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06 11:30:36瀏覽2481|回應1|推薦13 | ||
紀念77事變, 抗戰勝利79周年
藍與黑
原唱 : 靜婷 藍呀藍 藍是光明的色彩 代表了自由仁愛 黑呀黑 黑是陰暗的妖氛 代表了墮落沉淪 這是個什麼時代 這是個什麼社會 #認清楚藍的珍貴 不要被黑暗迷醉 Repeat #
<>
【藍與黑】名列 世紀百強 第 65。作者王藍,筆名果之, 1922年出生天津,長大於北平,自幼習畫,七七戰起,走出藝術學校投筆從戎,在太行山與日軍戰鬥,戰地歲月豐富了生活體驗,充實了創作題材,使他成為傑出的小說家。早年於京華美術學院、雲南大學畢業,曾任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來臺後除創作及寫作外,曾任文藝協會常務理事、國際筆會台北分會秘書長、國大代表、中國水彩畫會會長等職。王藍先生晚年定居美國, 2003年10月9日因心臟衰竭病逝於洛杉磯,享年八十一歲。 【藍與黑】一再搬上銀幕、螢幕、舞臺,並有各國譯本問世,允為一部劃時代的鉅著,創造了暢銷長銷極為罕見的榮譽記錄。海峽兩岸,均佳評潮湧,國際著名文學評論家紐約大學比較文學教授史屈卡Joseph P. Streka以德文著作之論評世界各國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作品一書中,特闢專章析論《藍與黑》,指出這部亞洲作家創作之小說,足以與索忍尼辛並列,應受全世界矚目。 波瀾壯闊,長情萬縷—回顧《藍與黑》
陳煒智
北美《世界日報》週刊部門主筆、紐約中國廣播網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抗戰勝利至今恰好60周年(2005),八年抗戰期間多少波瀾壯闊的人事更迭,為後代創作者提供了最佳的題材,在戰場上、在淪陷區裡、在租界區裡、在大後方—無論是卑顏奴下的漢奸狗腿子,還是慷慨激昂的義士、烈士,無論是玉潔冰清、出淤泥而不染的舞國名花,還是豪爽氣派、一言九鼎的富家千金,組成了這幅錯綜複雜的人世塵網,因為戰事影響而整個乾坤扭轉,可歌可泣的故事這才流傳開來。
無論是抗戰歌曲、抗戰文學、抗戰電影或者舞台劇、電視劇,我們通常可以區分成抗戰「文藝」和抗戰「戰爭」兩個大方向的創作路徑,以抗戰時期真人真事的戰爭發展、戰士傳記為主的路線,重要作品包括有〈抗敵歌〉、〈游擊隊歌〉,「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有《八百壯士》、《英烈千秋》、《筧橋英烈傳》等等,抗戰「文藝」則比較是以戰事為引子,牽動滿腔愁懷(仇懷?)然後紓發為歌謠戲劇,或者以戰事為背景,襯托大時代兒女的長情萬縷,林語堂所著《京華煙雲》是一例,徐速所著《櫻子姑娘》是一例,萬口爭傳的〈長城謠〉又是一例。 在此之間,還有「文藝」、「戰爭」並重的中間路線,直接而明白地抒寫主人公在漫天烽火底下,在火線上、在後方第一線作業團隊裡,在家庭、社會裡,因為戰爭影響而開展(或中斷)的人際關係、動人故事,較之純粹的文藝作品,它使得戰爭更接近我們的食衣住行、日常生活,較之純粹的戰事述史,它的火藥味道又沒那麼重。稍早談過的《星星月亮太陽》極是佳例,此外,當然不能不提1958年在台灣出版,名列周所公認「抗戰四大名著」之首的《藍與黑》。 『藍與黑』與我
還記得第一次讀『藍與黑』,是在小學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9歲大的孩子,居然捧著開頭第一章寫道「一個人,一生只戀愛一次,是幸福的。不幸,我剛剛比一次多了一次」的書,發了瘋似地在炎夏的冷氣房裡猛K,把學校老師嚇得花容失色,堅持東方出版社印行的「世界名著少年兒童讀本」比原汁原味的『藍與黑』更適合少不更事的孩子捧讀,只是,在把家中架上的青少年兒童讀本掃過一遍之後,我還是回到『藍與黑』的世界,把戰火底下,主人公張醒亞從初中生、孩子王一路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堅守職責的新聞工作者,以及為民喉舌的民意代表這段故事重新拾起,細細讀完,還好日後沒造成什麼不良的心理影響,否則還真對不起大膽替我蓋上收發章的圖書館阿姨。
在接下來的一年,無巧不巧,由湯蘭花、歐陽龍、鄧瑋婷聯合主演的電視劇「藍與黑」在華視頻道熱烈播出,造成轟動,在此同時,1966年由邵氏電影公司出品,林黛、關山、丁紅領銜演出的電影版本,也首度發行了商業錄像帶,再過不久,台灣的漢聲劇團也重新推出〈藍與黑〉舞台劇,一時之間,處處都是張醒亞、唐琪、鄭美莊的身影,原著故事裡溜冰、南奔、太行山打游擊、重慶學生生涯等重要的橋段,也一再被不同的演員、不同的手法詮飾,在我第二次披卷重讀小說原典之前,提起這些人名,腦海裡面總能浮現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聲音、不同的面部表情和心緒起伏,他們已不再是那本讓學校老師驚異萬分的大部頭小說裡的單字單詞,而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一個日後因緣際會也投身筆耕字海的小朋友心裡,慢慢建立起歷史的宏觀背景。... read complete article from link below Complete story from here: 抗戰勝利60周年誌慶(中) - 台灣電影筆記
痴痴地等 〈藍與黑〉插曲
原唱 : 靜婷 不知道是早晨 不知道是黃昏 想的是你的愛 想的是你的吻 流不盡相思的淚 熬不完離別的恨 夢悠悠 昏沉沉 我還是在這裡 痴痴地等 也曾聽到走近的足聲 撩起我多少興奮 也曾低呼你的名字 盼著你向我飛奔 看清楚掠過的影子 才知道是一個陌生的人 會不會你再來 要不要我再等 一遍遍我自己想 一聲聲我自己問 愛也深 恨也深 我還是在這裡 痴痴地等
From Movie
看清楚略過的影子才知道是一個陌生的人…
提起〈藍與黑〉插曲〈癡癡地等〉,這兒還有一段古可以講: 三○年代上海大夜總會據稱是菲律賓樂師的天下,可是,唱片錄音的西式樂隊則多聘用白俄樂師;當電影製片業和唱片工業的重心南移香港,菲律賓樂師的影響力日隆,到了五○年代,他們非但是樂隊演奏的主力,更開始分擔編曲、配器的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樂師有兩位,一是葛士培(Vic O. Cristobal),一是Ray Deval,葛士培在六○年代後期嘗試作曲,傳唱至今的〈歡樂今宵〉(喂喂喂,你說什麼我不知道;嘿嘿嘿,不要提起明朝)就是他的作品。 葛士培在稍早便與陶秦導演合作,為王福齡作曲的《不了情》電影主題歌出任編曲,那段蕩氣迴腸的鋼琴序奏便是他的傑作,由Ray Deval主奏。到了《藍與黑》,一向重視電影插曲的陶秦,特別為影片故事安排了三支歌曲—主題曲的〈藍與黑〉(藍呀藍,藍是光明的色彩,代表了自由仁愛…)、插曲〈癡癡地等〉,還有舊歌新選的〈何日君再來〉。 〈藍與黑〉主題曲在片頭序幕作為襯底,傳說因為政治因素,在日後重映時都被剪去,此外,據老一輩的影迷回憶,歌曲在張醒亞搭乘飛機逃出淪陷區時又曾經出現一次,如今這場戲已經不存在於包括電影膠卷、DVD數碼光碟或者錄影帶等任何傳世的版本裡。 看不到天上的雲 見不到街邊的燈 黑淒漆 陰沉沉 你讓我在這裡 痴痴地等 陳煒智Edwin W. Chen 音樂劇場暨電影歷史研究者
畢業於紐約大學藝術學院(Tisch School of Arts)電影研究所;長年旅居美國,中外電影歷史、歌舞電影發展及商業劇場沿革為其關注焦點,現在北美《世界日報》週刊部門主筆、紐約中國廣播網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學生時代開始即深入接觸劇場藝術之編、導、演等實務工作,亦曾參加海內外諸多音樂表演團體,幾番將經典音樂劇作改編、翻譯、介紹至國內市場及學界,並於紐約、北京、上海、台北等地多次主持大型音樂劇場之表演工坊及教學活動,同時將觸角伸入劇本編作、歌詞纂撰等創作領域。 曾陸續在國內外各大報章媒體、重要網路站台、學術期刊發表相關著作。2005年2月,《我愛黃梅調──絲竹中國,古典印象》於台灣出版,是國際間第一本以現代音樂劇場敘事美學角度,深入探究中國傳統戲曲、戲曲電影流脈之著作,籌備中的新作則包括《畫舫璇宮》《癡人大秀》導讀,以及《東尼獎六十年全記錄》等。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