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話台南(22)轉大人(一)
2008/08/30 02:45:06瀏覽826|回應1|推薦0

在台灣,許多人有著虔誠的信仰,在婚後會向「註生娘娘」祈求早生

貴子,懷孕後會向「臨夫人」陳靖姑祈求分娩平安,並祈求「七娘媽」(七仙女)庇護新生兒直至16歲成年,或是拜契七娘媽做義子義女,以佑護孩童能平安長大.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娘媽」和魁星的誕辰.古老傳說「織女」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 (後又演變為七位娘媽,因傳統「數七」為吉祥之數.故祭祀時水果、花、糖粿、胭脂水粉、燃香、酒、剪刀、甘味、筷子、小型紙轎等皆是「數七」.)因此這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佳節.同時也是府城「做十六歲」成年禮科儀和「魁星會」(魁星為北斗第一星,文昌帝君、孚佑帝君、文衡聖帝、朱衣夫子合稱「五文昌」,主管文運祿籍,護庇士子.所以古時讀書人,會在七月初七夜祭魁星爺後,玩一個求取功名的遊戲.以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的桂圓、榛子、花生,投擲於桌上至滾到某人前停止,即為狀元、榜眼、探花.然後食之,以此互勉並祈求魁星爺庇佑科舉及第,這就是「魁星會」.)的日子.

[ 成年禮科儀的源由 ]

(1)    泉州

泉州七夕節,原為乞巧,後轉為「七娘媽」做生日,俗稱 「七娘媽生」.

從康熙時開始於七夕拜七娘媽,至乾隆以後發展至全台各地 ~

富厚之家,子女達十六歲者,糊一紙亭,祀織女,刑牲設醴,以祝成人, 親友賀之. 

(2)    另有一說是:

三百多年前府城大西門外水仙宮前有五條港.港區碼頭商業雲集, 

時的童工只能領半薪,透過「做 16歲」科儀告知鄰里並分贈紅龜,

請來工頭與親友同賀,宣示已長大成人,從此可領大工錢(即全薪).

台南市自2001年開始舉辦「台南七夕藝術節」.這是唯一以此科儀為

主軸的七夕節慶.至今在台灣將「做十六歲」傳統禮俗保存最完整的

就在府城.也因為公部門多年的努力傳承與發揚,所以今年除了爭取

到將「做十六歲」列入市定民俗節慶(希望每個家庭皆能共同響應這

項固有的民俗文化活動);2008府城七夕十六歲藝術節」更被列

入行政院文建會福爾摩沙藝術節系列之一,以及交通部觀光局旅行

台灣年系列活動.

[ 傳統上府城做十六歲 ] :

 外婆家會張羅首飾、整套新衣(含帽、襪、鞋子)、金飾、禮品等.

 滿十六歲之外孫子女做十六歲.

 

 父母於農曆七月七日「七娘媽」誕辰當天,必需準備麻油雞酒或雞酒油飯、二根帶尾甘蔗、四果、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壽麵、紅龜粿、金紙、經衣、胭脂、凸粉、紅紗線、圓仔花(或茉莉花、雞冠花、鳳仙花等香花,取其子多、香火濃之意)和清水一盆、新毛巾一條(讓七娘媽使用)及一座美麗的七娘媽亭 (為一竹架紙紥糊成仿古代之七巧樓,上層是七娘媽宮,中間是百子亭,底層是蓬萊宮,飾以色彩艷麗繽紛之垂花).

 

(A)在自家設案祭拜

   感謝七娘媽十六年的照顧與保佑.接著由大人各持七娘媽亭之兩 

   ,以男左女右的方向,讓子女穿過亭下三次(行大禮),完成出婆姐

   宮或出姐母宮(後訛稱為出鳥母宮)的儀式後再將七娘媽亭火化,

   「七娘媽」增添亭樓.然後部分香花、凸粉拋上屋頂給七娘媽使用,一部分留下自用.聽說會像七娘媽一樣美麗.接著一碗雞酒油飯、軟粿若干拜謝床母後再燒床母衣(金紙).至此便完成了整個做十六歲的儀式.  

 

(B)到廟裡祭拜

   由父母陪同年滿16歲的孩子至歷史悠久、創建於1732年清朝 

   雍正時期,位於中山路上的[七娘媽廟]開隆宮(這是全國唯一主祀 

   七娘媽的廟宇)上香感謝玉皇上帝賜命之恩,拜七娘媽眾神庇佑及 

   父母養育之恩後, 鑽過大媽的六腳桌及七娘媽亭三次,再焚燒七娘

   媽亭後,即代表長大成年,從此需獨立有擔當,懂得回饋社會與感恩 

   並擔負起照顧父母的責任.

[ 現在做十六歲 ]:

除了依循古禮,不只開隆宮,近年參與的廟宇也增多了.有安平開台天

后宮、臨夫人媽廟、關帝殿、永華宮、安平靈濟殿、五條港/神興

宮、崇福宮、集福宮(傳統道教)及看西街教會(基督教).

像安平區除了完整的十六歲科儀外,另外設計了時光隧道,讓通過

隧道的民眾接受台灣歷史上每個時期的祝福語(有鄒族的「祝福您身

體健康」和荷語「祝福您學業進步」及滿族「歡迎光臨」、「祝福

您平安好運」、日語、台語...).區長還身穿總重近10公斤的銀白

戰甲,以延平郡王鄭成功扮相帶領時光隧道角色扮演人員(有鄒族原

住民、荷蘭小姑娘、日本和服仕女、明清副將士兵、孫悟空及三太子…)踩街.

  

五條港區則是除了「認識五條港」、「五條港長者祝福」和「苦力

扛米」的體驗外,還加入「扛(木盛)」的古禮.

而這幾年公部門更是逐年加入許多饒富創意與別出心裁、更有意義

的活動.同時也將深遠的文化觸角分享並與鄰國日本互相交流,讓城 

市外交更顯優質......

(A)2屆「在家做16歲科儀訓練」.

首先登場的是在67全程免費的「在家做16歲科儀訓練」.活動對象是招收家中年滿十六歲之青少年,且願在家自行辦理16歲科儀之家庭.今年共計80個家庭報名(遠超出預訂之50戶名額)參與訓練,認識

「做十六歲」之歷史和典故及相關儀式所需之供品和流程及簡易七

娘媽亭之製作.參訓者除可領到結業證書,同時市府還補助在家做十

六歲每戶1500.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鄉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做十六歲
2008/09/01 11:15
讓人感受的中國父母對子女的親情與關愛
是很特別的習俗傳統
選擇十六歲辦這個儀式
不知有何典故呢

甄葉樹(MOONJENNY) 於 2008-09-02 11:49 回覆:

貼近在地與實務的說法 :

比較貼近在地的可能性是 ~

透過此科儀宣示成人,得以改領全薪

家中增一員 " 丁 ",即多一個具生產力之壯丁

能為家庭之經濟有所助益!

(古時,男為 " 丁 " ,女為 " 口 " ; 但未經成年禮前

皆視為是 " 口 ")

p.s  現尚存於府城的一些古老房宅中

      依舊可見庭院中之地磚之排列方式是以

     " 人 " & " 丁 " 字型所拼組而成.

     可見 " 人 "  " 丁 " 興旺對昔日勞力密集之傳統社會結構

     是多麼的重要ㄚ!