多是山東老鄉,張家姥姥、李家大媽的,總之同個村子的多多少少都帶點親戚關係。  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蒸餑餑,正月十五蒸「屬」(就是家人的生肖,用發麵做出每個人的「屬」,有龍、兔、馬、雞跟老虎等。 爸媽準備了紅、綠豆、紅棗,一把小剪刀跟小梳子,就可以做出各種生肖的眼睛、鼻子,跟身上的毛,嘴巴裡含顆棗子,捏捏剪剪的就成型了;多出的麵,爸爸就拿來做兩隻狗或猴子,說留著看家用。 到了晚上在每個「屬」上頭鋪一小塊紅紙條點上蠟燭,輝映著燈籠,真是熱鬧極了。 點完了,各人吃了自己的「屬」才算過完年。

平時饅頭花捲、豆腐捲、包子、餃子、大餅、烙果子、蔥油餅是家常便飯 (說到這兒,還得讚揚大同電鍋一番,小時沒瓦斯爐的時候,家裡就是用電鍋的外鍋烙餅或果子的,又圓又均勻,也不怕焦。) 。 麵條、麵疙瘩,淋餅 (類似的雞蛋餅) 也是隨手做。 老媽力氣大,街坊鄰居最喜歡找她做幫手,揉出來的饅頭都ㄅㄦ亮呢。 因為小沒力氣,桿皮就落到我身上,也因此學會了麵食的基本功。 早年環境差,麵食是填飽肚子的,那像現在這般講究呢? 還是稍年長後在外耳濡目染,才慢慢改良的。 婚後在家偶而自己做些餃子、鍋貼、蔥油餅的,饅頭包子已很少做了,家裡一付竹製的大蒸籠放了二十多年也不捨得丟,多半是懷念兒時全家人圍著麵板做饅頭的感覺吧!

夫家是本省口味,婆婆每餐必吃米飯,餃子、餅類都只算是零嘴,不能當正餐的。大年三十,光是拜拜要準備的東西就忙翻了,只能提早先把餃子餡先弄好,再和好麵,等大家年夜飯吃得差不多了,我再開始包餃子。 至今仍維持三十晚上12 點全家一起吃元寶(餃子) 的習慣。當然已經不包錢了,就放些棗子花生或桂圓等,主要是想讓孩子們能記得這個老爺家的傳統和習俗。 想想爸媽當年都是年少離家,姥姥早逝,許多舊時習俗也記不得了,我們這一代能傳下去的就更少了。

平時做起台菜或江浙料理,總喜歡隨興加些自己的「創意」,弄出的菜已說不出是那一系,也只能算是「半吊子」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mali&aid=356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