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27 20:49:49瀏覽540|回應2|推薦29 | |
蘇花公路, 日據時期的所謂 臨海道路, 1932年開通, 1980年代陸續拓寬, 1990 的十月之後才逐漸變成雙向通車. 在早年 “單向通行管制” 的年代, 從北到南設有 蘇澳、東澳、南澳、谷風、和平跟崇德共六處管制站, 此時車輛大多在白天通行, 車陣的最末一車是公務車 ( 沿途檢查是否路上的所有車輛都已經通過並抵達另一端的管制口, 確定之後才能把另一個方向的車輛放行, 因為道路窄無法會車, 會發生車禍, 行車的半路上絕對不能出現任何一台 逆向車輛 ). 第一次走蘇花公路, 應該是 1983年吧, 某次畢業旅行, 從台北 – 高雄 –又折返中部 ( 中橫 ) -- 天祥 – 太魯閣 – 蘇花公路 – 台北, 是搭遊覽車經過這條路. 出社會之後的較早年代, 曾經數次機車環島 ( 兩人數天的裝備衣物大包小包的 ), 路程遙遠又是一路衝, 幾趟騎機車環島下來, 雖然曾經數趟行走蘇花公路, 卻居然都沒留下什麼照片 ( 騎機車比較危險, 路上有汽車跟卡車, 快速走完危險路段比拍照更重要 )… 後來變成開車, 在台北市工作與生活的時期, 因為工作需要 ( 幾乎每天都是在全台灣各縣市衝來衝去, 包括無數次台北當日往返花蓮 ), 早年去花蓮只有路幅狹窄又蜿蜒的 北宜公路 與 蘇花公路 ( 北濱路程較遠 ), 二十餘年前的台灣山區路況, 不是現在所能夠想像的…. 而在當時, 從台北市 – 新店 ( 北宜公路 ) – 蘇花公路 – 花蓮市, 單程平均在 3.5 小時左右, 早年曾經這樣子往返開車的人, 或許會知道 --à 那是非常快的速度, 幾乎是屬於整路 “飆車” 等級的速度… 曾經有段日子, 十年八年吧, 往返北宜公路跟蘇花公路, 幾乎可以算是 “走廚房” 的高頻率 ( 工作往返之外, 還常常在週六午後從台北市一路衝到東澳外礁去磯釣, 夜釣與週日白天的浮游磯釣, 週日下午又從東澳衝回台北 )….還真是段瘋狂的年代. 許多的年間, 無數次的往返, 應該是百次以上吧, 坐上駕駛座, 腦中就只想到以最快的速度衝到目的地 ( 不管目的地是東澳海邊或是去花蓮市工作 ), 途中連個一分鐘都不願停留, 那個年代, 血液裡面流動的, 應該是…. 汽油. ( 獨自一人開車, 不管為了工作或是跑去遠地釣魚, 當然也不曾帶著相機….隨車不是帶著工作用的各種工具與零件, 就是沉重的釣具…包括許多大冰塊跟魚餌 ) 於是, 多年下來, 居然就只有某年的那麼一次, 大約是 1990/01/06或是 07那時候吧 ( 開車環島, 最後經由北橫公路回新竹 ), 留下了幾張古老的舊照片…至少還蠻幸運的, 那是屬於 “單向通行管制” 那個古早時期的照片, 而早年每張照片都是錢, 因此多數都只有拍人, 很少會單純拍風景 ( 雖然偶爾還是會拍一些, 但是那天的蘇花公路卻剛好都沒有拍到單獨風景的部份 ) 多年之間只知道整路不斷的衝, 或許因此錯失了無數早年的各種景觀, 沒辦法, 不同年代, 有不同的思想與心態, 近年來, 時代早已經快速又不停的變遷 ( 包括道路拓寬與無數工程建設, 許多舊時風貌也早就已經消失在歷史之中 ), 無法讓時間倒流, 或者重新再回去拍過, 沒關係啦, 雖然只留下幾張舊照片, 至少… 有過這麼幾張, 也已經足夠了, 好歹要勝過連一張都沒有. 看到這個姿態跟表情, 還真的會想笑….
只容一車通行的道路 好窄的山洞…剛好這裡的路比較寬, 可以停下來拍照, 不用一拍就馬上繼續衝 原來, 那麼久之前就有 “墊肩” 這檔子事兒 比 YA~ , 並不是現代才有的, 古時候就有了 護欄後面是懸崖, 只能坐一點點 那一天, 應該心情蠻輕鬆吧 護欄邊拍照, 萬一失神可能會出人命 ( 年紀輕會比較大膽一些 ), 也還是不敢太靠外面 古代的人拍照, 似乎都比較僵硬一些 雖然不能停車好好拍, 至少有拍到路跟海 早年的單向管制, 有 “時間壓力”, 因為 後有追兵….快速衝一段路之後, 領先個一兩分鐘車程, 趕緊下車拍照, 看到遠處後方的車輛追來, 又趕緊上車繼續往前衝, 在那種環境狀況下, 能夠留下幾張照片, 其實是相當的 “得來不易” , 必須開車速度非常快, 才能勉強得到一點點的時間空檔. 到了 “雙向通行” 的時期之後, 或許能夠停車跟拍照的地點跟機會都會比較多, 不過沿途大多開闢為很長的隧道, 窄小又危險的海邊懸崖舊路段也全部都被東西擋起來, 車輛不能進入, 也沒機會再把車子停在 “舊路上” 拍照了. 區區幾張老照片, 至少可以回味一下, 早年那個窄小的道路 ( 還拍到一個小山洞 ), 也算是沒有完全 “留白”. |
|
( 在地生活|花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